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夜,火犯守角,天矢黃,大吉,宜出兵。
——《歷代觀星書·齊》
殺牲,祭旗,血腥肅殺之氣彌漫開來,衛凜并衛廣陵立于太廟前,階下十萬兵士,肅然而立。
衛凜手持青銅鉞交到衛廣陵手上:“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社稷安危,一在將軍。
“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則士眾必盡死力。”
衛廣陵后退一步,行肅禮:“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1)”
“諾。”
衛廣陵并一眾將士一齊行禮,甲胄鏗鏘,殺氣凜然。
“出征!”
一聲令下,大軍開拔,路旁站了許多攜子前來的征婦,布衣中不乏勛貴之家輦與,衛珺也帶了兩個孩子前來送行,眼見著父親身影再望不見了,衛昀不禁落淚。
“哭什么!”衛昱洵喝道,“太史令早算過父親是去打勝仗的,你該高興才是!”
衛昀瞪他:“你那樣子也算高興?”
“總比你好,堂堂大丈夫當著外人面女人似的哭哭啼啼,也不怕人笑話!”
“你!”
兩人騎在馬上吵了一路,到家后衛昱洵臉色仍很凝重:“母親一早便知道平渙也要去,方才看見昌邑長公主與南衡郡主仿佛并不驚訝。”
衛昀一愣:“小侯爺不是與你和周兄說定了去定州的?怎么今日就走了,難怪我看蕭大哥身邊那人不像蓧云騎裝束。”
此言一出,衛昱洵臉色愈加難看,衛珺倒漫不經心:“也是你父親的意思,各人有各人的路,他若執意要走,你攔也攔不住的。”
“我們說定了的!”
“說定了的?你先想想與他是不是一路人。”衛珺不理會他,牽著衛昀的手,“走,先去用膳,過后母親帶你去你信陽姨母那里。”
南陽之亂乃本朝第一宗謀逆案,叛軍之首又是天子妹婿,立時便傳遍天下,衛昀雖不知其中細情,但荊平渙身為已故南陽侯之子,確實與衛昱洵不是一路人。
也不知衛昱洵是否想開,總之他最后還是跟著到了信陽侯府。
“這便是昱軒了。”信陽長公主拉著衛昀看了個仔細,“果然是花朝節那日生的,粉雕玉琢,比我的懿兒還像個姑娘呢。”
衛昀擰眉,舅舅分明說我眉間有殺伐之氣,是兵主般的面相,哪里就像個姑娘了。
信陽長公主卻不曾聽到他這番話,給他戴上長命鎖,又說此鎖乃是先帝所賜,在信陽少司命神像前供奉數年,可保他平安,要他無論如何也戴著。
衛昀本不信鬼神之說,無奈“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又是長者所賜,只得老老實實將這把玉鎖掛在頸上,跟著衛昱洵與陶懿一道去園子里玩。
他三人一走,信陽長公主才道:“聽聞過幾日昱洵便要走了,有他陪著姐姐,也不至太過寂寞。”
“成日里拘在你我婦人膝下未必是好事,再過些日子,也該讓他去隴定歷練一番,最次也要去蓉城、凌城那里,不曾見過血的哪里稱得上將門之后。”
“姐姐說的是……或許姐姐已聽聞,待大軍歸來,我便要出降晉則了。”
“父母之愛子女,便為之計長遠,這是為你好。”
“姐姐說的是。”
坊間傳聞信陽長公主與信陽侯感情甚篤,是以信陽侯戰死后府中一應事物不曾變動半分,時下入冬,草木凋零,除卻幾枝紅梅,只剩大片稀疏枝干風中飄搖。
陶懿帶著兩人逛了逛,也沒了興致:“母親與我都不愛花草,園子里實在沒什么好看的,二位哥哥不若隨我去書房坐坐。”
衛昀偏頭去看衛昱洵,后者向他笑道:“你不知道,表妹文采是宗室里面出類拔萃的,整洛城,除了劉小侯爺也就是她了。”
“哥哥謬贊,書房原是父親辦公之所,后來教我給挪用了,藏書倒有不少,如若不嫌棄,便隨我過去看看。”
“可有原先生的《魏末晉初十二國略記》?”衛汐疾聲問道,“柳汀先生注的那版。”
陶懿顰眉沉思片刻:“大約是有的,父親很是敬仰原先生,他的書每版都有。只是忘記放在哪了,仔細找找是能找到的。”
“那太好了!快去罷!”
“我為兩位哥哥引路。”陶懿一面走一面問道,“我只聽母親說將軍府上小公子武功極好的,也好歌賦,倒沒聽說是個書癡。”
“他才不愛看書!”衛昱洵揶揄道,“只不過他與劉小侯爺相見恨晚,這書也是為小侯爺找的。”
“哥哥若是喜歡,盡管拿去。原先生的書父親抄錄了許多遍,我又不愛看,都拿回去也無妨。”
“郡主愛看什么書?我那里有一本素心先生的《浮雪集》……”
“要看!勞哥哥拿來,就當我拿原先生的書同你換了。”
憑著那本《浮雪集》,衛昀索性將原先生的書都借了來,尤其那本柳汀先生作注的《魏末晉初十二國略記》,更特意跑到衛昱洵那里看:“命里有時終須有,你不給我看,自有人給我!”
“一本書便將你收買了,我給了你多少好東西,只憑著這一事就要記我的仇?”
“知道你要說這個。”衛昀得意一笑,“蔣戰,快進來。”
蔣戰捧著銀角弓從外進來,衛昱洵登時眼前一亮:“果然是把好弓,無怪神威將軍憑它能破匈人三十萬大軍,我若拿它……”
“說好了,我這是借你的,你走前可要給我完好無損的送來,若有半點損傷,以后再不與你說話!”
衛昀搶在他前面把話說明白了,又道:“你日后與周兄去南軍大營也帶上我,我武功可比你們好多了,保管把晉云打得落花流水。”
“那是你不曾見識阿扈的劍,周老將軍在北遼那里有“虎賁上將”之稱,關口和議時,一式寒山斷雪直將遼人關口大營吊橋砍落下來,現今都無人修復。阿扈得他親傳,劍法在洛城敢稱第一。”
“他號稱劍法第一,你號稱箭術第一,小侯爺號稱馬術第一,你們三個第一加起來也打不過一個晉云?”
“那是阿扈不屑在晉云面前拔劍罷了。”
衛昀將案上那本《兵器譜》揣到懷里:“早晚將你們這三個第一都打敗了,然后我便去打晉云!”
次日一早,將軍府小公子便進了宮,對著皇帝舅舅好一通軟磨硬泡后又討了武庫里一疊的寶貝,連去年秋圍時騎過的御馬都賞給了他。
衛昀緊跟著便拿著鄞州王用過的那口鐵牙刀去鎮北將軍府找周扈去了。
注:【曾并肩,曾盟約,曾劍光血雨中決裂】摘自顧卿《曾有一滴水,炙騰如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