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做惱羞成怒,其實很多時候,惱和羞其實不一定需要怒,因為,惱和羞帶來的往往是沖動,沖動的結果往往是后悔。
最主要的是,惱和羞關系到的往往是面子,而在這個時代,面子其實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當初的石敬瑭可以認一個比自己小十一歲的干爹的時候,從來就沒有在乎自己的面子。那一年,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
就拿高從誨自己來說,他經常搶劫江南各國給中原王朝的貢品的時候,似乎也沒有在乎過自己的面子。高從誨也知道人家都叫他“高癩子”,但是他不在乎,可是這一次,他偏偏的在乎了。
因為以前雖然叫“高癩子”,畢竟沒有當著他的面,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是當著他的使者的面喊的,這和當著他的面一樣,尤其是幾乎是當著所有的節度使的面。更何況,這個使者是他的第一謀臣孫光憲。
于是,高從誨終于還是沒有忍住,用自己的魯莽作為前進的動力。在經過了二十天的準備之后,大軍出發了。
荊南一共也就五萬大軍,畢竟,地域的狹小限制了軍隊的規模。五六十萬人口,要養活五萬大軍,這還多虧了荊南作為魚米之鄉的富饒。
荊南的軍力的分布,基本上是以江陵府作為中心的,畢竟這是高從誨的老巢,擁有著三萬余人,而歸州和峽州也還各有一萬軍隊。
當然,五萬軍隊不可能都是作為野戰部隊的,除非是本土作戰,否則可以外派的軍隊數目,超不過兩萬。
而這一次,以大將軍李景威為元帥,水軍將領李端為先鋒,率領一萬五千大軍沿著漢江北上,直撲郢州。
一次派出一萬五千軍隊,基本上已經到了荊南的極限了,畢竟,東邊還有南唐的武昌軍節度使劉仁瞻,在鄂州駐節,麾下有近三萬軍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北邊的復州問題倒是不大,據說是一個月多前從南唐叛逃來的韓熙載和江文蔚。一個在南唐狼狽逃竄的家伙有什么可怕的。雖然韓熙載盛名彰顯,但是這個時代畢竟是刀槍的時代。
何況還經歷了和駐守復州的防御使王彥超的一場大戰。估計也是兩敗俱傷了。
但是高從誨不打算對復州用兵,畢竟惹了自己的是劉知遠,郢州刺史尹實那才是劉知遠的親信。
荊南的水軍自然是一流的,長年在長江上打熬,早就練就了一身的水戰本事。
不僅戰士的作戰能力一流,其裝備也是一流,這個從那些艨艟斗艦就可以看出來。
而李景威的座駕,則是一艘三層樓船!船上載軍士三千人。
當然,荊南的這一萬五千人不可能都是水軍,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是步兵。只有八千水軍,這些水軍幾乎是荊南的全部水軍了。
一萬五千軍隊的船隊,從荊門軍長林縣出發,一路上浩浩蕩蕩,好不熱鬧。
荊門軍的東邊是復州,但是李景威似乎對于復州并不感興趣,當然,張無邪也做好了作戰的準備,只要高從誨敢于挑戰,他就會毫不猶豫的打擊。
好在高從誨沒有欺負弱小的覺悟。
于是,站在江邊的張無邪只能帶著趙匡胤和林仁肇王彥超三人,對著荊南的船隊行了一個注目禮。
王彥超看著北上的船隊,道,“少主,既然荊南的軍隊走了,那您就和韓大人回去,這邊有我。”
然而,張無邪卻道,“王將軍,你現在就要開始忙了,我等都不能回去啊。”
張無邪這次帶來了一萬軍隊,從安州和復州各抽調五千。復州城里有韓熙載和江文蔚主持大局,自然是無需顧慮。
雖然李景威的大軍走了,但是張無邪顯然沒有就此離去的想法。
一行人繼續向前,一直走到了復州和郢州的交界處,張無邪吩咐大軍安營扎寨,靜待前方戰果。
趙匡胤和王彥超林仁肇顯然不明白張無邪的意圖,但是軍令如山,他們也就只能執行。于是,一萬大軍便在江邊立起營寨,埋鍋造飯。
直到第二天,岳不群的到來,大家才明白了張無邪留下來的目的。
岳不群帶來了上百個木匠。
這是要打造戰船的節奏嗎?顯然不是。
張無邪把趙匡胤王彥超林仁肇三人和岳不群叫到自己的大賬內。張無邪開始對四人講述自己對于戰場的判斷。
“高從誨此次出兵,其目的在于報復劉知遠的羞辱。以我的估計,李景威此次勞師遠征,非敗不可!
郢州的尹實,不是那么好相與的,他必然會據險堅守,李景威遠道而來,不能持久。倘若對方堅壁清野,李景威就只能另作他圖了。我的估計,他很可能北上襄州。”
“怎么可能?襲擊安州不是更好嗎?”趙匡胤首先提出質疑。
“是啊,安審琦不僅僅是襄州節度使,還是山南東道節度使兼中書令。李景威想要襲擊他恐怕不容易吧?”林仁肇接口道。
“安審琦乃是將門世家,出身世代邊將之家,生性驍果,屢有戰功,豈能為李景威所乘。”王彥超顯然也是不相信張無邪的判斷。
“你看,你們三個都不會相信吧?那么,如果你是李景威,你覺得有多少人會相信他要襲擊襄州?安審琦會不會相信?所以,李景威肯定會打出其不意的路子。”張無邪開始進行心理分析。
“那少主以為?”
“他必然會去分兵襲擊,但是安審琦肯定不會給他機會。那時候,就是他大敗而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這以逸待勞,把他們全部消滅。”
大家顯然沒有料到張無邪居然還準備著這一手,這是要痛打落水狗的節奏啊。
經過兩場仗,估計李景威的大軍也就剩下不到一萬人了。到那時候,李景威帥疲憊之師,必然會遭受重創,甚至全軍覆都有可能。
接下來的日子里,張無邪令士兵在漢水邊砍伐樹木,至少要一尺粗細的。將這些樹木相應截成段,然后削尖訂入江底。
可以想象,李景威大軍的船只打了敗仗,順流而下,撞上這些削尖的樹木的景象。
而且這些木樁還呈U形排列,訂了好幾重。這樣一旦那些船只進入,將無法掉頭。
然后,林仁肇率領三千軍隊渡過漢水,埋伏在江邊,等候著李景威的到來。
而趙匡胤和王彥超則在漢水右岸,潛入了郢州境內,在江邊的山林里守株待兔。
半個月過去了,郢州的戰事一直呈膠著狀態,李景威的耐心已經快要消耗殆盡了。很顯然,他低估了尹實的狡猾,那家伙似乎知道了自己勞師遠征的缺陷,居然堅守不出。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就是尹實的策略。
這個策略很顯然是非常有效果的,居然奏效了。郢州的城墻上布滿了箭矢的痕跡,城墻上雖然被荊南的軍隊爬上來了幾次,但是所幸都被打退了。
尹實已經兩三天沒有睡覺了,自己都親自上了城墻,穿上了鎧甲,臉上還保留著干了的血跡,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
他知道,只要自己再堅持幾天,荊南軍隊就會不戰而退。山南東道總管安審琦交給他的堅壁清野很管用。
郢州城外漢水里的魚都快被撈光了,李端看著碗里的魚湯,一副想要嘔吐的樣子。
“老子吃魚吃的快要吐了,魚雖然好吃,但是老子已經吃了十幾天了!誰說魚肉好吃,你給我連續吃半個月試試!”
終于,李景威等不住了,決定分兵突襲襄州,一天的路程,在晚上發起了進攻,結果李景威早有準備,折損了兩千多人,其余的才拼命逃回。
郢州城外還折損了兩千多人。加上傷員,這時候能夠作戰的人已經不足一萬,而且都已經是疲憊之師。
“李端啊,這一次你我空手而歸,如何向南平王交代啊!”
“大將軍,此時不能怪我們,一切都只能怪安審琦那廝太狡猾了。”
李端只能這樣安慰李景威。但是李景威需要的不是安慰,他有著足夠強大的心理。
李景威需要的是計謀,是策略。
“既然大軍出動,總不能空手而歸吧?要不然你我回去要受多少彈劾?”
“可是現在還有什么辦法?”
“大將軍,我們是否可以假途滅虢?”
“假途滅虢?你是說復州?不行,韓熙載一代名士,豈會沒有一點防備?”
“防備肯定是有,但是韓熙載名氣再大,也不過是一介書生而已!一個王彥超,你我應該能夠拿下來吧?”
“既然如此,那就取復州!就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是好歹也可以擴大我荊南疆域。或許大王會因此免了你我戰敗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