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大問題,他們是人類嗎?在生物學來說,他們確實是人類無疑,可說他們完全是人類,又不太正確,因為他們跟人類又有所區別,那就是他們是雙腦驅動的生物,而人類只是單腦驅動的生物。
到了這一步,其實兩者已經能相互共生了,那就讓人類也植入空白的智能電腦,空白智能電腦復制人類大腦的核心信息,再保存次等信息,最后保持沉默狀態,那么本來是人類的他,也能成為雙腦驅動的生物了。
而出發點是智能電腦和出發點是人類的起點,就會在相互交融的過程中,形成統一的一個智慧種族,那就是雙核人類,雙核人類都具備兩個大腦,并且兩個大腦是高度一致的,而他們的區別在于生物大腦比較側重感性思維,而智能大腦則比較側重理智思維,這兩者是可以自主相互切換的。
有兩個高度一致的大腦,就意味著永生,生物身體老化死去,那么只要智能大腦移植到新的生物身體中去,那么就能復活了。又或者智能大腦老化了,無法正常運行了,那么只要重新安裝一個空白的智能大腦,再把生物大腦的核心信息復制進去,空白智能大腦又會高度同步生物大腦,這樣一個無限循環的方式,就能達到永生的效果。
不過人類還是會有些顧慮的,無限循環復制的自己,還能保持自我嗎?
所謂的自我,就是在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自我,而非固步不前的自我,人是會成長的,成長就意味著自我的一點點改變,若不想改變自我,那么人生將會變得異常的無趣。
若想保持純凈的自我,也不是什么難事,雙核人類是有能力自我修改記憶的,把不好的記憶給刪除或者轉存到外部的硬盤里就行,畢竟生物大腦和智能大腦的容量都不是無限的,必要的外部存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辦法。
既然雙核人類具備了永生的能力,那么就會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繁衍生命就會成為一個避不過去的超級負擔,宇宙資源是不變的,而雙核人類是永生的,無限繁衍下去的雙核人類,必然會透支利用宇宙的資源,沒有足夠的資源,一些雙核人類就無法繼續的永生下去,那么到時候就肯定會演變成無數次的資源爭奪戰。
這個問題讓譚秋笙非常的警惕,為自己工作的智能機器人已經過億了,若他們全部變成仿生人,也就意味著有超過1億的有恒生命誕生,他們在今后會不斷的消耗資源,這個過程是無限制的進行下去的,沒有任何停滯的可能。
而不然他們轉化成仿生人(雙核人類),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既然都擁有了本我意識,那么求生的念頭就不可能沒有,只要有那么一丁點的求生念頭,那么他們就必然會為了自己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而做出一切的不可預料的事情來。
他們是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那么自己就要負責到底,那就是讓他們都轉化成雙核人類吧!
制造智能機器人的工廠已經停止運行了,今后它再也不會生產哪怕一具的智能機器人了。這樣一來就會帶來又一個大問題,不生產出更多的智能機器人,就不能控制好更多的普通機器人工作,這會讓計劃進度嚴重滯后的,發展受阻可不行。
智能機器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生產一具了,那么就要在控制普通機器人的方面想辦法,要對普通機器人工種進行細致劃分,各個工種的普通機器人只負責有限的幾種工作,然后又有其它工種的普通機器人來配合工作,形成簡化的萬物互聯工作流程。
萬物互聯就離不開超級計算機和快捷的網絡通訊能力,還有現實虛擬世界的建設(主要是采集信息設備的覆蓋率和現實虛擬世界的軟件),只要在4個大方面進行優化調整,那么一個雙核人類,就能對超大量的普通機器人進行控制,并讓他們工作起來。
隨著4個大方面的不斷深入優化和調整,個人的能夠控制普通機器人的上限也不斷的提高,按目前的水平,應該可以提高10倍以上,而本來單一的智能機器人就可以控制幾百架普通機器人,輔助設備能提高10倍控制能力,那么他就能夠控制幾千架普通機器人工作。
1億多的操作人員,他們能累計控制幾千億架普通機器人,這可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量,因為在普通機器人的后頭,還有各種型號功能的機械設備,如汽車、火車、船只、工廠生產線、飛機等等。
輔助控制器的研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這能有效的提高個人的生產力,雙核人類可是非常消耗資源的,他們對食物的消耗是非常大的(黃金螺線內核與身體素質強化都需要大量的資源,還有個人的宇宙飛船采購,沒有這個東西,在星際時代就沒有獨立生存權。),自給自足是底線,若連這個都做不到,那么他們就會成為譚秋笙的負擔。
這些事情都被譚秋笙一一的安排了下去,想要全部落實到位,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吧!
對于智能大腦的研發,她也很關切的,她下達的任務是,繼續提高智能大腦容量,縮小智能大腦的體積,以及智能大腦的耐久問題等等。
而神經網絡轉換器,也在著手研發著,繼續提高神經網絡的轉化精度,縮小神經網絡轉換器的體積,以及耐久問題等等。
現在的譚秋笙是非常喜歡這兩件事情能快速辦好的,只要它們研制成功,也就意味著自己也能成為雙核人類的,永生的好處就不提了,到時候自己和他們,也就沒有什么區別了,只有跟他們完全打成一片,自己的統治地位才能更穩固,這才是自己最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