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熱熱鬧鬧吱吱喳喳的,感覺連墻壁都有回響的公寓,瞬間安靜了下來。環視公寓,雖然論豪華和G市家里沒法比,卻設備齊全,不失溫馨。Amy拋開諸多疑問,趕緊把東西稍事收拾,很快安頓了下來。忙完想了一下,覺得應該給Jeffrey打個電話,報告下自己已到S市。抬腕看看時間,S市現在快中午12點,紐約也就已經半夜了。
Jeffrey雖然不一定入睡了,但究竟太晚,想想還是以郵件的形式告訴他自己已經在S市安頓下來好了。
發完郵件,Amy打開筆記本電腦上了一會網,查找了一些資料,然后去睡了一個下午覺。結果一覺起來,發現竟然已經是傍晚五點。掀開窗簾往外看,窗外已經夜色漸上。喝口水,肚子不聽話似的咕咕叫起來,原來自己中午也沒吃東西,餓得有點前胸貼后背了。
從公寓下來,才發現小區周邊環境確實不錯。綠化率高,視野極佳,大社區,配套齊全。貌似分為幾期興建,因為每期的建筑風格都有一些變化。公寓后面幾期都是大戶型商住小區,她住的這期貌似以一房一廳、一房兩廳的公寓為主。
Amy從導航地圖上看了看,發現小區出門就有個大型綜合市場,看資料也是小區開發商配建的。從公寓出來,問下值班的保安,果然就在小區門外,隔條道路,就有一座街區式的商業綜合體。
Amy有點感嘆國內變化之大。記得七年前自己出國前,國內還是那種一幢大樓一幢大樓式的商業綜合體。看似金碧輝煌,氣派非凡,但人進去就像進了籠子的動物,壓抑局促,國外先進國家地區早就摒棄了這種一味追求形體高、大、上的建筑。現在回國來,雖然是走馬觀花,卻發現不論G市還是S市,珠三角這些發達城市的建筑也逐步轉向街區式、開放式,追求建筑與人的互動交流,人在建筑空間的活動舒適性,與先進國家地區接軌步伐更接近,更緊密,甚至某些地方已超越最發達國家地區了。
夜色襲來,華燈初上,適逢星期五周末,這時人漸漸多了起來。Amy看到一家名“咖啡師”的咖啡館,裝修不錯,走了進去。找個偏僻靠窗的位置,點了一杯卡布奇諾和一份輕食,饒有興致地看著窗外。整個街區布置得錯落有致,各種行業商鋪裝修得眼花繚亂,有的在大聲吶喊招呼客人。幾條街區都以季節加植物命名,什么春櫻街、夏荷街,配以各種花卉裝點,倒也別具特色。街區里有的行色匆匆,有的在商店里精挑細選;有的煢煢獨自一人在街區走著,有的在飯店里呼朋引伴歡聲笑語。人間百態,悉數上映。
Amy出國前是在G市讀大學,S市來得并不多,對S市的新鮮感似乎超過了G市。實在是這座城市一切都在吸引著人們的眼光。G市和S市一直并稱,但兩個城市自身特色非常鮮明。在G市,既讓人能觸摸到當今最前沿最新鮮的科技資訊,也保留著兩千年歷史流淌過這個城市的痕跡;既可以出入金碧輝煌的樓堂館所醉生夢死,也可以一日三餐沙河粉瘦肉粥粗茶淡飯過日子;它既時尚發達又充滿世俗化,市民化,既光鮮亮麗千嬌百媚又樸實樸素低調務實;既可以追求各種最潮流的感官刺激生活,又有一種讓人慢下來停下來千年一瞬的感覺。
而甫一踏上S市這片土地,眼前的感覺就是一切都是嶄新的,一切都是向前奔的,一切都是發展變動的,年輕,活力,開放,創新,理所當然是這個城市的標簽似的。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無暇他顧,街邊的商鋪幾乎24小時不關門,人潮洶涌但勁頭十足。如果G市展示了中國幾千年文明古國的底氣底蘊,S市展示的就是中國開放的姿態、開放的自信,開放的成就。G市可以延綿2000年而常為新,S市可以數十年就站在世界創新頂尖層級。中國這個國家,真是既亙古的,歷史的,連續的,也是變動的,改革的,維新的。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像它這樣,要多古老有多古老,要多時尚有多時尚。色彩斑斕,活色生香,舉世無雙。
利用提早過來的兩天空余時間,Amy對公寓與公司的周邊環境提前進行了了解,對S市堵車情況也作了查詢。但S市汽車之多,城市之堵還是有點超出了她的紙上認知,結合在G市已經有所體會,讓她大有“寰球同此塞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