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還在鄰村和農戶合建養羊基地
沈榮光送走徐晨華之后發現想扭虧為盈還是很有難度,江州都是小家具廠,沒有多大的消納能力。從林地拉到江州來加工基本上要虧本,還別說加工成成品了。跨界經營,錚華集團也沒有相應資源做支撐。這不比他們去蓉城,先有客戶資源再入駐當地市場。
徐晨華曾經開過工廠,知道這是利潤很薄的產業。太太團在各地炒房,年底賺的錢比老公開廠賺的還要多。做實業艱難,人們對快錢太瘋狂了。回到白云村食用菌基地,有人給農家樂送山羊過來。
“老鄉,今年山羊價錢怎么樣?”徐晨華好奇的問那個養殖戶。
“老板,我家山羊吃青飼料長大,羊肉60元一公斤。可以來我家現宰現賣也可以買回來自己殺。”
“一頭羊不要賣2000塊啊!這比養豬還要賺錢呢。”
“看行情,去年這個時候34一公斤。今年很多地方羊子出現羊瘟,羊子少所以價錢還可以。”養殖戶趕上好年成,這年肯定是有收益了。
“我看你也沒養多久吧!”徐晨華善于看人,知道這個養殖戶不是那么土得掉渣那種沒思想的養殖戶。
養殖戶叫徐萬全,滄白鎮本地人。曾經在外地打工,兒女都成家了,打工沒得人要了,自己在家養了60多只羊。養了三年羊,今年趕上好時候可以賺一筆。“做事還是靠運氣,我前兩年沒搞住。今年應該可以。”
“這么說我倆是本家啊!這個基地是我投資的,去年開業還吃過你們的羊肉。確實是青飼料喂養的。咱們交個朋友,今后我們一起干。”
“徐總你取笑我喲!我沒讀什么書,你是搞大企業的。養羊我還行,干別的幫不上什么忙啊!”
徐晨華給他講現在農業政策好,他投資,徐萬全負責基地運營。賺錢兩人五五分成。“你可以拿你的母羊折價做投資款,我們不做很多固定投資,慢慢發展。”
“我們這個很辛苦,也很困人。發展成合作社人數肯定要增加啊!”
“人開工資就是,你只管把羊養好,我們錚華資源豐富銷路不愁。”
“真要發展起來,你們公司也消化不了那么多喲。育肥羊200只怎么樣也要5個人,人工不少喲!我目前喂養60只老婆還幫忙的。”
“有錢賺不成問題的,你只管喂養。投錢我出大頭,養殖風險比我種植要小很多吧!”徐晨華說道,
“不走瘟疫,比種植劃算很多。你們基地種點苞谷,到時候可以做青飼料。想做的話我鎮上有老表是政府的,到時候
他可以打下照面。申請個補貼還是容易。就像我養殖60多頭,還不是報了200的養殖數量,去年賣羊子沒找到錢,補貼算是填平了。”
徐晨華一聽這層關系,更有興趣了。維護地方關系事關公司發展穩定,這些年沒有曹慶軍幫忙他也沒有那么順利擺平各種關系。商貿就比這層關系要單純的多,收貨的打點好了回款都快。農業既要和農民打交道,還要和鎮上村里打好關系。“曹主任,我這個公司搞點副業成立一個養殖合作社怎么樣?”
“徐總產業越高越大啊!現在很少聽到你的聲音啊!”
“這不是外面處理各種關系嘛!農業公司還是離不開你的支持,歡迎多來我們公司指導工作。”徐晨華熱情的說。
曹慶軍笑侃:你們公司都是市級龍頭企業,市政協領導都來調研了,我這個小管委會主任來不來不影響啊。你要是繼續在滄白鎮繼續投資,我還是很歡迎的。周邊撤走幾家農業主體,我還擔心你們公司要搬走呢。
“曹主任,當年是你招商接待我的,我的公司注冊地不會搬出碚嘉。農業我還有加大投資,我把其他公司賺的錢都拿到這邊投資了。后面還要修建專家樓,請江州農大的教授專家給我們指導。”
“你說想做養殖?是養豬還是養牛養羊呢?今年豬價下跌厲害,很多養殖場虧損了。羊子的行情還不錯,你不會做養羊吧!”曹慶軍問
“你猜對了,我準備成立養殖合作社。”
“不要去跟熱門呢!養殖不比你種植,出氣的生物不是你那些植物,它們每天都在消耗。行情好賺一筆,行情不好虧窮家當。”
“同樣是農業,差距咋這么大呀?”徐晨華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農業管委會主任說的話。他還想一次投個百萬玩一玩。
“你沒有技術人才,玩不轉的。”
“我和別人合作,他是養殖戶。我投錢,他出力。五五分成!”
“你找到合伙人就算了,我這邊還有養殖場準備轉讓的,你拿下來可以做起循環經濟。不過現在你條件不成熟,廠房才修起,緩緩神才行。”
徐晨華跟阮展書打探這個徐萬全的背景,阮展書告訴他徐萬全脾氣暴躁,不是一個好打交道的人。做事嘛!答應的都一定會做到,還是有點仗義。有一說一,不占小便宜。“我要是跟他搞個養殖基地怎么樣?”
“好哇!我們可以搞個200畝的旱地種紅薯,苞谷,青飼料不愁。羊糞也可以發酵之后做有機肥,跟菌包一起還田,肥料可以省一筆錢。羊子賣給我們農家樂,到了冬天積聚人氣。這樣我們的農產品就非常有特色:食用菌,大棚蔬菜,楊梅酒,富硒大米,青花椒,土豬肉,淡水魚,土雞蛋,鴨蛋,現在羊肉有了,冬天生意更紅火了。做農業就要做全產業鏈,單一化很被被動。”
“不知不覺搞進去幾千萬了,產出始終不理想,長青老板說的沒錯,投資農業就是一個無底洞。”
“做通了就不那么辛苦了。”
徐萬全也有拓展規模的意思,徐晨華找到他時兩人惺惺相惜,還互認家門。基地就修建在徐萬全那個村,那半邊山都是他承包下來的,散養山羊場地足夠。就這樣一個全新的產業出現在錚華農業的版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