趙屬正在書房看書,猝不及防有人推門而入。他抬頭去看,程璠率先入內,其后的司馬玨一臉躊躇。
“原來是你們,怎么一大早上趕來?”
倆人均不做聲。
趙屬又問:“吃過早飯了嗎?我叫人準備一些吃的罷。”
“不必了,我,我有一事求殿下。”
趙屬稍感意外,以他們的情分,程璠有事也不至于求自己。他瞥見坐在后面的司馬玨,平時話最多的人此刻卻最安靜。
“你有話就說吧,我能辦到的自然也會答應你,若辦不到,你求我又有何用?”
“我想調任慶州軍。”
慶州軍屬永興軍路,是大燕緊鄰西夏的軍防重鎮。
趙屬合上書,放在手邊,盯著程璠問他。
“能告訴我你要干什么嗎?”
程璠搖頭:“恐怕,一時不能。”
“哦,這樣啊?”趙屬狀似不解,又去問司馬玨,“你呢,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我……”司馬玨猶豫著要開口,又看看程璠到底沒說什么。
“你也不能告訴我,對嗎?”趙屬站起身,將手邊的書放回書架,轉頭笑著溫聲問程璠。
“程璠,你這次要走,可有告訴家里人?我聽說你姑姑正忙著幫你說親,你要是走了你姑姑怎么辦?”
程璠卻不為動搖:“我一定要走的,我確實有要是。”
趙屬忍著不和他們生氣,又說:“我不會放任你們任意為之的,如果你們還有事瞞著我,我就更不會的。”
“是我。”
司馬玨站起來開口道:“我前些日子整理秘閣的文書,翻看到六年前的部分,無意間看到當初西夏與大燕的議和書,里頭就寫了一段舊事,事關當年鎮定軍出征西夏的內容。西夏文書里赫然寫著,押解鎮定軍元帥為人質,而當年的鎮定軍元帥只有一人。”程璠之父程檀。
“所以你是覺得,程將軍一定還在人世?”
六年前趙屬也不過十二歲,并不太知道當時的細節,只是為此舉國哀痛,程璠也因此離開宮中守孝,三年后才又重新跟隨趙屬去了宜州。
趙屬沉吟片刻才又開口道:“如今西夏與大燕已經議和六年,并無戰亂發生,你自要去我可以幫你舉薦,只是人海茫茫,若真做了人質你又如何去尋?”
“我想先要尋到我父親的舊部,只要還有知道的人,就一定好辦。其他的,我也不知道還能如何,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趙屬聽程璠此言,看來他是想好了的。
“你一定要在這個時候,碰釘子嗎?司馬玨,你說呢?”
趙屬走到程璠身后,冷著臉看著司馬玨。
“你看到多少,有多少把握就說一定是這樣?”
“我,我還會尋機會查到的。”
趙屬氣不打一處來。
“這樣大的事,你不查清楚就對他說,你知道這事會有多嚴重的后果嗎?沒錯,你是少年志氣,十六歲就入翰林院,少年天才,可你也要知道不能任意為之。”
趙屬打開大門,指著外面對司馬玨道:“你們今日,就這樣走進我的王府里頭,你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又有多少雙嘴去描繪今日的情形。你們就算不顧及你們頭上的官銜,也要顧及你們身后的家人。就好比你的父親,司馬執宰如今亦是謹小慎微的。”
“可你此刻已經知道了!”程璠回頭大聲道:“我只想找回我的父親,這又有什么錯!”
趙屬一甩衣袖,走近程璠。
“難道你想要挾我不成?你當我是害你還是護你?”
“你不幫我我自己趕去邊塞就是了!”
程璠氣急要走,昨日司馬玨找他說過這句以后他整夜都沒有合眼,總算想到個辦法,他實在想知道他父親是不是還在人世。
“誒,別走,現在絕不能擅自離京的。”司馬玨攔住程璠,又關上門堵在門口。
“你別以為你不管不顧就是真英雄了。我告訴你,如今你已經被陛下視為我的朋黨,你的一舉一動不管牽連你的家人,還會牽連到我。”
程璠不動了。
“當年西夏一站,鎮定軍幾乎全軍覆沒,若非敵軍損失慘重也不會有機會議和。你貿然又提這件事,任誰都不會支持你,要是讓陛下知道你已知情,你想他又會如何對你?你就算不為自己,也總要想想你的奶奶和姑姑。他們又何其無辜。”
趙屬此番言論說完,總算勸住了程璠。
“殿下,我……”
“你不必道歉了,這件事就當你沒說過,你先回去罷。司馬玨,你留下來。”
程璠走后,司馬玨并不作聲。
“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如今朝堂里波云詭譎的,你想幫朋友怎么也不會動動腦子?你的聰明才學都用在何處去了?”
“我知道錯了。”
眼前的司馬玨,活脫脫一個做錯事的學生跟老師認錯的模樣。
“我聽說前幾日天火一事,你在家告假多日的,那時候你知道回避,現在怎么又忘記了?”
“那是我父親,哎,你們一個個的怎么都那么不放心我。”
司馬玨說著,又恢復平日紈绔的模樣來。
“你這樣叫人如何放心?你空有才學,會做漂亮文章不假,但這官場朝堂若非長年累月的小心,是一定不能學會的。你父親和祖父的才學深不可測,也是四十年如一日的小心謹慎才得來今日的地位,你要學的地方還很多的。”
司馬玨聽趙屬說到這里,不由得嚴肅起來,但仍不忘討嘴上便宜。
“我看殿下也不過年長我兩歲,卻已經有如此城府,說起話來和我父親倒是有幾分相似的。”
趙屬聽到司馬玨說道“父親”一詞,不禁聯想到前幾天也有一人說他像個小老頭,當即失笑出聲。
“你還是快回去罷,哦,對了,過幾天幫著寫一份信,舉薦程璠到禁軍里去當差,我這幾天派人去看著他,我怕他又想不通了。”
司馬玨走后,趙屬也無心再去看書。吃過午飯,天氣又熱,他便去睡午覺,沒想到一覺醒來已是天黑。
他看天色有些泛紅,不知道是什么,便問司勤。
“殿下,過不了幾日便是七月半了,從七月初一開始便鬼門打開,所以這幾天也有不少人家在外頭去寺廟上香祭拜,夜里出行的人多商鋪自然也不會關閉,現在正有好些人去河邊放燈的。”
趙屬聽說,心思一動,此刻也沒有什么睡意,便換身衣裳出門去看。
他很久都沒出來了,如今夜里少有的熱鬧,各店鋪均燈火輝煌,行人隨意逛著,每人手里都捧著蓮花燈,有自己做的,也有從小販哪里買來的。
“公子,你也買一盞燈去吧?”
趙屬見問他的是個婆婆,有些于心不忍,他正要討錢,卻忽然想起自己出門匆忙,也沒帶錢。
“這樣吧,我身上只有一個繩子,明日到岳王府上尋門衛,他自然知道給錢的。”
一盞蓮花燈也不過一兩文錢的事,這扇子一看就很貴重,倒是讓這婆婆不好去接了。
正躊躇間,一旁響起一道聲音。
“我來給錢罷。”
趙屬不用回頭也認出是誰。
“你怎么也出來了?”
高蕤付過錢,拿過兩盞燈,一盞遞給趙屬。
“我娘入宮去了,今日宮中有宴。我閑著沒事,出來逛逛的。”
“你沒去嗎?”
高蕤搖搖頭,看起來并不想為此多說什么。
“我們去河邊一齊方燈吧?”
所謂河邊,就是流經汴梁城的汴河,平日里城中飲用及生活所需全仰賴此河。
倆人信步慢走,朱雀街上熙熙攘攘全是人,倆人走得有些近的時候,高蕤便刻意遠離一些。
趙屬假裝不知道她的疏遠,抬手將她攬到身前。
“你離我近一些,免得一會人多走散了。”
高蕤頭垂得底些,也不說話。倆人就這么寂靜無聲的往前走著,不一會到了這汴河邊。
“啊,這里人真多。”
“我們等會罷,一會一定有人要離開的。”
倆人停在岸邊一處等候,也沒多想,直到有一人走到他們跟前。
“小相公,小娘子,這地方可不能站人。”
“多謝這位相公。”
高蕤不明緣故回頭去看,趙屬也回頭看了一眼,立即便牽著高蕤走遠一點。
“你做什么謝他?”
“方才我們站在柳樹之下了,柳樹為陰,又臨水,恐不吉利。”
“原來是這樣,誒,有空位了!”
倆人尋了空位,將手中的蓮花燈投入水中。
高蕤放了蓮花燈,回頭去看趙屬:“你可寫了什么字條沒有?”
“沒有。”
趙屬本就走的匆忙,放燈也是隨意,自然沒準備。
“那多沒趣啊!”
趙屬并不在意,只反問她:“你又寫的什么?”
“我最近新學的一首唐詩,青蓮居士的《子夜吳歌》。你猜是哪一首?”
趙屬想想,此情此景,當是夏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趙屬吟出第一句來,高蕤自然接下一句。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
趙屬不再念下去,高蕤也看著他,嘴里輕輕吐出剩下半句。
“歸去越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