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詩和姬靈非常憤怒:“純粹是胡說八道,我們兩日前雖與玄武侯的人斗毆,但根本未擊人頭部,怎能至死?”
王作卻道:“姬靈公主,玄武侯府之人皆說是你兩打的。且在場圍觀百姓,也說你出手速度太快,根本看不清擊在何處。”
子慶也急了,忙道:“就憑這兩人武功,若不想人死,對方便絕對死不了。”
王作大聲說道:“我是奉命查安,你等休要嚷嚷,是否殺人自會給你公道。”
鄭康公突然厲聲說道:“放肆!孤在此,這大梁之事豈由爾信口雌黃。”
子彥也不客氣道:“官不大,竟如此無禮,見了王上也不稱呼。”
王作立刻反擊道:“你好大膽,稱呼誰王上?你難道不知王上在新鄭?本官念你初犯,便不與你計較。你也莫嫌我官小,審了此案后,本官便是大司寇!”
不等眾人反應,王作又對鄭康公說道:“我奉國君之命前來查案,有何不可?難道這大梁不屬鄭國管?”
鄭康公和子彥氣得臉色發青,正想發火。
姬行不想此時就鬧僵,反而對案件沒有幫助,便立刻上前說道:“王司寇,此案既然發生在大梁,原告卻去新鄭告狀,你不覺此事有些不妥?”
王作很輕蔑的說道:“有何不妥,此案本屬爾等強取豪奪,不去新鄭告狀,安能伸冤?”
姬行也一肚子氣,不過還是忍了下來,和氣的說道:“此事在我大梁發生,本應由我大梁主審,王司寇既然不辭辛苦的來了,便可共同審理,正好以示公平。”
王作心想:若不同意,對方也不服。便道:“也行,你方何人出審。”
姬行回道:“我。”
王作看了看姬行,很不相信,你也能審案?
鄭康公和子彥也在擔心,這小子審案也行?
姬行卻問:“王司寇,死者現在何處?”
王作回道:“為了公平,我等未提前接觸死者,現還在玄武侯府中。”
于是,姬行和王作同時派了捕快去玄武侯府,把原告和死者都帶來。并叮囑這些人,一定要把案發現場仔仔細細的查一遍,不要漏掉任何蛛絲馬跡。
......
不久,原告和死者都被帶了過來。
姬行和王作接著升堂審案,傳來原告、證人,子詩和姬靈也被帶了上來。
姬行和王作先把尸體仔細看了幾遍:死者頭部被重擊,傷口處也是血跡斑斑,尸體再無其它傷情。
又檢查了兇器:打死人的木棍上也有一處血跡。
接著王作問道:“原告,有何冤情?速速說來。”
原告說:“大人,我與死者關系特別好,皆是玄武侯府家丁。死者是一孤兒,沒有家屬,長期住在玄武侯府。我們兩日前在玄武侯封地,與這兩女子發生沖突,死者頭部受到重擊,于前日晚上死亡。”
姬行心道:看來這是要讓案子無法查,因為死者的生活起居都在玄武侯府,沒有家人。所以沒有外人知道他的身份,就連找人確認尸體都難。
玄武侯府家丁供詞都是:死者是兩日前與子詩、姬靈發生沖突,被木棍所傷。
當時圍觀的人都說:子詩與姬靈打人速度太快,根本不能確認是否打到頭部。
王作又問這些人:“若讓你們認尸,能否確定死者當天在場?”
這些人都回答:“當日玄武侯府有三十余人參與打斗,我等根本記不清。”
王作又問捕快:“說說案發現場調查情況?”
捕快回道:“旁邊百姓皆說,當天現場確實發生過斗毆事件,但具體情況皆不清楚。”
姬行心道:吃瓜群眾如此之多,定時提前安排。
王作又問子詩與姬靈:“被告,爾等當天是否用木棍傷人。”
子詩打和姬靈都回道:“木棍是玄武侯府家丁拿來的,我兩只是順手搶了過來。”
王作突然用力拍了拍案子,很神氣、很大聲的說道:“我問你兩是否持棍傷人?”
子詩和姬靈被王作的動作氣的不行,但還是承認道:“有。”
王作便直接下結論:“看來案情已水落石出,根據原告、證人、被告的證詞,以及兇器、傷口等情況。可以確定死者是由于斗毆,被木棍重擊不治致亡。”
姬行這時發話了:“王司寇且慢,這結論下的太草率。”然后又問玄武侯府家丁:“這兩女子既然能用木棍把人打死,力度應該很大。說說爾等能挨幾棍才倒地。”
玄武侯府家丁都回道:“這兩女子太兇殘,沒有人能挨兩棍而不倒的。”
姬行便說道:“死者既是被兩棍打死,那這下棍的力量應非常大,頭部也應受重傷。固有三點可先確定:一、斗毆現場定有血跡;二、死者衣服應有血跡;三、木棍既然把人打死,如此大的力量,木棍與頭部接觸的地方,應有破損的木屑,血液也會侵入木棍里。”
王作大驚,這公子行的思維能力怎如此強?
姬行接著說道:“王大人,剛才我兩也看過了,死者衣服上確有血跡,但木棍上有血跡的地方,沒有破損的木屑。斗毆現場你可問剛派去的人,可有血跡?”
沒等王作說話,雙方捕快都回道:“現場無血跡,也無被水沖洗痕跡,這兩天也未下雨。”
子詩和姬靈頓感心情明朗了好多,剛才還一直很氣憤,這姬行怎一直屁話不說。
王作卻道:“這頭部受木棍重擊,不像受刀傷,血流得快,非得流到地上,固不能說明什么。”
姬行沒有理他,而是直接吩咐道:“來人,把死者傷口周邊頭發剃光,再用刀片刮受傷的頭骨。把表面一層血跡刮掉,若骨頭里層還有淤血,證明死者是生前被打死;若骨頭里層無淤血,只有表面一層血跡,則證明是死后偽造。
同理,也把木棍表層血跡刮掉,看里層是否有血。”
姬行的人聽后,立刻行動了。
這時,王作的臉色有點凝重。
鄭康公等人沒想到姬行斷案也如此在行,并都滿懷期待的等結果。
姬行發現原告身子在發抖,證明自己的預判非常正確。其實自己也無斷案經驗,只是通過大腦搜索了相關案例,才做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