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將突然撤退,令呂小樹等人猝不及防,帶要追擊時,又有漫天箭雨射來,三人且戰且退,只能恨恨的望著一眾董卓部將落荒而逃。
西征大軍圍困長安城兩日,每天都叫人輪番咒罵叫陣,奈何董卓只是閉門不出,只當未聞。
怪只怪古人罵人的花樣實在太少,這要把后世的網絡噴子找來,能罵到董卓跳城樓自殺!可惜呂小樹雖是從后世穿越而來,可他從小就是個有禮貌講文明的五好少年,罵人這種事怎么能會?
長安圍城的第三日,西征大軍展開了總攻。戰鼓擂響,角聲悠揚!
數十輛投石車,校對準心,對長安城強進行猛烈轟擊,無數巨石、火油罐在空中劃出嗚嗚聲響,砸在長安城墻之上。無數巨弩,搭載巨型弩箭,向城強狂射。
即便董卓大軍早有準備,皆持厚盾藏身女墻之后,怎奈巨石橫飛,巨弩狂飆,一時間,城墻之上如人間地獄,血肉橫飛,鬼哭狼嚎。
西征大軍受重型火力掩護,如潮水一般涌向長安城強,數萬大軍狂奔嘶喊,十幾架攻城車被大軍擁簇,緩緩臨近長安城墻。
大軍接近,遠程火力支援再無用處,城上董卓大軍頓時壓力大減,看到如潮水洶涌而來的軍隊,連忙阻止弓箭阻擊。箭雨如暴雨傾瀉,遮天蔽日。
大軍雖都持厚盾護頂,卻還是傷亡慘重。
鼓角爭鳴,喊殺震天。
大軍終于抵達城墻之下,冒著箭雨、落石,想順著云梯和攻城車爬上城墻。
然而董卓軍火力實在猛烈,無數弓箭手從兩側城強馬面處搭弓射箭,形成左中右的夾擊態勢,頓時西征大軍在立體箭網的攻擊下,死傷慘重,縱有少數爬上城墻的,也被亂刀砍死了。
城門處的戰況更是慘烈,大軍接近城門后,用巨型沖車撞擊城門,然而,長安城的城門之外還建有一座甕城,與城墻連接。城上董卓大軍沒了遠程火力壓制,頓時毫無顧忌,朝著甕城之中的敵人猛烈攻擊。一時弓箭如雨,落石滾滾,血肉橫飛,哀嚎遍野,城門之前尸體成山,血流成河。
呂小樹騎馬遙望城上城下,兩軍廝殺,城上董卓大軍破釜沉舟,已沒有了退路,個個悍不畏死,而自己的部隊,雖然也驍勇,卻處于城下不利之地,董卓顯然準備的異常充足,落石箭疾用之不盡,使得自己部隊傷亡慘重,卻毫無所獲。
大軍激戰半日,已死傷數千將士,長安城卻依然固若金湯。呂小樹心中嘆息,不得不下令撤退五里,休兵罷戰,再圖良策。
當夜軍帳的作戰會議,商議良久,也沒有討論出好的策略,有的主張挖地道,有的主張圍城將城里人餓死,還有的主張撤退!
呂小樹皆嗤之以鼻,挖地道工程浩大,且極易暴露,不易成功。圍城更是扯淡呢,長安城地處關中平原,盡占八百里秦川,自古富庶,董卓又采用了堅壁清野的策略,長安城內的物資只怕足夠食用兩年!到時候沒把別人餓死,到先把自己的十萬大軍餓成干尸大軍了。
還有主張撤退的,呂小樹也就無語了,眼巴巴跑了三百里就是為了來給董卓送上幾千人頭?
氣氛一時凝滯,呂小樹正自郁悶間,見楊修細泯清茶,一臉高深莫測躍躍欲試的神態。
呂小樹一樂,這小子聰明能干,智計百出,莫非有什么好點子?說出來不要讓人失望才好。
楊修剛要說話,見主帥饒有興致的看著他,本來準備好大放厥詞一番的,突然心中一稟,正色道:“剛才諸位的計策或多或少,總有不妥之處,因為諸位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董卓大軍為何驍勇不畏生死?董卓又為何死守長安城?”
楊修頓了頓,環視眾人,見眾人一副懵逼神情,顯然是不知所云啊。
楊修便又接著道:“這當中只有以一個原因,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困’!所謂困獸猶斗,我大軍方一上來就將長安團團圍定,使賊眾無處可逃,他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人說兔子急了會咬人,而董卓可是擁有數萬百戰驍兵的巨獸,依靠長安的堅固城防,別說是十萬,即便再來十萬,恐也難以輕易拿下長安!”
高順見他又停了下來,搖頭晃腦,故作高深,頓時不滿道:“德祖你能不能不賣關子,有什么法子應對,痛快點說成么?”
眾將聞言,皆輕笑附和,氣氛一時輕松不少。
楊修對眾人的反應頗不滿意,心想此處應該有掌聲啊!自己一番真知灼見,眾人卻反響平平,著實讓人寒心不是?
只好把心中的波瀾壯闊,萬丈豪情稍稍平復,才道:“如今破敵,關鍵就在一個‘破’字,木桶取水,桶固水固,桶破水流!我軍可….”
楊修輕泯一口清茶,見眾人面色不善,連忙又道:“我軍可圍攻長安東南北三門,只留西門缺口。董卓叛眾被圍時自然上下一心,自保求生,如今有了逃生之路,豈肯再做籠中之鳥?”
眾人聽了,一時竊竊私語,各自交流意見。
屯騎校尉徐晃疑惑道:“先生的意思是放走董卓,再取長安?”
楊修微笑道:“正是!”
徐晃遲疑問道:“可朝廷的命令不是討伐董卓逆賊嗎?如果我們縱敵離去,會不會被朝廷怪罪?”
楊修細細品了一口茶,搖了搖頭,一臉享受神情,方要張口回答,身邊的司馬朗已經說道:“朝廷的命令是討伐董卓不假,沒說是在長安討伐董卓啊,董卓逃走后我軍還可繼續追擊,涼州此時已被左將軍黃埔嵩接管,董卓回去必是二虎相爭的局面,我軍到時后發而至,便可一戰而勝,穩定涼州局面!”
楊修被司馬朗搶了臺詞,心中大為哀怨,怒視著司馬朗,似要將他生吞活剝了一半,只嚇的司馬朗低頭不語,掩面飲茶。
呂小樹卻有些疑惑的問道:“你們確定董卓就不會死守長安城,率眾西逃嗎?”
“叛軍皆是涼州邊兵,所謂故土難離,有誰愿意客死他鄉?逃脫后或可還能在涼州周旋,可若是固守長安孤城,則必定會城破身死,埋骨他鄉,只差遲早而已。”楊修生怕再被司馬朗搶了臺詞,連忙張口搶答。
呂小樹見眾人意見基本同意,也覺得此計可行,長身而起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明日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