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大明朝的信譽,不能丟!【第三章】
“臣在前來時,師明說,陛下問起‘可否以開采之銀銅發(fā)行寶鈔’,魏公公說‘是’,可陛下想過沒,寶鈔本是補足銅錢的不足,開采出來的銀銅勢必會流入民間,補足一部分銅錢不足情況,再發(fā)行寶鈔,這部分是真的補足,還是溢了出來?”
“……”
“以臣看來,寶鈔日益貶值,就已經(jīng)足夠說明了問題,市面上已經(jīng)不需要這些寶鈔的流通,已經(jīng)溢了出來,甚至還多了不少?!?p> “當然了,多了多少,百兩寶...

蛤蟆吞地
明朝寶鈔貶值的很快,到了崇禎末期,貶值了一萬倍,原因很多,濫發(fā)是主要因素,這章看起來朝廷吃虧了,其實真正吃虧的是百姓,因為就算如此文所說,貪官侵吞了四十九萬五千面值的寶鈔,朝廷也是發(fā)行更多的寶鈔補足這個數(shù),而這些寶鈔又會再次強制性流入民間,情況也只會越來越糟,一面是濫發(fā)的寶鈔,一面是更加嚴重的銅荒,也就只剩下了朝廷強制性掠奪民間財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