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橋墩的水泥已經完全干燥下來,張琛讓王石匠使勁去掰那些青磚,只見青磚根本掰不動。
王石匠覺得奇怪,他還沒見過粘得這么牢的磚。以前用的石灰砂漿,雖然能把石頭粘合起來,但還是可以掰開的。
王石匠找來幾個力氣大的石匠,也掰不開青磚。
由于是首次修橋,李松讓張琛他們把2個橋墩都修得很寬大,地基也打得很深。
張琛讓王石匠幾個用力推橋墩,橋墩紋絲不動。
李松問:“這橋墩怎么樣?”
王石匠很佩服:“非常堅固,難怪侯爺說只要2個橋墩就可以了。”
但是王石匠很快又表達了他的擔憂:“夏天漲水后,橋墩長期浸泡在水里,就未必還能這么堅固了。”
這個問題,其實李松也有點擔心,因為沒有真正測試過。但是他憑直覺相信沒問題。
他對張琛說:“今天,你們把這兩個橋墩都澆筑混凝土吧。”張琛點點頭。
李松問王石匠:“你估計這座橋什么時候能修好?”
王石匠想了想說:“我們有100人,都是熟手,1個月應該差不多了吧。”
李松想:那就到3月底了。這時間不錯,春意正濃的時候,可以舉辦馬路的通車儀式,然后就可以前往青海郡修路了。
李松拿過來一塊磚頭對張琛說:“還有一件事,你給這個磚頭也澆滿混凝土,等明天干燥后,就扔到河里,放一個月,等到這橋修好的時候,再撈起來看看。”
王石匠有些不解:“侯爺,你這是干什么?”
張琛說:“你不是怕橋墩會被水泡壞嗎?但是這河里要到夏天才來水,那時才能知道橋墩行不行。侯爺不想等到那個時候,所以拿這塊磚在水里泡一個月試試看,不也可以知道混凝土行不行嗎?”
王石匠明白過來:“這個主意不錯,那就等此橋建成時再看吧。”
張琛說:“侯爺還是太謹慎了,我相信肯定沒問題。”
王石匠有些狐疑:“你那么肯定?我可是見過很多橋墩,在水里泡久了,容易變成危橋,要靠種植牡蠣來加固。可這里常年是枯水期,也不適合種植牡蠣啊。”
李松知道王石匠說的是實情。古人早就發現,牡蠣這樣的貝類,生長、繁殖都很迅速,而分泌的粘液又粘性很強。所以建橋者們就有意在橋基周圍放養牡蠣,讓它們的粘液起到固定橋墩的作用,這就是“種蠣固基法”,在世界上開創了將生物學應用于橋梁工程的先例。
后世的北宋皇佑年間,福建泉州就修建了一座應用此法的著名橋梁,它的名字恰好就叫做“洛陽橋”。
在原本的歷史上,由于中原地區的戰亂,河洛地區的很多人南遷到泉州,河洛文化也隨之傳播到閩南各地,影響至今。他們看到泉州東郊10里外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得名。
李松回應道:“用牡蠣來加固的方法我知道,確實是個好方法。不過那是在沒有水泥的情況下想出的辦法,有了水泥,就不用這么麻煩了。”
王石匠眨巴眨巴眼睛,他在反復思量李松的話。
關于這位侯爺的故事,他來之前也聽說過不少,如今一見,確實非同凡響。別的不說,光是這水泥就夠神奇,顛覆了他以前對于橋墩的很多認知。現在又見侯爺的下屬如此信賴侯爺,難道這次的橋墩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置換土地的事已經辦得差不多了,路基都已確定,馬路正在按計劃修建。如今修橋的事也已開工,李松這幾天需要到處巡視,就沒有回家。
有一天,工地上來了個侯府下屬,急急忙忙找到李松:“侯爺,小公子從昨天起就高燒不退,公主讓你趕緊回家看看。”
李松問:“沒找太醫嗎?”
下屬知道李松定的規矩:有病先找太醫,實在嚴重了才來找他。下屬回答說:“小公子幾天前就有些發燒咳嗽,找太醫開了些藥,剛開始好了些。可是昨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又發起高燒來,怎么都不退,太醫也有點束手無策。”
李松一聽,頓感著急。張琛說:“侯爺,那你就快回去看看吧,這里有我們頂著,沒有問題的。”
于是那個來報信的下屬趕著馬車,帶李松回到府里。
剛一到家,公主急忙迎上來:“夫君,晟兒這會高燒更厲害了,你趕緊看看啊。”
李松連忙拿來聽診器,給兒子聽診。濕羅音很重,肺部炎癥很嚴重啊。摸摸額頭,感覺滾燙,雖然沒有體溫計,但肯定有39度以上了。
遇到這種情況,既然中藥不管用,那就只能用青霉素了。
李松先給兒子做了皮試,沒問題后打了青霉素針,然后看著他睡下。
公主焦急地問:“怎么樣?”
李松說:“放心,打過青霉素了,肯定能好的。”
公主這才松了口氣。這青霉素,夫君以前的病人找上門的時候,也聽到他提過好幾次,還看到他給病人打過這針,確實都治好了。夫君的醫術,那是沒得挑的。
公主在旁邊看著李松忙忙碌碌,她思慮良久,說道:“夫君,我想跟著你學醫。”
李松有些吃驚,不知道公主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公主說:“你過些時日就要去青海郡了。我現在很擔心,你走了后,如果晟兒又犯病怎么辦?我覺得太醫有時不管用,還是你的青霉素最好。所以我也要學習看病、打針,至少晟兒生病了可以給他診治啊。”
李松想了想,覺得公主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李松問:“娘子真的想學?”
公主點點頭:“在那邊的時候,看到你那本厚厚的書上,記錄了好多治病的方法,連母后的心疾都能治好,我就知道,那邊不僅有輪船、汽車、火車,醫術也比這邊高出很多。那時候我就想學,以后母后、晟兒生病了,說不定我也能治療啊,你在外面忙的時候,也可以安心。”
李松說:“娘子,看病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得先經過長期的學習。我可是在醫科大學里學習了5年,才能給人看病呢。”
公主問:“這醫科大學是什么?”
李松想了想說:“相當于這里的太學吧。”
公主說:“要學習這么久啊?我就想能治療些發燒咳嗽、心痛這樣的病,也這么麻煩嗎?”
李松心想:要是只針對幾種常見病,倒是可以通過快速積累經驗,實現“速成”。其實在現世界里,他也得依靠各種醫療儀器的檢查報告,要是沒有這些手段,也一樣只能憑經驗來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