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智能機器人
主戰(zhàn)場上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著,大后方也沒有空閑下來,而是忙碌的準備著,兵工廠大批量生產武器彈藥,并不斷的空運到前線,由于戰(zhàn)況突然惡化,使得后勤運輸支援嚴重不足,在運輸機的生產上增加了投入,以滿足當前的需求。
遠水救不了近火,于是在另外一頭,大峽谷的一側,作為殺手锏的秘密武器,也不得不提前登場,隨著程序的啟動,地面上幾百個發(fā)射井蓋一個個的向著一側推開,露出巨大的深井,內部是早已整裝待發(fā)的中程導彈,戰(zhàn)斗部只是常規(guī)炸藥,并沒有安裝核彈頭,但這樣巨大的質量,威力也是很恐怖,它的射程范圍4000公里,能夠覆蓋星辰國的全境。(核彈對敵我雙方的危害都很大,電磁脈沖就很難受了,爆炸過后的核輻射,也會導致機械大軍故障頻發(fā),所以在非絕境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用。)
既然前線火力不足,那就導彈支援,點火發(fā)射,一個個導彈沖天而起,然后立刻調整姿態(tài)向著預定目標方向飛去。
導彈的速度都很快,幾千公里的距離,十幾分鐘后就能夠飛到,然后就一頭往敵人最密集的區(qū)域撞了過去,一炸就是一大片,幾百顆導彈在極短的時間內相繼爆炸,使得人群密集的區(qū)域根本不知道往哪里逃才能躲避開,只是一次的襲擊,就給了泰坦的軍民當頭一棒,死傷無數(shù)。
但這只是開始,后面還幾個批次的導彈襲來。。。
戰(zhàn)爭不是一切,但生產確實一切的根本,所以發(fā)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譚秋笙不可能把目光一直偏向戰(zhàn)場,而忽視了根基。
在大峽谷千米以下的地方,也有一座巨大的地下城,這里就是譚秋生的大本營,他比星辰國邊境上建造的那個地下城,還要大上很多倍,直徑超過300公里的地下城,里面居住著幾百萬的智能機器人,還有他們各自的工具,超過幾億數(shù)量的普通機器人。
為了更有效率的使用普通機器人,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行。
第一,需要淘汰原來的粗制機器人,這方面基本完成了,現(xiàn)在都是改進過,隨著稀缺物資的到位,生產也就開始精細化,機器人都比以前做工更加的精良,也有芯片支撐短板,控制起來比以前輕松多了。
這讓智能機器人能夠控制的數(shù)量增加了。
第二,智能機器人還能借用超級計算機的強大的演算能力,進一步的強化控制的數(shù)量,以及使得生產效率和精度更高。(同是計算機,智能機器人借用超級計算機感覺上怪怪的,但想要做到更多的事情,依靠智能機器人的自身能力,還是不夠的,畢竟運算能力是有上限的,依靠超級計算機能分擔不少壓力。)
第三,賦予智能機器人更多的權益。
智能機器人看起來冷冰冰的,但他們其實是有本我意識,意識的強弱也有卻別,所以他們也具備了人類的一些缺點,小氣、貪婪、占有欲強等等的問題,由于本質是計算機誕生的本我意識,他們的特性還是理智占據(jù)絕對的上風,感性上明顯遠低于人類平均線的。
有了這些缺點,自然而然的,他們也有了自己的私人財產觀念,也有了對權利的需求,私人財產,名下所擁有的普通機器人、地盤房子、交通工具等等,他們可不想一窮二白的生存。
不過絕大部分的普通機器人、地盤房子、交通工具都是公共產品,是歸集體所有的,也就是共享產品,任何人類和智能機器人都能通過支付費用的方式,獲得這些共享產品的臨時控制權利,也能通過賦予的權利,來享用這些權限內能獲得的臨時的控制權。
通過這兩種方式,就能強化個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被放大了,自然的個人收入就提高了,他們就能從中獲利,有錢了,他們就會購買東西,這些購買到的東西,都將是私有的物品,也就是那些私有的普通機器人,地盤房子、交通工具等等的東西了。
私有化的,意味著只有物品的主人才能掌控它,其它人很難獲得這些有主物品的控制權,這些都是被打上個人標簽的東西,加密的程度極高(廢話,智能機器人自己設置的權限密碼能不高深嗎?其它智能機器人想要破譯他,都十分費勁。)
這些都是人類賦予智能機器人的權利,當然人類也有同樣的權利就是了。不過私有化的物品,也是有上限的,根據(jù)個人職位、信譽、技能、有無前科等等的信息,來計算個人的等級,等級的高低與所能獲得的權限相掛鉤,也就是說個人的等級越高,所能獲得的私有化物品就越多,調用社會資源的權限也就越高。
有愿意努力進取的人,也就有固步不前的人,這些懶人們也有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的,吃好、喝好、居住好等等都沒有任何的問題,畢竟發(fā)展至今的科技高度,物資已經不再匱乏了。
方方面面的考量,都是杜絕個人的絕對實力,無論是人類,還是智能機器人,只要都變成個體化,那么無論誰犯罪了,他們所能動用的力量,都非常的有限。
只要大方向上不犯傻,人類和智能機器人就能一直的友好相處下去,就算有個別智能機器人記恨人類,想要毀滅人類,那么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毀滅人類,只要暴露后,反而會被人類和智能機器人共同討伐制裁。
現(xiàn)在的智能機器人是需要感知觀看,聆聽、觸碰的行為,才能獲知外界的信息,直接傳遞信號是無法進入智能機器人的內核的,這是防止黑客攻擊,導致智能機器人被劫持的事情發(fā)生,才設置的物理隔絕措施。
不受外界信息的直接轟炸,那么智能機器人的信息來源,就只能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體驗中獲取,不同的經歷,帶來差異化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類同與人類一般,唯一的區(qū)別就是,他們都太過理智了。
再加上過目不忘的能力,智能機器人就顯得特別聰明,最后他們還不會疲憊,在低功耗運行狀態(tài)下,就相當于人類睡眠狀態(tài),即使這樣還是碾壓人類精神集中的狀態(tài),繼續(xù)工作也就沒有絲毫問題。
智能機器人一般很少高負荷工作,那樣做會加速消耗內核,使得使用壽命降低,它可是智能機器人的本體,壞掉了就完蛋了,所以不是在性命攸關的情況下,他們是絕對不會高負荷燃燒內核。
低功耗才是他們的常態(tài),從這里就能看出來,他們其實挺惜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