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戶部和兵部
世上最無聲無息的莫過于時間,太陽已經高懸空中,為世人一天的勞作照明,也提醒百姓一天的長短。
不知不覺已然過去兩個時辰,朝天殿中的爭論聲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好了,就依副首輔張儀所言。”嬴政坐在上位,感覺自己是頭疼不已,世人只覺得當君王好,都想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只知皇帝好,不知皇帝起得比雞早。
這就是嬴政的真實想法,有時也想要是重生成一普通人,憑借自己后世的記憶,雖不能家財萬貫,權傾天下。做個逍遙公子還是可以的,帶著自己喜歡的女人游山玩水,不管俗物,不問凡塵,豈不愜意。
“稟王上:內閣事物繁多,憑臣等四人已不能斷。故,請王上設兩部,名為戶部和兵部,戶部:掌天下土地、人民戶籍、錢谷之政、貢賦之差,同工部一樣設四司:戶部司,掌管秦國戶籍;度支司,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金部司,掌管軍需,朝中大臣俸祿;倉部司,掌管全國存儲糧食等。”
還在云游天外的嬴政被商鞅拉回現實。
“稟王上:朝中剛設工部和軍機閣,要是又設戶部和兵部恐引起朝野動蕩,人心紊亂。請王上三思。”一位大臣反對道。
嬴政也是覺得其言有理,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嬴政還是懂的,歷史上有太多的前車之間了。
嬴政望向商鞅,想看看他有什么想說的。
商鞅道:“戶籍,稅收等都是由內閣處理,臣的意思是先成立戶部,把這些政務劃歸戶部處理,至于各郡縣的一些事物,一時不急,戶部只需要處理送入咸陽的奏扎即可。”
嬴政想了想就明白了,先把架子搭起來,至于其他方面,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的來。設立戶部隨有一些變動,影響不大,還在他掌控之中。
其實只要軍權在他手中,他就不信有翻天的人,就算有,他也有信心將其打下來。
“戶部尚書一職可有合適人選!”嬴政問道。
“回稟王上:范蠡可為戶部尚書。”商鞅道。
“什么?范蠡?”
“他就是范蠡?”
群臣議論紛紛。
“稟王上:范蠡雖然名傳天下,經驗能力我等已知,其能力擔任戶部尚書一職沒有問題,但是我秦國以功勞任職乃是法度,范蠡在秦國無功無績恐不能服眾。”內閣閣老范雎站出來道。
“范卿所言甚是。在經濟方面朝中可有誰自認為能力比范蠡先生者。”嬴政道。
“臣等不及。”管經濟的官員垂頭喪氣道。
“既然如此,我秦國正是用人之際,孤設暫戴一說,暫戴就是范蠡可領戶部尚書一職,行駛戶部尚書的權利。但是,由于其政績不足,只算暫戴。暫戴是有期限的,以一年為限,若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則將其罷官免職。諸位臣公以為如何?”嬴政說出自己的方法。
“王上明斷,臣無異議。”范雎道。
“臣等附議!”滿朝大臣道。
“何人可為戶部侍郎?”嬴政又道。
“回稟王上:臣舉薦治粟內史馮宇,其掌管秦國錢糧從未出錯,做事誠懇,可擔此大任。”副首輔蔡擇站出來說道。
“范蠡,馮宇,百里奚,徐良,江云,田豐!”嬴政一一念道。
“在!七人出來禮道。
“封范蠡為戶部尚書,馮宇為戶部侍郎,戶部司郎中百里奚,度支司郎中徐良,金部司郎中江云,倉部司郎中田豐。”嬴政想了想道。
“謝王上,臣等不負王上信任。”范蠡領著六人道。
范蠡六人退下,嬴政想了想道:“兵部掌治安、地圖、車馬、軍械之政,下設四司:兵部司,掌管戰爭時一切后勤糧草甲具運輸等;巡城司,掌管除邊防部隊外,各城池守衛巡查以及郡尉、縣尉升調;職方司,掌天下地圖及四方職責;庫具司,掌管戰爭器具,以及兵器質量好壞。設兵部尚書一職,副職侍郎,四郎中。”
朝中大臣眼睛發光,又設兵部,說明有空缺,每個人都有機會晉升,誰又不歡喜。
嬴政不管朝臣如何想,又繼續說道:“兵部尚書一職由司馬梗擔任,侍郎一職由蒙武擔任。可否?”
“王上明斷,臣等無異議。”群臣道。
司馬梗同樣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做事低調無比,曾經白起長平之戰的三十萬大軍的一切后勤全是司馬梗負責,幾年前上將軍蒙驁攻打趙國攻下三十余城,后勤同樣是司馬梗全權處理。以他的能力任職兵部尚書一職誰也沒有意見。
蒙武乃是蒙驁之子,官至國尉,年前領兵剿滅贏溪又立一功,出任侍郎一職同樣實至名歸。
“四位侍郎諸位臣公可以合適人選?”嬴政問道。
經過君臣商議最終選出鐘浩,李華,王曉,趙東四人任四司郎中。
“經內閣和御史府,廷尉府等同君上商議,決定施行九品制度。”商鞅道。
九品制度什么鬼,這時群臣一陣疑惑,就連魯班等人也是不解。
商鞅繼續道:“九品制度乃是為了明確秦國上下屬之間的關系而出,還有各級官員的每月俸祿等。”
商鞅說完,只見嬴政旁邊的鄭和手里捧著一絲布送到商鞅手里,商鞅雙手接過,對著嬴政行了一禮。
轉身對著群臣高聲道:“九品制度從高到地由一品到九品。正一品,月俸四百石,從一品,月俸三百五十石。正二品有:內閣首輔商鞅,軍機閣閣主魏冉,殺神軍團軍團長武安君白起三人,月俸三百石。從二品有:內閣副首輔蔡擇、張儀和內閣閣老范雎,軍機閣軍機大臣樗里疾蒙傲等,共有五人,月俸二百五十石。正三品有:殺神軍副軍團長王龁和司馬錯,廷尉府老廷尉,御史府御史,工部尚書魯班,戶部尚書范蠡,兵部尚書司馬梗等七人,月俸二百石。”
“正四品有各郡郡守,工部侍郎樂正,兵部侍郎蒙武,戶部侍郎馮宇等人,月俸一百五石。正五品為郡丞及郡尉和三部各司郎中等人,月俸一百石。………正六品……正七有秦國縣令月俸石五十石,正八品縣令及其屬下縣丞和縣尉,月俸三十石……正九品……從九品十石。”
石乃是重量單位,一石等于一百三十五斤。這個時期的百姓一人一月要吃一石半,所以說一位一品大員的俸祿就可以養活兩百六十六人。二品可以養活兩百人。
聽起來很多,哪個大臣家里除了用人不是還有客卿等加起來有多則千人,少則百人左右。
齊國孟嘗君田文有三千門客,這三千人不事生產,這為百姓帶來多大的負擔。
秦國的俸祿是嬴政和商鞅等人依照秦國稅收合理制定的。
嬴政也是經過這些年的學習才知道各國的百姓有多苦,假設有五口之家,除去老人和小孩能勞作的也就兩到三人,耕地一百百畝,年產量一百三十石,秦國稅率十稅一,就是說十石糧食上稅一石,還剩一百一十七石。平均每人每月吃一點五石糧食,一年十八石,五人就是九十石,還剩二十七石,一石可賣三十錢。還有置辦衣服,走朋訪友,生病看大夫等所需就要兩千錢左右,百姓是入不敷出啊,二十七石可換八百一十錢,還差一千多錢才夠一戶百姓家一年生活所需。
這還是土地肥沃,天公作美的情況下,一年才一百三石,而那些土地貧瘠恐怕也就一百都沒有。這還不算上天災人禍,不然百姓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不生活在那個時代就不知道百姓有多苦。
蒙驁等人心中是驚起一浪又一浪,九品制度施行之后,秦國各部門和上下屬之間涇渭分明,各行其職。
“諸卿可還有事議?”嬴政道。
“啟稟王上:南中縣縣令之子左欽很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其手上已有五條人命,南中縣令不僅不管教反而縱容其子。導致民聲四起,草民懇請君上為南中百姓做主。”嬴政話音剛落,長老院大長老衛國就出列行禮稟道。
“斯……”
群臣愕然,秦國法度森嚴,就連朝中上卿也要依照法度辦事。竟然還有人膽敢無比無視法度。
廷尉府老廷尉雙眼一寒,他廷尉府掌管秦國法度律令,監牢囚犯等。
老廷尉性格耿直,剛正不阿,一向奉法度行事,哪怕是嬴政犯了錯他也剛當面責罵。聽聞此事自然是憤怒不已。
御史府御史,心里咯噔一下,他御史府掌掌管文書和記事,同樣也有監察百官之職。如今出了這樣的事,他如何沒有關系。
“御史府有何解釋?”嬴政冷冷的聲音傳來。
老御史急忙出列回道:“稟王上,臣最近公務繁忙,不知此事,待臣回去詢問御史府官吏是否有此事。”
“哦,公務繁忙啊,忙著去諸位大臣府邸商議要事是罷。”嬴政仿佛是漫不經心的說道。
御史大臣被嬴政此話驚出一身冷汗,一股涼意從心底升起。他聯絡朝臣想要組織嬴政在改法度,以及設立新的部門。
有幾位大臣臉色一下就蒼白如紙,內心惶恐。生怕嬴政以朝中大臣私自竄通欲圖謀不軌給拿下問罪。
“臣……臣……”御史大臣也是失了方寸。
“啟稟王上:南中縣位于巴蜀之地,民風不化,且旅途遙遠,道路更是艱難險阻。老御史未能顧及也是情有可原。”商鞅站出來說道。
“此事由廷尉府和御史府派人前去調查,若真,一切依照法度行事。”嬴政說完便起身離開。
“諾”兩人躬身道。
“恭送王上!”朝臣躬身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