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泰迅速準備大軍出征之物,此次前去吐谷渾平叛用突厥之兵,各位回去準備,一但物資準備完畢立即出發。”李世民安排道。
李泰一個個命令從王城發出,各地駐扎軍隊開始想王城靠攏,戰略糧倉全部打開,軍械糧草從倉庫拿出。
三天以后二十萬大軍已在王城外駐扎,糧草由各個部隊后勤領走,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只等一聲令下大軍立刻出發。
“皇上,戰場瞬息萬變務必注意安全,我在這里等著你安全歸來。”長孫皇后親手給李世民圍上披風。
“觀音俾,我又找到我還是秦王時的感覺,每次一次出征你都會送到家門口,而我凱旋之時你又在家門口迎接。”李世民回憶的說道。
“二郎你說這些做什么,怪讓人不好意思的,我依然跪在門口等你凱旋。”長孫皇后叫出了多年沒有叫的稱呼。
李世民帶著軍隊出發了,馬蹄聲都顯得那么整齊,送行的百姓現在遠處,遠遠的看著。
“皇爺爺,父王你們早些回來,我們在這里等著你。”現在城樓上的李浩天大喊道。
“不帶我去,我也非常的厲害。”李浩武堵著氣說道。
李泰看著城樓上的妻兒有點想哭的沖動,隨著馬的前行,已經看不到城樓了。
這次出動了二十萬的騎兵,而他以派傳令兵在于吐谷渾邊境聚集十萬步兵,三十萬大軍莫說是吐谷渾,就是和誰作戰也沒有輸的道里。
吐谷渾邊境的大唐一側的大帳中,李世民與眾人圍著個沙盤指指點點,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我認為我們兵分三路,一路直取1,另外兩路把吐谷渾切成三部分,順便通知被圍大軍,開始戰爭。”李靖說道。
“其實各位不用這么麻煩,根據探子匯報叛軍大部分兵力都在1附近,我們只要拿下1,救出1,剩下的散兵游勇只要小股部隊就可以消滅他們。”秦瓊說道。
李世民看著坐在后面的李泰一言不發,問道:“李泰,大家都在商定計策,你怎么一言不發?”
李泰站起來想了想說道:“來的一路我都在想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們叛亂就算是成功了,他們能夠擋住大唐的鐵蹄嗎?既然無法阻擋他們還沒什么發生叛亂?”
大帳里的人都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說李泰說的有道理,已經知道注定要失敗的戰爭誰還會打?那他們問什么這么做呢?
“你說你就直說,現在不是讓大家猜想的時候,明天大軍就要踏入吐谷渾了。”李世民說道。
李泰說道:“大家看一下這里是伏俟城,但是他們并沒有在這里存太多的兵,而一路向西他們在主要的關卡都存有兵,如果我沒有猜錯,他們是受到了西突厥的指示,一旦我們大軍進入,他們也會快速向西撤退,西突厥恐怕是不想讓我們能輕松的拿下吐谷渾。”
“那他們的用意是什么?只是為了給我們添一下堵?”李世民不解的問道。
“恐怕第一他們是想給想投靠我大唐的國家一個震懾,其二也是在警告我們大唐已經觸犯道了他們的利益,當初打東突厥的時候他們就派人警告過,但是我沒有理睬。”李泰猜想的說道。
“朕不怕連西突厥一起剿滅了,只要他們給我這個機會,李泰現在下令讓與西突厥部邊境做好萬一的準備,如果查出于西突厥有關他們不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那么我們就開戰。”李世民說道。
“兒臣明白,蘇定方你現在就前往,到了立馬成立前線指揮部由你全權指揮,一旦命令傳達到立刻與西突厥開戰。”李泰說道。
“末將領命。”蘇定方轉身離去。
“兒臣認為兵分兩路,一路迅速向西切斷吐谷渾與西突厥的聯系,快速在邊境做好防御,另一路直取伏俟城,如果救出吐谷渾可汗伏允,一切都變的非常的容易,如果伏允已死拿下伏俟城以后部隊快速散開對叛軍拿下的城池發起進攻。”李泰說了他的意見。
“好的,就按照秦王的命令執行,李靖朕給你十萬騎兵你一定要快速的占領邊境,程咬金你做先鋒快速的向伏俟城進發。”李世民吩咐道。
“敵人五萬大軍把守在兩山之間,按照傳統的戰爭是易守難攻,無法展現我們兵力的優勢,但是現在我們有大炮就不一樣了,我們主要炮擊他們的后方,把敵人全部逼出來,他們出來了也就能快速的消滅。”李泰說道。
“以前像這樣的杖還要去想一想,現在容易太多,兵力的傷亡也是非常的小,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刺激。”程咬金說道。
“能夠減少傷亡才是我們這些人該想的東西,靠人命堆出來的戰功有什么意思。”秦叔寶說道。
“是呀,以前一場仗自己熟悉的士兵從此不在回來,一條條人命從此遠離我們,每夜都非常的痛苦,現在傷亡的人數讓大家也都可以接受,就像當初和秦王打吐蕃一樣,有時候戰爭都不會出現傷亡,不得不說突厥的士兵的戰斗力真的驚人。”李靖夸獎道。
“多謝李將軍夸獎了,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突厥的士兵日常訓練的傷殘比例相當高,每年都有近百人的傷亡,正所謂訓練多流血,戰時少丟命。”李泰解釋道。
“怪不得下面的軍官對死亡看的那么重要,哪怕多浪費一些彈藥都不會讓戰士貿然的進攻。”李靖說道。
“他們的晉升與死亡數字息息相關,死亡的人數越高,那么晉升的幾率越低,但是也會拋出一些特殊的情況。”李泰說道。
“那大家都早點去休息吧,明天就讓朕看看這些士兵到底是什么樣的戰力。”李世民說道。
眾將領都回去準備,大戰在明日也都拉開了,特別是很多多年不上戰場的將領,他們早就興奮的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