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期刊第四期,大家關注的當然還是最后未署名的詩詞。
前幾期選了4首唐詩,作為與之并列的宋詞,也該出場了。李松選了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及婉約派詞人柳永的代表作。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雨霖鈴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這天退朝后,大家又照例談起剛出版的第四期。
和嶠說:“暴風驟雨之后,紅花凋零,只剩綠葉依然繁茂,《如夢令》用綠肥紅瘦來描繪這一景象,令人叫絕。作者想必是一個女人吧?”
李松說:“是啊,大人好眼力。”
張華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句道盡離人孤獨憂傷之情,堪稱名句。”
李松心想:幾位大人鑒賞能力好高啊,一眼就看出哪些詞、句將流傳于世。
第四期出版后,這兩首詞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其實歷史上,西晉的詩詞風格本來就偏向華麗的辭藻、繁復詳盡的描寫,并大量運用排偶,而婉約派風格正對口味。很多人買期刊,本來是為了看《三都賦》的,結果卻被這兩首詞所吸引。
第三期時,李松就已聽說《詩詞》期刊有很多女讀者,到了第四期,據傳閨閣之中幾乎無人不知這兩首詞。敢情這晉朝時就已經有許多“文藝女青年”啊,這倒有點超出李松的預期。
晉朝并不是詩詞的高峰時期,名篇名句難得。像《詩詞》期刊這樣,每期都有佳句,自然引起所有文學愛好者的關注。
李松對詩詞沒有晉朝人那么狂熱,他關心的是收益。
這一期后來加印了300本,800本期刊共賣得800兩銀子,到手560兩。每首詩詞支付作者10兩銀子稿酬,以前3期的稿酬也一并補發,用掉了400兩銀子。還有3位“編輯”也每人每月須支付報酬10兩,加上印刷費用,最后盈利100兩左右。
這其中,李松本來不想拿稿酬的,但是他也說過,所有未署名的詩詞,都是向那些“隱居世外的高人”約的稿,那得付給稿酬啊。所以李松只好“代為”收下了稿酬,并負責“轉交”給作者。
但是,對于家境貧寒的作者來說,這稿酬可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10兩銀子,相當于普通家庭半年的生活費了。第三期刊登了傅玄的兩首詩,傅玄在世時兩袖清風,辭世后其子生活艱難,靠這兩首詩補發了20兩銀子,解了燃眉之急,很是讓人羨慕。
給《詩詞》期刊投稿,若能入選,既榮耀,又實惠,于是投稿者趨之若鶩。
李松估計以后各期的盈利應該高一些,大概有300到500兩銀子,大部分盈利將上交鹽稅。考慮到唐詩宋詞中的名篇還多得很,足夠《詩詞》出版上百期了。由于是月刊,可以持續10年,在這10年里,期刊可以一直賺錢,堪稱搖錢樹啊。
當然,他辦這個期刊,最主要的還是希望扭轉晉朝奢靡的社會風氣,現在看,至少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現在讀書人見面都要探討一下期刊里的詩詞,連閨閣里都在關注和議論;仿照這些詩詞風格的作品大量涌現。
而這個期刊還能靠自己做到持續盈利,這就十分完美了。
現在,《詩詞》期刊已經走上正軌了,以后只要每期奉上2首詩詞即可,剩下的就不用他再操心了。
李松發現,通過各地衙門發行書刊,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因為這是晉朝,不可能自己去建立發行渠道,如果能得到朝廷的支持,那是再好不過。
況且這種發行,各地也可以得到相當的收益,因此也是樂意代銷的。關鍵是書刊必須暢銷,要是賣不動,估計地方上就不那么愿意幫忙了。
等到了深秋時節,天氣轉冷,《棒針編織大全》肯定能再度熱賣。去年因為發行比較困難,只集中在洛陽、長安等大城市銷售,以后可以通過各地衙門這個渠道發行,效果一定更好。
李松大力推廣《棒針編織大全》這本書,盈利倒還是其次,主要是為了推動毛線的銷售,為牧民們的羊毛制品擴大銷路,最終還是為了鞏固北方五族與中原王朝之間的和平。
農歷6月,正是炎炎夏日,李松給學生們都放了假。
從農歷5月到現在,雖然只學習了1個月,但是學生們基本上掌握了拼音和加減法算術。這次開學太晚,不便安排課程;以后就參照現世界里的上、下學期來安排學習時間,等到農歷8月天氣涼爽了再重新開學。
在這炎熱的夏天里,李松和鄭凡一起討論,把中級班的算術教材編寫好了,并印刷了50本,下學期就有教材可用了。而那些可敬的大儒們,還在忙著編寫字典,李松繼續配合他們,為漢字加注拼音。
農歷7月,已過立秋時節,天氣稍微涼下來了一些。公主這個夏天都沒見過皇后娘娘,這一天趁著涼快,進宮來看望母后。
寒暄過后,皇后問道:“平陽,聽說你和安寧侯今年種了些新鮮玩意?”
公主說:“是啊,再過一個月,就該收獲了。這次種的是辣椒、花生和向日葵。”
這三樣,皇后都是頭一次聽說。公主說:“其實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但是這向日葵,我家院子里就種了幾株,真的像它名字那樣,一直向著太陽啊。”
皇后說:“還有這樣的物種?”
公主說:“是真的,早上太陽從東邊出來,向日葵的花盤就向東;等到了下午,花盤就跟著太陽轉向西了。以前曾聽夫君說起,我還不相信,現在是天天看著它這樣呢。”
皇后說:“這還真是奇了。”
公主說:“請母后到我家坐坐,親眼看看。”
皇后答應了。公主已經出嫁幾年了,皇后還從沒到侯府去過,正好借這個機會去轉轉。小外孫李晟好久不見了,也想瞧一瞧。
次日一早,皇后娘娘就帶著貼身嬤嬤等一行人,擺駕安寧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