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死了,宣帝親政,一步步加緊了收權的腳步。先是和魏相分享了無數的政治秘密,由魏相上書要求取消尚書副本制度,宣帝裝作不知道,詢問老臣意見進行試探。
他試探的是誰呢?張安世。
張安世是張賀的弟弟,卻也是霍光的朋友。宣帝不能直接把他當霍家同黨,卻也沒法不心存忌憚。于是,當副本問題擺上朝堂由上兩千石的大員開會決定時,張安世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張安世不是蠢人,他很清楚魏相是扔掉自己的后路投靠了陛下。這是劉漢的江山,高祖的基業,他幫著一個死了頂梁柱的霍家有什么用呢?所以,就算他曾經和霍光交情匪淺,也是保命要緊,為張家基業著想,后世子孫的富貴著想。
于是張安世表示,這事關到陛下自身利益,還是應該由您自己來拿主意的。取消副本、密折上奏可以有效防止官員弄權專政也可以對其他人產生威懾作用,臣認為御史大夫的提議非常好。
有了張安世的倒戈,接下來就好辦多了,副本問題順利通過。
而這之前發生過一點小插曲——地節元年,“鄒魯大儒”、昭帝老師、丞相韋賢退休。(上一章在這個時間點的時候忘說了,特此補上)
我為啥要講這件小事呢?因為韋賢開創了丞相致仕制度。漢代以前,丞相都是死在任上,現在能退休離開也是好事。一方面是人老病之后很多事確實干不動了,另一方面是丞相當太久也會積攢一定勢力,與其功高震主受猜忌不如拿著皇帝給的大筆退休金安度晚年。宣帝也明白韋賢的老臣苦心,賜給他黃金百斤和一輛四匹馬拉的車(尤以后者貴重,因為按照漢制,這種車是諸侯王出行的標準,士大夫應該是兩匹馬)。
有趣的是,每一次朝廷要員的離職(或狗帶)都是魏相晉升的階梯。可這一次宣帝卻沒有把丞相之位給他,而是讓他升任了韋賢曾經經兼職的給事中一職。
沒辦法,以現在魏相的資歷要是一個小小的副本問題就升他做丞相,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倆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而且魏相的資歷和功勞還不夠,所以這“魏相升職記”還得一步一步來。
但是韋賢致仕之后,相位空缺,而唯一補了給事中職位的就只有魏相。像邴吉、夏侯勝那種情商高到爆炸的也都清楚,在陛下心里,這丞相之位是給魏弱翁留著的。
政治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軍事,而宣帝在這方面要從韓增那取取經。
宣帝想從韓增那學什么呢?收兵權!宣帝暫時當然不會動韓增,他是想跟韓增學學怎么把霍家的兵權一點點搶過來。
別看人家韓增是個永遠明哲保身、保持中立的乖乖牌,業務能力可是一流的。每次朝廷里出事,他都趕緊跑到前線打匈奴避禍,順便捎上趙充國。要是沒有韓增,就趙充國這火爆脾氣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李廣或者因為不會做人死在波云詭譎的政治斗爭里。
趙老將軍最后能位列麒麟閣,最重要是兩個人——韓增和邴吉,一個帶著他規避政治風險,一個在他跟皇帝跟丞相吵架的時候拼著一把的說好話。不然很多時候,“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并不是你的功勞和才華還不夠,而是你運氣不夠好沒遇到提攜、幫助你的貴人。
在前線打了那么多年匈奴,大大小小的將軍也都熟,沒有人比韓增更懂得怎么弄權收兵了。畢竟漢宣帝不是明成祖,他沒打過仗帶過兵,還是需要有人指點。
韓增心里清楚,皇帝要對霍家下手。雖說他跟霍光無冤無仇,但大勢所趨也該對著聰明人表態。
他告訴宣帝,雖然顧忌到和霍光當年的同僚之誼,他不會親自下手幫他打擊霍家。但他可以給陛下指條明路——1.邊防將領一定要換。浴血同袍的感情不亞于患難夫妻,一旦將軍和士兵熟悉了,就很容易形成私產。2.換不了就餓著他們。沒糧沒餉,沒有人會愿意為你賣命的。
最重要的已經和陛下說了,算得上是為大漢盡了忠,韓增的性子只能中立,指望著他能跟魏相一樣死心塌地是不可能的。
宣帝聽完當然很受感動,七世王侯的韓增都已經跟你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當然要領情。一句真話,一條明路,對于政治斗爭可是太重要了。
于是宣帝開始對霍家的兵權下手。陛下下令,皇宮和京城的警衛工作,由大司馬、左右將軍各率人馬來值班,輪班倒。
這一下,霍家人可有點不安了。
不過他們也是真蠢,霍山霍禹霍云那一群紈绔子弟,天真的以為皇帝不會對有扶持之功的臣子下死手。(真不明白,他們的危機意識咋就這么淡泊呢?對宣帝有恩的是霍光,可不是你們這群膏粱子弟。)而他們表現不滿的方式也很奇葩——拒絕上班[笑cry]
霍云稱病,在家里花天酒地,派自己的家奴代替自己上朝。他的腦回路相當清奇,以為這樣可以對皇帝以示侮辱,讓大家知道霍家多么拽,皇帝面子也不給!
對此,宣帝只是冷笑,你今天抓緊時間嘚瑟吧,以后可就沒命跟我拽了。現在,他終于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了= ̄ω ̄=
先是封了許廣漢的侯爵,接著又在地節三年四月,將劉奭(許平君的兒子)立為太子。許后父親的侯爵,孩子的太子位,曾經霍光反對過的事,宣帝在他死后不到一年全部討了回來。
而這時候,愚蠢的霍顯居然還沒有意識到滅頂之災的來臨。聽到劉奭被立為太子,她氣的吃不下飯甚至吐了血,說:“憑什么那個暴室嗇夫的女兒生的孩子可以做太子,我的外孫日后就只能做個小小的藩王嗎!”(大姐,人家劉奭是嫡長子的好嗎?還有,你閨女連個孕都懷不上,根本連做藩王的兒子不可能有[汗])
于是,氣不過的霍顯繼續了她的作死之路。故技重施,指使霍成君毒死太子!woc,當今皇后、太子嫡母要毒死一個只有八歲的繼子,這事太特么惡心了。
那是皇太子一生中最兇險的時期,辛虧宣帝提前給劉奭安排了一位保姆貼身照料,所有食物都自己先嘗過再拿給太子,霍皇后的毒才沒法下。(宣帝也是從平君的事長教訓了,哎,好心疼)
但是皇后的毒藥在身上揣著,你早晚防不勝防。于是腹黑的宣帝使了最絕的一招。
任命太傅邴吉出任皇太子的老師;疏廣為太子少傅;夏侯勝從諫議大夫重新擔任長信少府,負責教導太皇太后和太子的學問;平恩侯許廣漢任郎中,負責擔任皇太子的侍從。
這份名單除了疏廣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可以來好好介紹一下這個未來的太子黨領袖。
疏廣是博士(一個官階,賊有學問的人才能干的),名滿天下的士子領袖,讀書人心中的楷模(后文上線的蕭望之也是這種性質)。讀書人往往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卻擁有強大的輿論導向力。會拿筆寫死人,還愿意傳閑話,得罪了是麻煩,用好了是福氣。
我們的宣帝陛下親自代替自己兒子,出未央宮玉階,以師禮迎接了這幾位老師。帝王降階的禮可是相當重了,想想《漢武大帝》里衛青快死的時候,陳寶國老師的降階禮看哭多少人。
而疏廣這樣的人,受到陛下如此恩惠,是絕不可能容許有毒害皇太子這種事出現的。
這群老師教小太子啥呢?大漢律例!頭一條:弒君謀社稷,夷三族!
我的個神啊,這可太狠了。嚇得小皇后霍成君再也不敢給太子下毒了。哎,邴吉他們也真是不容易,為了保住孩子的命,天天教殺人。
整死我媳婦不算,連我倆唯一的兒子你也敢下死手,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他嬸子也忍不了了!這一下是徹底把宣帝給惹毛了,本來霍光對自己挺好的,有上位之功教導之恩,想著只要把權都收回來,保霍光和霍去病香火不絕也不是啥問題。可如今,劉病已只想把姓霍的全部殺光!
皇帝獨掌大權的步伐一日緊似一日,終于,在地節四年,他玩了這輩子最陰、最狠、最腹黑的一招。
長安突然多了一則謠(真)言(相)——恭哀皇后許平君是被已故博陸侯的夫人霍顯買兇毒死的!
此等皇宮秘辛在當時的影響力和傳播度絲毫不亞于今天某某明星吸毒、出軌的娛樂版頭條新聞。而且這事的影響力有多大呢?舉個栗子:烏孫國遣使來朝,答謝之前解憂公主的事兒,使者在宴會上聊著聊著就提出來了,說我聽說圣朝恭哀皇后枉死,太匪夷所思了,是不是匈奴或者哪個國家的間諜干的啊!請陛下您節哀。
我去你妹的,丟人都丟到三千里外了!
不過我一直很奇怪,這件事是怎么被發現又傳出來的呢?
南園遺愛對宣帝來說那是這輩子最傷最疼的事,剛剛案發、疑點重重的時候,眾人尚且不敢置喙、緘口不言。如今劉病已大權獨攬、打擊霍家的關鍵時刻,居然有這樣的謠言在一夜之間傳遍整個京畿三輔?
真相只有一個!(柯南BGM響起來!)——消息是陛下自己放出去的!
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但是沒有相關史書的佐證,大家姑且聽著玩。我覺得劉病已很可能抓到了當初毒死許平君的那個女醫淳于衍。在最后霍氏滅門的時候,霍顯、霍禹他們都被腰斬棄市,卻獨獨找不到真正動手毒死恭哀皇后的淳于衍,甚至連他的丈夫淳于賞都看不到升遷履歷表。
所以我大膽猜測,很可能這個時候淳于衍已經被一直在努力找出發妻真正死因的宣帝給抓住了。然后連同她和她丈夫一塊在問出真相之后滅口。(只是一家之言,沒證據)
當我讀史書,看到許皇后死因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時,我從心底里泛起一陣寒涼。敢在宣帝親政之后,揭這道傷疤還往傷口上撒鹽的人只可能是他自己。
小的時候我看過一部宮斗劇叫《金枝欲孽》,里面的如妃愿意折壽求病重的女兒活過來,可惜小公主還是死了。但在之后,她卻抱著體溫尚存(她自己用暖爐烤熱了尸體)的小公主哭著跑去見皇帝,利用女兒的死來復寵。
長大以后讀漢書,宣帝的做法讓我猛然想起如妃帶給我的童年陰影。如妃當然愛自己的女兒,宣帝也當然愛許平君,甚至世界上沒有人能比他們更愛。但是政客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于,他們不僅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宣帝可以利用自己最痛苦的事來實現他的目的,任由妻子的死被百姓大肆議論。這是他一生最腹黑的一次,也是干的最漂亮的一次——一個流言,削了霍家整整三個侯爵。
宣帝傷害自己,就會更加變本加厲的傷害別人。霍家的末日不遠了。
地節四年,魏相封侯拜相(高平侯,一等侯爵)。
而這個時候,蕭望之的一封奏折更是雪上加霜。地節四年,天上下冰雹。根據前文提過的天人感應學說,需要拎出來一個人當替罪羊。而蕭望之的上書是這樣寫的:冰雹是上天的警示,因為朝中的一姓專權已經十分嚴重,天下臣民盼著皇上及早下手,乾綱獨斷,扶正朝綱!
“一姓專權”當然是霍家,那么這個蕭望之是誰呢?
他是開國功臣蕭何的六世孫,和韋賢一樣,屬于天下讀書人的表率。但是他級別更高一點,如果說夏侯勝和韋賢的學問是清華博士學霸級的,那蕭望之就是編教科書的。但是他性格不好,耿直又迂腐,而就是這么一個牛掰的憤青,跟霍光也有仇。
這事從霍光干掉親家發家說起。當初上官桀父子謀反被霍光殺了之后,霍光害怕政敵尋仇,就下令戒嚴。凡事見他的官民都要扒光了衣服,摘去兵器,由兩個侍衛挾持。可蕭望之是誰啊,天下士子表率,讀書人領袖。酸腐儒生和憤青別的沒有,氣節不缺,怎么可能受此侮辱!蕭望之自動出閣,說:“不愿見!”結果那兩個侍衛是粗人,就開始亂扯。后來這事驚動了霍光,他知道這小子是士族公子,學問大脾氣臭,就沒扒他衣服告訴侍衛別亂扯了,把他召進來。
結果這貨憤青一個,見了霍光開始扯大道理。說他自比周公卻做出有辱讀書人的事,根本沒有崇高的教化和道德。但是你要知道,霍光最討厭的就是腐儒,天天把禮義廉恥掛在嘴邊。霍光經歷的是逼父殺子、踩著親家的尸體上位、欺負當朝皇帝和自家閨女才能擁有今天至高無上的地位。你跟他談仁義道德?霍光要是跟你一樣天天跟人講大道理,早就死的連渣都不剩了。
所以,雖然霍光沒有扒蕭望之的衣服,卻也獨不授職蕭望之,而王仲翁等資歷和學問都不及蕭望之的人卻能補為大將軍史。更過分的是,后來王仲翁做了郎(一種近衛官職)而霍光居然把蕭望之這樣的大學問家打發去看守小苑東門。王仲翁看到蕭望之,頤指氣使,嘲笑他學問好又怎么樣,還不是看大門?蕭望之卻橫眉冷對,淡定的仰望天空45°角,來了句成語“各從其志”(跟人各有志一個意思)
后來霍光好不容易死了,蕭望之的才能才被魏相發覺并提拔重用,所以他對霍光恨之入骨,他上書懟霍家,滿朝文武一點都不意外。可以說,這個時候,這封奏折恰到好處。
兵權被收,政敵成了丞相,還有人公開狂懟霍家專權,這下霍家人再蠢都徹底慌了。最重要的是,坊間流傳霍家毒死了陛下的發妻,如果宣帝真的信了謠言,以他的腹黑,霍家能有好日子過嗎?
于是大家開始開家庭會議,商量一下這種情況該怎么辦。一開始霍家就只是被收了兵權有點不滿,因為皇帝最近確實有點任人唯親。別的不說,咱自家女婿范明友可是戰功赫赫的度遼將軍,莫名其妙被削職總是很不爽的。霍山等人只是想要從新官員手里搶回本屬于自己的位置而已,甚至于認為丞相魏相為人廉正,動誰也不能冒犯他。(orz,這么看霍家人雖然蠢了點但是天真單純,除了霍顯之外從來沒有人想過要害皇后太子和丞相,甚至覺得魏相雖然和自家唱反調但是才華人品都值得肯定。(#‵′)靠,霍顯太坑了!)
他們這么一說,霍顯可心虛了。她趕緊哭著對家里人說,不能怪陛下對霍家最近動作多,許皇后真是我殺的,甚至連太子我都想指使成君毒死,只不過沒找著下手的機會。
我去!這下可驚呆了一眾小伙伴。你特么咋不早說,我們兵權都交出去了,現在不就等著被皇帝宰嗎!
一直以來我都很納悶,霍顯這坑死人的豬隊友到底把魅力值都加在哪了?霍光一世忠心大漢,為了她欺君罔上。霍家人天真單純,霍山甚至有點小正直,知道她干掉了皇后還差點順手滅了太子,居然不大義滅親把不守婦道(霍光死了之后,霍顯和自己老公生前的男寵馮殷通奸[汗])的后媽交出去,居然打算鋌而走險、密謀造反了!

未央詢
下期預告:霍氏慘遭滅門,宣帝倒戈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