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淵李老頭對自己的大孫子無可奈何,李承宗也因為得到了傳國玉璽高興不已的時候,李承宗新控制的蘇北海州射州以及徐州一帶出現了大面積的旱災,緊接著又開始出現了蝗蟲災害,所到之處麥苗都被啃食.精光,蝗蟲成群的飛著,經常是黑壓壓一片,能把太陽都給遮住了,老百姓沒有糧食可吃,所以這里成了蝗災的重災區。各級官員馬上向琴島匯報蝗災。
但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們從上到下很迷信,他們認為這是老天爺給他們的懲罰,老百姓為了祈求蝗災早點過去,大大小小的寺廟到處跑,到處拜,但是沒用,蝗蟲該吃你的還是吃你的。大家伙兒不敢滅蝗蟲,因此蝗災一直控制不住。
這幾個地方的情況很快就匯報到了琴島,當情報來到琴島的時候,李承宗正在和自己的一妻一妾在吃飯,“什么?蘇北出現了蝗災?情況嚴重嗎?”對于突如其來的蝗災,李承宗也是大吃一驚,他趕緊問前來報信的官員。
信使不敢怠慢,趕緊把官府匯報還有錦衣衛搜集的情報呈上,李承宗一瞧,頓時擰起了眉頭,這次蝗災來的可不是時候啊。
知李承宗者非楊蓉莫屬,見李承宗擰起來了眉頭,她放下碗筷,跟李承宗說道,“阿威,考驗你的時候到了咯……”
“蓉蓉,這蝗災來的真不是時候啊……..”李承宗見柳桃兒已經離開了房間,就對楊蓉說道,“娘的,不是說李二的貞觀年間才有蝗災嘛?怎么這酒有了蝗災了?”
楊蓉聽到李承宗有些賭氣的話,感到有些好笑,但是這正是自己男人需要自己的時候,她可不能置身事外,“阿威,你可知道,水災、旱災、蝗災歷來是華夏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其中,蝗災往往隨著旱災而來,危害巨大。蝗災爆發之時,鋪天蓋地,所到之處,莊稼被吃得一干二凈,糧食顆粒無收,百姓餓殍遍野。華夏自古以來,蝗災頻發,受災范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所以你這次蝗災并不足為奇…….”
“那我就好奇了,既然咱們華夏蝗災頻發,為什么還會出現李二吃蝗蟲的事情呢?就拿這次蝗災來說,出了蝗災,為什么百姓們不敢捕殺蝗蟲,官員們只會一個勁的上告,卻不作為呢?”楊蓉前世的時候是歷史方面的博士生,所以李承宗很多時候都要咨詢他的這位愛妻。
“咯咯咯,阿威啊,蝗災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災害,除自然、地理等因素之外,關鍵的原因是古人缺乏有效的防治蝗蟲的技術手段。而技術手段的落后,與天人感應思想作梗有密切的關系。”楊蓉笑著說道。
“啥?你說與董仲舒那老王八犢子的天人感應有關聯?”李承宗頓時斯巴達了。
“是啊,根據董仲舒炮制出來的天人感應學說,地上的皇帝有過錯了,上天就會降災來警告。因此,蝗災等災害都是上天給予的懲罰,為了消除災害,皇帝要下詔責怪自己,并發動官民祭祀祈禱,而怎樣積極想方法消滅災害,倒是其次的事情了。所以,面對蝗災肆虐,各地紛紛建起了蝗神廟,向蝗神磕頭跪拜。各地的蝗神廟,以黃河下游最多,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三地,從這里就可以知道,在歷史上,這些地方的蝗災最嚴重。
在蝗災猖獗的時候,莊稼被蝗蟲嚙食一空,百姓饑餓流離,祭祀祈禱對抗擊蝗災有什么用呢?因此,當看到祭祀蝗神沒有多大功效,在祭祀之后,官民們逐漸動手捕蝗滅蝗。”楊蓉解釋道。
“嘶,怪不得,錦衣衛遞上來的情報說,有人準備借助這次蝗災要搞事情呢……”李承宗聽了楊蓉的解釋之后,恍然大悟的說道。
“咯咯咯,阿威,照我說,這次蝗災既是一次災害,也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機會,一次打破對蝗蟲迷信和天人感應學說一統局面的好機會……”楊蓉笑著說道,“只要我們應對得法,這次蝗災說不定會壞事變好事…….”
“嗯,我同意你的看法,不過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消滅蝗蟲。據你所知,有什么好辦法沒有?”李承宗把希冀的眼光看向了楊蓉。
“這個,其實在這個時代,人們是有一套對付蝗蟲的辦法的,就是采取用土活埋的方式,但這樣耗費人力的方法,對源源不斷的蝗蟲來說,殺滅的數量可以忽略不計。”楊蓉想了想說道,“阿威,你先把蝗災的事情拿到朝堂之上去商量再說,為妻的倒是知道一篇治理預防蝗災的千古名文,等這次蝗災過去之后,我準備拿出來給咱們兩口子刷刷名望用……”
李承宗聽了之后,就把治理蝗災的議題拿到了政事堂,交付群臣商議,諸位大臣在得知蝗災出現之后,為了商議消滅蝗蟲的方法,吵得不可開交。
漢國實行群相制度,左丞相是李承宗的外公裴矩,右丞相是深受李承宗影響和信任的馬周,裴矩老奸巨猾,他對滅蝗一事沒有多少把握,就沒有吭聲,他穩坐釣魚臺,笑看風云起。
而李承宗的寵臣馬周則認為應該在蝗災爆發最嚴重的三個地方,對蝗蟲進行抓捕,然后集中燒毀。
馬周跟李承宗說蝗蟲不過是一種害蟲,沒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齊心協力驅蝗,蝗災是可以撲滅的。
李承宗覺得馬周的辦法挺好,雖然費力,但是殺蝗蟲總比養蝗蟲好。
但是這時,李承宗剛任命的參知政事(副相)虞世南跳出來了,虞老頭兒是跟著裴矩投降過來的前隋遺老,他雖然名氣不小,官做的也很很大,可是辦事能力不怎么強,但是他又是個很清廉的官員,李承宗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就是把他當個吉祥物來使的,主要是號召官員們向他學習,為官要清廉。
所以,在蝗災這件事情上,李承宗也沒指望虞世南能提出什么有用的意見。果然,虞世南不但沒提出有用的意見,簡直就是來搗亂來的,因為他說:“老臣以為蝗蟲殺了不好,有傷自然和氣,而且蝗同皇,蝗蟲就是上天的使者……老臣建議殿下要下罪己詔,并祭祀上天,修習德業........”
在虞世南看來,蝗災是天譴,不能干預,只能聽之任之,而且李承宗還要下罪己詔。當他說道罪己詔的時候,李承宗已經變了臉色,作為李承宗絕對親信的馬周聽了這話就更不高興了,感情在你心里,老百姓的生死還不如你的自然和氣重要了是吧?還有自己的主君還沒有登基稱帝呢,你現在就讓他下罪己詔,什么意思?難不成你是說他的德行不夠做皇帝。嗯?虞世南虞老頭,來來,你把話說清楚.........
馬周當即說道,“當年,楚王吃飯的時候,發現飯中有一條蛭子,當即吞了下去,后來肚子疼得不能吃飯。令尹去問候他的病,他說:我吃飯而發現蛭子,若不迫究廚師的罪責,那是放棄了法律,若追究起來,必有幾人因此而死。我因此吞了下去。令尹說老天是不講私情的,誰有道義就幫助誰,楚王有愛人之心,老天一定會讓楚王的病好起來,楚王不必擔心。后來楚王的病果然好了…….現在,蝗蟲吞吃百姓的禾苗,怎么能夠不忍心殺蝗蟲反而忍心看著百姓饑餓呢?”
說到這里,馬周轉向坐在主位上的李承宗,他對李承宗畢恭畢敬的說道,“主上(因為李承宗還沒有登基稱帝,所以馬周喊其主上),假若捕殺蝗蟲會帶來災難,請允許我馬賓王一個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