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項澤慢慢長大,所有的人都感嘆著基因的強大,項澤越來越像項之文。長得也像,性格也像,但是似乎因為遺傳了部分方小蓮的基因,他比項之文還不愛說話。通常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飯,除了項之文例行公事般的問項澤的學業,其他時候沒人說話,一家人似乎都有著良好的餐桌禮儀,但可能性格和環境原因,他們卻覺得也很正常。
項之文從小就給項澤提供著最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他本身又繼承著優秀的基因,所以項澤從小很優秀,學東西并不怎么吃力,但這并沒有幫他交到什么朋友。項澤性格本就沉默寡言,偏又遺傳了方小蓮的不喜愛交友,即便有同學熱情主動靠近他,但他的久久沒有回應很快就會導致友誼夭折。所以他長久親近的人除了項之文和方小蓮便只有方漢生和方欣怡。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方漢生眼里的自己是個無趣又腹黑的人;方欣怡小時候因他總是不說話,且比自己大9歲,是有些怕他的。
在他16歲的時候,項之文已經將華盛做成了A城建筑行業的一面旗幟,公司多樣發展還涉足著房地產和酒店行業,良好的業績和對A城巨大的稅收貢獻,讓華盛也躋身進了A城的知名企業。公司做大,其他方資金流入進來,三人的股權也分別不同程度被稀釋了,這個時候項之文已順理成章成了公司最大股東占股35%、方小蓮占股30%、方承業占股5%,其他30%股權由一些小股東占有。
青春期的男孩似乎都是不太喜歡與自己父母交流的,項澤也是。他和方小蓮本來都是話少的人,等他步入青春期后,兩人的交流就更少了。他能感受到方小蓮有時候會特意的進來自己的房間,送點水果、送點牛奶,是渴望和自己交流的。但是青春期那個別扭的自己,卻總是不愿意接受這份好意。
與方小蓮尚且如此,和項之文就更甚了。兩人在家的狀態通常就是項之文在書房窩著工作,項澤在自己的房間看書或者聽音樂,吃飯的時候在餐桌上打個招呼。
但許是因為一家人性子都這樣吧,他們似乎都很適應。
項澤在下半年的時候,提出了想要搬出去學校住,在方小蓮極力反對,哭鬧著不同意的時候,項之文冷靜的問他:“為什么?”
他說:“高中的課業比較重,而且我沒有幾個朋友,住到一起,些許近了就會多交些朋友了。”
項之文聽了,欣然同意,他本就對項澤和方小蓮不愛交朋友這一點很不喜歡,現在項澤有要做出改變的想法,他是很支持的,于是項澤就這樣搬到了學校。
方小蓮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極其不適應的。從項澤生下來,自己的生活里就只有他,在家里的時候雖然兩人的交流不多,但是每天能見到面、坐到一起吃飯,她覺得心里是滿足的。現在項澤突然不在自己身邊,她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坍塌了,整個人空虛的要命。于是她每天最少去學校三次,說是送飯其實就是想見見項澤。在遭到項澤幾次的強烈拒絕后,她很失落但是不想讓兒子生氣,便忍受著自己的思念,不去打擾他,只在周末他回家的時候用滿桌豐盛的飯餐代替自己所有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