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融見眾人皆看向自己,便知他們是要自己表態。笮融雖有不甘,卻無可奈何,今只有自己有抵抗之意,若自己強行如此,想必明日眾人便會拿著自己的人頭去投降孫策。既如此,還不如留著性命,以觀后事。笮融于是說道:“爾等之意我已知曉,諸位現在便可開始準備了。”
眾人見此,皆大喜,畢竟若孫策攻城,到時受損的一定是自己的家業,如今主動投降,家業定然無事。于是便吩咐告辭,下去準備了。
翌日,孫策剛率兵馬到達城下,便見縣南城城門大開,孫策大喜,對周瑜說道:“公瑾當局此功之首。”
孫策剛剛說完,笮融便率領官吏來到孫策面前,說道:“我等前日不知形勢,竟阻攔將軍,罪該萬死。今幡然醒悟,還望將軍收留。”
孫策喜道:“笮將軍不必如此,日后還有笮將軍多多勞累。”
笮融也笑道:“將軍還是先進城才是。”
待孫策來到府內時,說道:“今縣南以下,我等今后該如何?”
周瑜此時說道:“主公如今當修養生息,剩余諸城,皆在劉繇控制之下,若一招不慎,便會滿盤皆輸,故將軍應借修養之時,細細謀劃,方可一舉拿下劉繇。”
孫策也點頭道:“既如此,我這便將此事告知袁將軍。”
張纮說道:“主公不可,若讓袁術知我等之事,必會調將軍回去,到時我等便會功虧一簣。”
“那該如何?”孫策問道,
“主公可以防備劉繇為由,無法脫身,且吳景將軍又為主公舅舅,定會為主公遮掩。”
眾人也皆贊同此話,孫策便據此話告之袁術,又寫一封信交給吳景,這樣,袁術便以為孫策果然是這樣,不僅沒有調回孫策,反而命令眾人再給孫策派去兵馬糧草,以防備劉繇。
自此,揚州之事便告一段落,袁術、孫策和劉繇皆在積聚實力,以備后事。
兗州,昌邑城內,議事處,曹操說道:“我等今后該如何?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程昱此時說道:“我等如今之計,只有三條路可選。一是司隸,司隸被李傕郭汜等人占據后,便殘害百官,把持朝政,若我攻司隸,于公于私,皆有大利;二是徐州,陶謙新死,劉備暫領徐州牧,若我等攻之,便可趁其尚未把控徐州之時,獲得大利;三便是豫州,袁術正派遣孫策攻劉繇,我軍若攻,也有大利,只是如此一來,便會減輕劉繇的壓力,到時劉繇積聚實力,日后也會阻礙我等。此便是我等所想,至于選幾,還請主公定奪。”
曹操聽完程昱的話后,想了一會兒,問道:“不知爾等偏向于幾?”
曹操剛剛說完,荀彧便說道:“主公當選一,今天子在李傕等人之手,受盡磨難,漢室威嚴掃地,若主公救之,一可立主公扶助漢室之名,到時天下必有忠于漢室之人前來投靠,二可占據司隸,到時便可圖謀涼州與荊州。如此形勢,豈不大好?”
眾人聽完荀彧所說,皆內心一驚,就連曹操也帶著審視的目光看向荀彧。陳容見此,便知荀彧忠于漢室之心不滅。又見眾人皆沉默不語,于是說道:“主公,容也贊同文若所言。”
曹操此時也看向陳容,說道:“耀邦可有理由?”
陳容說道:“文若先才已言一之利,那么容便說說二三。徐州一事,想必主公也知道,劉備雖暫代徐州牧,但其有大才,且麾下官吏皆從之,即使有不服者,也為少數。更何況其有關羽、張飛何新得的呂布,此三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劉備更是得我兄長陳登,且我兄長之才不下在場諸位。故我不贊同攻徐州。”
曹操點點頭,說道:“耀邦繼續說說三。”
陳容回道:“袁術此人之性,主公定然知曉,就算其拿下揚州,坐擁富庶不下冀州的兩州的袁術,便會更加放縱,必無大患。反而若讓劉繇積聚實力,到時主公便會多一勁敵,既然這樣,便讓其二人攻打,再觀其實力,想必此事定不會馬上結束。若我軍順利,說不定攻下司隸之后,二人還沒打完,到時我等再攻不遲。就算其打完,其尚未恢復,也不足為患。”
眾人聽完陳容所言,皆贊同,郭嘉此時也說道:“主公,嘉認為主公奪司隸還有一好處。”
曹操聽到后,說道:“奉孝何意?”
郭嘉回道:“主公若迎回天子,到時便可遵皇帝圣旨,討不臣之子,有名在手,乃是一大利器。”
曹操大喜,說道:“既然諸位都沒有其他意見,難么便選仲謀所言一,攻司隸。”
眾人稱諾。曹操便命令道:“令夏侯淵駐守陳留郡,防備袁術,曹仁留在青州,窺伺徐州,文若與長文在后,調度糧草。吾親率大軍,向司隸進發,令命顏良文丑為先鋒,先行一步。”
而此時的袁紹等人也在議論接下來該如何,田豐向袁紹進言道:“主公,公孫瓚如今已非主公大敵,一戰可定耳,故主公應奪取司隸,迎回天子,到時便可脅天子以令諸侯,無往不利。”
袁紹正欲贊同,不料審配說道:“主公三思,迎天子雖有大利,但迎回天子后,必行事多有阻礙,不利于我等今后行事。”
此時郭圖也說道:“吾也認為迎天子弊大于利。且迎天子無非用一名分耳,若主公強于天子眾人,有名無名又有何妨?”
逢紀也說道:“吾認為主公還是應將公孫瓚解決為好,若公孫瓚不除,主公后方便一日不可安寧。且新定并州等地,于匈奴等異族也有接觸,不處理好,恐有大患。”
袁紹聽完三人所言,也覺得頗有道理,于是說道:“既如此,此事便日后再議。”
田豐還想說話,被袁紹阻道:“元皓莫要多說,待吾思考以后,再做決定。”田豐見此,也只好聽此袁紹的吩咐。
而此時的司隸卻正動蕩不安,此便也給了曹操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