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新回爐
此時的金岳霖,表面上看起來,是那么的光彩奪目。
第一,清華大學是眾多學子心目中神圣的學術殿堂,校園中人才濟濟,無論成為哪一位教授門下的學徒,都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第二,大學教授這一職業,在民國時期,絕對稱得上是高薪產業,剛剛歸國的金岳霖,能夠迅速得到清華大學的認可,可見其是有兩把刷子的,至于收入,更是羨煞眾人。
不過,就是這么一份體面的工作,金岳霖卻干得不是很開心。
原因很簡單:金岳霖現在主講的這門課程,并不是他所擅長的。
在教學之余,金岳霖當然可以對他主講的這門課程加以研究,問題是,半路出家的金岳霖,即便已經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但是,其對邏輯學的理解,終究比不上那些專業出身的邏輯學教授。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反駁我了:不說民國,就說現在,在教學崗位上,有很多不是本專業出身的教師,教學成績反而要比那些專業出身的要好,這怎么解釋?
首先,我承認,有這樣的事實存在。
其次,我也想說,現如今的學校教學,最看重的還是教學成績,俗話說,一俊遮百丑,只要學生成績好,那么,非本專業出身的教師大可以昂首挺胸,洋洋得意地出現在專業出身的老師面前,這實際上是一種畸形現象。“唯成績論”主導了教學中的一切,但長此以往,并不利于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
再次,即使從教學成績上來說,專業出身的教師并不占優,那么,也不能否定他所學的這門專業。一位教師能不能教出成績,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學生基礎差;學生紀律性不強;學生沒有在課前進行及時而有效地預習;學生以前沒有學過這門課程,還不太適應……
也許有人要說,你瞧瞧,沒有教出成績,都是學生的錯!
如果有人這樣說,那只能說,他們完全誤解了我的意思。
教學成績不好,有學生層面的原因,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
我不否認,有些非本專業出身的教師,確實學得比專業出身的教師要好,而且,好得還不是一星半點,但這畢竟是少數。很多人最終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并不是他們有多么熱愛教師這項工作,而是無奈之下的妥協,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的,與其被現實狠狠地打臉,還不如先謀個能糊口的工作,好歹在別人面前也有點臉面,不至于尷尬。
有了這樣的心態作祟,還要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簡直是癡心妄想!
再說,即使非專業出身的教師,能夠在教學成績上輕輕松松地打敗專業教師,但論起專業素質,非專業出身的人可要落下一大截來。比如,有些人是中文專業出身,擅長寫作,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其他專業的人,拿著自己寫好的文章,到這個人面前來炫耀,這就是不知敬畏的表現。就算中文專業的學生,他的寫作水平確實沒有非專業出身的人寫得好,那么,談起寫作理論,寫作技巧,中文專業的人還是要高出一頭的。
回到教學層面上來說。
就拿語文教學來說,也許有很多人覺得,語文最好教,無論是換做誰,都能夠拿得起語文教鞭,都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
如果你這樣想,那么,只能證明,要么你對語文教學的理解還不夠深刻,要么你純粹是教育行業的門外漢。
有些人口才很棒,即使是非專業出身,也能將語文教得行云流水;有人不擅長在公眾場合講話,一說話就臉紅,那么,他最起碼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教學工作。
假如,一個人是半途中,參與到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他的教學風格學生喜不喜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最終會成為學生學會,甚至學好的絆腳石。
一句話,學生不是你想教,想教就能教,想教不容易,教好更不容易。
言歸正傳。
金岳霖在教邏輯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莫大的痛苦。
自己本身對邏輯學就不通,邊教邊學,學到的知識總是不夠用,最起碼,不能像趙元任那樣,要介紹什么哲學理論,與之相關的哲學家及其代表著作,乃至他的經典論述,張口就來,最麻煩的是,在課堂上負責向學生們傳授知識的金岳霖,經常性地對自己所講的內容表示嚴重的懷疑,生怕哪一句話脫離了哲學的本質,讓學生感到學習本堂課不值。
鴨梨山大啊!
怎么辦?怎么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專業性人才。
也就是說,像趙元任那樣,給自己充充電,不說精通,最起碼要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
如此,問題就來了:誰可以做自己的老師呢?
彼時的中國,戰亂頻繁,沒有誰會踏踏實實地坐在書齋里,仔仔細細地研究哲學,更何況,這也是非常冷門的學科,走進去不容易,想要挖掘得深刻更不容易。
那么,只能再次奔赴國外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
1931年,金岳霖再次來到美國。
故地重游,金岳霖并沒有什么不適應,他心里想的,只是要找一個邏輯學大家,讓自己的邏輯學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他就讀的學校,正是當時名聞遐邇的哈佛大學。
在這里,他遇見了自己邏輯學上的領路人——謝非。
見到導師之后,他坦誠相告:“我教過邏輯,可是沒有學過。”
對于這么一位膽大而又“糊涂”的學生,謝非的反應自然是哈哈大笑了。
學成歸來,他繼續在清華教授邏輯學。
此前,他已經在清華開設了邏輯和符號邏輯學兩門課,此番重裝上陣,更顯如魚得水。不僅如此,他還在北大兼職教授哲學,可謂是“腳踏兩只船,每條皆大船”了。
自此,專業的“金邏輯”便潛下心來,認真向他的學生普及邏輯學方面的知識,桃李滿天下的同時,金岳霖也成為了中國哲學界的一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