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程處亮也知道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圣人雖然公主眾多,幾乎每一個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之家,都能分到一個,但也不是大白菜,一門兩公主也就是想想罷了。
“其實,二哥你也不要擔心,我們兄弟會一直在背后支持你的”程處政卻是一本正經的收回了戲虐的表情。神色十分凝重。
其實他也知道那位素未謀面的二嫂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什么惡名,想來也不會有什么問題。要不然程處政一定會全力阻止的。
“自家兄弟還用說這些干什么。”
說完,只見程處亮從懷中拿出一本封皮泛黃的書籍,只見上面龍飛鳳舞的寫著三個篆體大字《商君書》。
程處政當初看過韓非子后,愛不釋手。廣泛收集關于法家的著作。其中就想到了《商君書》,在后世商君書早已公開,然而在封建社會卻是被皇帝束之高閣,乃是天字第一號禁書,在后世程處政有幸聽說過。
理論上這本書只有皇太子可以學習,是太子師傅們的必備教材,只是不知道李承乾還看沒看過。程處政心底暗笑,他確實沒打算向太子效忠,反正他知道,現在那個才五歲的小屁孩才會是最大的黑馬,到時候只要抱緊他的大腿就行了,不過具體怎么做還得好好謀劃一下,畢竟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啊!
得益于現在唐朝管制較為松懈,程處政才有幸通過老妖精的關系從圣人哪里借閱而來。
“四郎,你慢慢看,有不懂的地方多問問師傅,二哥就先回去了”
送走了程處亮,程處政緩緩打開書頁,才看了一會,他便被里面的內容所吸引,這一看不打緊竟是已到了深夜,甚至連放在桌前的晚膳都忘了吃。
夜深了,借著昏暗的燈光,程處政緩緩的合上封頁,呷了一口茶水,頓時一股苦澀的感覺直充腦門,人立刻精神了不少。
這茶真的不能在喝了,要不非生病不可,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忍受的。看來還是應該早點把炒茶弄出來,即可以為自己積累一筆資本,也方便日后行事,畢竟沒有錢,到什么時候都是寸步難行,更談何實現自己的理想。
合上書本,程處政感嘆道:
“果然偉人說的不錯,法家才是進步的,儒家是倒退的。實際是歷朝歷代名義上是儒家治國,但君王所真正倚重的還是法家,說是儒皮法骨也不為過。沒看到日后的滿清十大酷刑嘛!那哪里是人道的做法。
雖然商君書有他的歷史局限,比如過度的君主集權,重農抑商,愚民政策……這些都成為日后天朝落后挨打的主因,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卻有著他的合理性。
一個生產力及其低下的時代,商人不事生產。即便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彌補糧食下滑所帶來的社會危機,更何況是戰國那個大爭之世,注定了霸道才是時代的選擇。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程處政想不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他所要進行的變革一定會走向夭折。
一部《商君書》,可以說道盡了古代封建專制的黑幕,通篇都是嚴刑峻法,強王弱民之術。后世的歷史不是正驗證了這條路嘛!
通過重文輕武,八股取士,文字獄等手段,實現了高壓下的長期統治,但是說難聽點,通過權利把人民關進籠子,那不過是個坐穩了奴隸的時代。
不能否認,元明清三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倒是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割據局面,只是整個國家反而成了一潭死水,造成萬馬齊喑的局面。不僅導致中華兩次亡于外族之首,還因此種下了列強入侵的禍根。
不過正所謂蘿卜白菜,偶有黃葉,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細想起來里面可取之處還是很多的,比如法家講,人之初,性本惡,等于公然承認了人性趨利避害的陰暗心理,主張禮儀教化不如刀槍大棒。
法家實踐者們都力圖,通過嚴明的法制實現社會的秩序穩定,”
這一點沒有誰能比程處政這個穿越客看的清楚,與儒家的人治和大同社會相比,還是法家更切合實際。歷史上國人正因為重義輕利才吃了那么大的虧。反而是唯利是圖的西洋人先跨出了那一步。
沒看到哪怕后世的天朝距離那個人人平等的**主義社會也依然可望而不可及嘛!
在后世儒家已經被批臭,落下了神壇。這個時代的儒家雖然沒有受到那么大的沖擊,但還好此時的儒家還沒有被程朱理學變成死板吃人的教條,還是很容易改造過來的。
而且更可喜的是現在大唐的國教是道門,李唐皇族認了太上老君為祖,經過五胡亂華和南北朝的動亂,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國策被憾動,現在的大唐實際上乃是儒釋道三教共存的局面,文化思想上的多元化,海納百川。或許也是唐朝能走上盛世的重要原因,而這一切都為日后程處政挖封建主義墻角奠定了基礎。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說得好啊,天下哪里有永恒的制度,更沒有不變之法,這真是笑話。”程處政冷笑道。
“固有道治國,治不聽君,民不從官,……”
確實有時候血腥鎮壓也遠比所謂的仁義感化要管用,比如草原上那些野蠻的胡人,就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的畜牲”。
想想日后胡元征戰天下,屠城何止千萬億萬,也沒見一個人能夠反抗,滿清也是一個德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了那么多的人,到最后不也是江山穩如泰山嘛!
讀到這里,程處政一雙清秀的小眼睛閃過一絲陰狠,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日后無論是誰想要擋我的路,我就讓他后悔來到這個世界上。
咚,咚,咚,外面打更聲響了起來,子時到了,程處政終于有了一絲睡意,一把將商君書撇到一邊,然后一頭栽倒在床上,去見周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