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春節過得好快呀,還沒有過夠就結束了。
正月初八,花云松早早的換上朝服,要去上早朝了。
鳳凰山行宮,金鑾殿內,百官朝拜。
度宗趙禥高坐在龍椅上,等待著官員奏事。
賈似道站立在皇帝的下首:“老臣有事要奏。”
“請準。”站在度宗旁邊的宦官說道。
“襄陽樊城告急,蒙古軍隊開始對樊城發動總攻,蒙元將領阿術、劉整、阿里海牙率軍進攻城廓,增筑重圍,要想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宋軍堅守,請求支援。”賈似道奏道。
此話一出,站在金鑾殿里的官員們議論紛紛,原來這太師賈似道早在三年前早已知道了蒙古軍隊進攻襄樊兩城,只是他一直瞞著度宗趙禥,不讓度宗知道。賈似道雖然說不上是一個好臣子,但是他也知道若襄樊城滅,則南宋必亡。他也是見紙包不住火了,才著急起來。
“安靜。”宦官制止了底下的議論。
“那依賈太師看,該如何?”度宗趙禥雖然此時才知曉,但他也并不驚訝,畢竟朝政對于他來說只是一個形式而已,他只要吃好、喝好、玩好,便萬事都好。
“依老臣之見,是要派一個可靠的人去救援。先前臣收到消息后,就命李庭芝去救援,為保萬無一失還要派一個人去支援,前后包抄,援救襄陽城、樊城。”
賈似道在此事上倒不敢犯糊涂。
“那賈太師,你看派誰去好呢?”度宗發話了。
底下的臣子面面相覷,鴉雀無聲。
“我去!”兵部尚書張欽站了出來,“臣愿領命,援救襄樊!”
“賈太師,你看兵部尚書去如何?”度宗問賈似道。
“臣認為不妥,兵部尚書主管全國的兵衛、儀仗、鹵簿、武舉、民兵、廂軍、土軍、蕃軍,四夷官封承襲之事,輿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圖之事,
兵部尚書去,實為不妥。”
“我去!“花云松站了出來,“兵部侍郎,花云松愿領命!”
“皇上,臣認為兵部侍郎可擔此大任。”賈似道覺得兵部侍郎去甚好。
“那就你去吧。”度宗看是賈太師選中的人應該不會錯。
“臣定不辱使命!”花云松在金鑾殿內磕頭跪謝。
“還有什么事,你們和賈太師商議吧,朕先下朝了。”度宗坐不住了,要想回福臨殿休息去了。
度宗在宦官的攙扶下離開了。
大臣對此事似已經習已為常了,并不驚慌,都將手頭的事奏與賈似道。
花云松接下兵符,不日就將出發,前往襄陽城、樊城支援。
巳時(9點到11點),南山苑,勁風閣內。
李安敲了敲勁風閣里的隔扇門:“公子,消息。”
“進來吧。”
“公子,給。”李安將密信遞給南山。
南山拆開信件,默讀了起來——宋朝將派花云松去救援襄陽城與樊城,與李庭芝一起。
南山看了信件后,坐在胡桃木官帽椅上,凝神沉思了許久,終是提筆,將消息寫在密紙上。
“李安,將此消息速速傳遞給阿術將軍。”南山把寫好的消息遞給李安。
“這就去辦!”李安拿著信,匆匆跑出了勁風閣。
二日后,臨安城外,十里長亭。
花云松一身戎裝與家人告別,今日的天空中又飄起了小雪。
“哥哥,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要平安歸來!”花溪給了他哥哥一個深深地擁抱。
“溪兒,等著哥哥!”花云松也抱緊了他的妹妹。
花云松放開花溪,他怕抱得太久了,他就不愿意離開了。
“松兒,萬事小心,家里有我和你爹爹,你就安心的去打仗吧。”花氏為花云松正了正戎裝的衣領子。
“松兒,好男兒當保家衛國,這次你主動請纓,爹為你驕傲!”
花如海不想讓離別變得太傷感,就干脆放手,讓花云松痛痛快快地去。
花云松“撲通”一聲,雙膝跪地:“爹、娘,此次一別,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歸!”
“孩兒不孝!未能在爹、娘面前盡孝!請受孩兒三叩首!”花云松說著就給花如海和花氏磕了三個響頭。
“快起開,松兒,起來。”花氏趕忙去扶花云松。
“自古忠孝不能兩相全,松兒,放心的去吧!”花如海說道。
花溪偷偷地擦了擦眼角的淚道:“哥,你放心,我一定替你照顧好爹娘!”
花云松從地上站起來,右手扶劍道;“爹、娘、妹妹,保重!”
花云松毅然決然地轉身離去。
“哥,你記得要給我寫信呀!我也會給你寫信的,保重!”花溪朝著他哥哥的背影揮手。
“出發!”花云松躍上馬背,帶著軍隊朝著襄陽城進發。
幾日后,元宵節至。
花氏莊園,漱芳閣,大紅燈籠高高掛。
花溪攪著蓮花六瓣碗里的湯圓,沒有一點胃口。
“娘,你說哥哥去了好幾天了,怎么一點消息也沒有呀?”花溪問花氏。
花氏看女兒這小臉愁的呀,也搖了搖頭道:“溪兒,你哥才去了幾天,這路上都得有大半個月呢。”
“溪兒,你哥這是去打仗,要忙得事情很多,他要安排一切,主導大局,等他空下來了,自然會給你寫信的,你不要著急。”花如海安慰花溪道。
“那好吧,我聽爹爹的。”花溪說著吃了一顆碗里的湯圓,“還是娘親手包的湯圓好吃,娘包的湯圓又圓,等哥哥回來了,娘你一定要做給哥哥吃。”
“好,娘一定包,還要給你哥哥包餃子,煲筍干老鴨湯,我們就在家里等你哥哥的好消息。”花氏接著花溪的話,高興地說了起來。
“小姐。”管家老姜跑了過來,“南山公子等在大門外頭,要邀您一起去看花燈。”
花溪看了花氏一眼,在猶豫要不要答應。
“去吧,去吧。”花氏看花溪那急迫的樣子,笑了出來。
“娘,那我去了。”花溪說著就跑了出去。
“這孩子,要是誰放在了她心里頭呀,她準能記得一輩子。”花氏看著這女兒,她終是要長大了。
“雅娘,你也不這樣嘛,這溪兒呀,是隨了你。”花如海看著花氏,“我們今晚上也去御街瞧一瞧花燈,這元宵節的花燈是最美的!”
“老爺,那走吧,我們也許久沒有出去了。”花氏巧笑道,拉著花如海的手也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