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宇宙飛船已經完工了,原來一直都在巨人行星10萬千米左右的軌道上運行著,目前已經組建完成了,它開始調整方向向著巨人行星的近地軌道靠近,也就是泊入巨人行星的1500公里上空的位置。
隨著小行星宇宙飛船的靠近,受到巨人行星的影響就越大,當然了巨人行星也會被小行星宇宙飛船影響到,特別是相互靠近的一面,受到相互引力的影響就越大,小行星宇宙飛船由于是整體鋼鐵結構,本身就很牢固,被巨人行星的引力影響了也不會解體什么的。并且小行星宇宙飛船外面和里面都有力場覆蓋在,這些力場分布在小行星宇宙飛船的各個位置上,形成一個個類似于生物細胞膜一樣的隔離措施,在里面是鋼鐵墻壁,這就有點類似于生物的細胞壁,再里面就是各種功能的物質空間了,好比不同種類的細胞質。
它們也就好像細胞,實則這些物質空間并非像細胞那樣的封閉,細胞之間只能傳遞能量,而不能傳遞物質,但是這些物質空間不管是能量,還是物質都能傳遞的,物質空間與物質空間也并非那么緊密的粘在一起,它們之間會留下空隙出來,空隙就是走廊、運輸通道、各種能源管道等等。
與其說它們想細胞,不如說它們更像原子核,因為它們都頂著力場,也就是斥力,它們相互排斥著對方,還比兩個原子核不會融合在一起一樣,除非給它們加熱到極高的溫度,讓它們不穩地之后,它們才有可能消除斥力,然后相互融合在一起。
而譚秋笙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小行星的內部盡可能的模擬出原子核的狀態來,只有保持一個個獨立的原子核狀態,這樣大的宇宙飛船才能減少自身強大的引力影響,若自身引力太過強的話,飛船會自我坍塌和自毀的。
小行星宇宙飛船為什么前面要加上小行星,那是因為它的質量太大了,半徑200千米,直接就是400千米,達到了33493333.33立方千米的體積,這樣的龐然大物,自身就會產生極大的引力,若任意的拼裝在一起,那么內部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直到固體物質不堪重負的坍塌下去。
好比淺水區域和深水區域,壓力是不相同的,越深越往核心區域,受到的引力和壓力就越大,這也適用于小行星宇宙飛船的,為了防止外層物質像內層物質的擠壓,也只有把它們分割成一個個原子核一樣的東西,利用它們相互之間的斥力來抵消自身的引力問題。
這樣的結構好處有很多:
第一,就是這樣的結構,宇宙飛船幾乎可以做到無限大。
第二,宇宙飛船的隔艙極多,被破壞一些,也不會像鞭炮一樣的連鎖爆炸,因為每個物質空間都有各自的斥力保護著,毀壞的物質空間只要把它的能量引導出去,排泄和稀釋掉就完事了,之后就是重建誒毀壞的物質空間。
第三,可以全方位的監控好每一個物質空間,里面也可以開設各自功能的空間來,如不同模式的自然生態空間、單純意義上的倉庫,做倉庫會非常優異的,這種空間基本上就是真空環境,不會有水汽和細菌這類的東西在里面滋生和破壞,若把物質空間設置成不同原材料的專屬空間,那么這些材料將能無限長時間的保存,而不會銹蝕掉。
生產空間就是設置各種工廠的地方,能夠生產各種工業物品,機器人、機械設備、交通工具、衣物鞋子,還有糧食等等。
而這些物質空間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很大,也都設置了大型蓄電池,在停電的時候,這些物質空間也能維持相當長的運行,主要是供應力場的,內部其它的一切東西都將進入低功耗狀態,只有當電力恢復正常后,低功耗狀態才會解除。
物質空間種類繁多,只要有需要,就會開辟新功能的物質空間來。
第四,空間的最大利用效率,單個物質空間來說,它們每一個都能360度全方位的使用空間,里面有多大,就能使用多大的空間,星球上基本都是平面空間運用,而物質空間則是立體空間運用,兩者差距極大。
說完了單個物質空間,那就要再講講整體了,每個物質空間都是緊挨著的排列的,這里其實也是立體空間的運用,所以整艘小行星宇宙飛船的空間是很大的,并且里面的空間都能排的上用場,一點也不浪費。
小行星內部引力是相互抵消掉了,但它們依舊是一個整體,好比一個鐵球,并不會因為鐵球上的原子核有了相互的斥力,而導致整體結構的崩解一樣,作為整體的鐵球依舊有引力,只是鐵球不大,感覺不出來而已。
作為小行星宇宙飛船,它就是一個整體,對于巨人行星的靠近面來說,受到的引力影響是相當巨大的,但凡經過的區域,這些地方受到了潮汐引力的影響,都會引發地質災害,高山崩塌,碎石滾落,冰封海面上,冰塊斷裂隆起等等。
既然小行星宇宙飛船正式的泊入近地軌道運行了,那么運載火箭當然就不會錯過這班順風車了,只見天空無數的運載火箭向著小行星宇宙飛船靠近,像一群飛蛾撲火的昆蟲一般,向著上面沖了過去,很快就有些運載火箭接近了小行星宇宙飛船的引力輻射范圍,運載火箭的速度一下子就提速了一截,很快它就低到了引力輻射最高的區域,低到了這里,也就意味著能夠輕松的飛到太空中去。
在飛到了太空后,這些運載火箭就錯開了小行星宇宙飛船,然后把運載的物質分離出去,分離出去的物質向著預定的位置飛行著,它們會在10萬千米的軌道上回合,然后組建成一艘新的小行星宇宙飛船。
完成任務的運載火箭,又進入了大氣層,然后按照地面的導航來調整姿態,飛行它們的著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