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仙俠

北涼王前傳

第5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北涼王前傳 北涼老人 2861 2019-04-30 22:13:33

  也許有的書友會吐糟說“徐虓跟溫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就算溫和蒙面了,看身形還認不出來嗎?”

  有個詞叫作‘認錯人’

  一個陌生人,穿了一件和你所熟悉的人相似的衣服或者相似的發型,很多人會把這個人錯認成自己熟悉的人。

  逆向推理,當一個你特別熟悉的人,有一天突然換了一套,他以前從來沒有穿過的衣服或者發型。如果他帶著一個面具,或是讓你只看他的背影,有幾個人能認出來這是自己熟悉的人?

  大家或許會說,那可以看眼神啊。

  所謂的眼神,其實就是瞳孔的顏色。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看眼神,其實看的不是瞳孔,而是看的眉毛、眼角、上下眼皮、眼球的轉動,把這些結合起來,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眼神。

  大家路過小學附近,或者是去公園的時候,有各種卡通面具,可以買一個帶上試試,看能不能看出眼神來。

  徐虓第一次見到紅衣人,當時他正在被辛無愧追殺,體力和精神都已經虛弱到了極致,

  那個時候溫和以紅衣閻羅的造形出現,在徐虓的心里,他希望這個紅衣人是徐良。所以,他一直在紅衣人的身上,去找和徐良相同的地方。

  當徐虓確定這個人不是徐良之后,失望心傷之下,已經沒心思去觀察這個紅衣人是誰了。

  而這一次,徐虓的精神和體力都處于滿值狀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溫和。如果是正常情況下的話,就算溫和故意穿上能夠遮掩身型的寬大紅衣,帶著覆蓋整張臉的紅衣面具,徐虓也能認出他來。

  可世間的事,就是那么的無巧不成書。要是什么都按正常邏輯軌道來發展,那我們這些寫小說的,也不用熬夜費腦的去構思故事情節了,直接寫個第一章,然后坐等各位讀者來替我們腦補完成后面的劇情就行了。話說以后科技發展了,會不會有這樣的軟件出現啊?老漢知道港漫那邊,很多都是用固定的軟件來繪圖的,這也是許多不同作者的港漫,畫風和人物造形相同的原因之一。

  書歸正傳,

  齊玄真、溫和、徐虓,這三個人在五百年前,都與呂祖和洞泫七子有關。在徐虓見到的齊玄真的時候,他能夠確定,自己之前別說見過齊玄真的本尊,就連齊玄真的畫像,他都沒見過。

  但偏偏齊玄真的身上,就有一種讓徐虓似曾相識的感覺。加上齊玄真所說的宿慧、轉世、醒來這些關鍵詞,讓徐虓判斷出,自己與齊玄真在五百年前是非常熟悉的。

  如果不是這樣,那堂堂天榜第一人,憑什么不遠千里的從龍虎山,來到這關外,又是給他徐虓傳授絕世功法,又是贈送他符槍、符刀、符劍、符甲?

  而在溫和所裝扮的紅衣閻羅身上,徐虓又感覺到了和齊玄真一樣‘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讓他誤以為這個紅衣人,也和齊玄真一樣,與自己是前世相熟。

  這種‘先入為主’在社會心理學中,叫作‘刻板印象’

  紅衣閻羅,也就是溫和,并沒有和徐虓多說什么,他也和齊玄真還有三豐真人一樣,用秘法傳授給了徐虓一套能夠隱息藏影,名為‘和光同塵’的潛伏之法。

  另外,他還給了徐虓一葫蘆靈酒,讓徐虓在修練功法前,喝上一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這讓徐虓更加誤會這個紅衣人是和齊玄真一路的了,

  要不然,他怎么知道,自己現在就缺這么一套潛伏隱蹤的功法?

  ‘紅衣閻羅’溫和把這兩份見面禮,都交給徐虓之后,沒再多說什么,他就如一片紅云那樣,無聲無息而來,無聲無息而去。

  阿史那飛燕這個女人,不愧是突厥的智帥。雖然她兩次都沒有殺得了徐虓,但在第二次撤走之前,她故意叫破了紅衣人是兇名赫赫的天榜十魔中的紅衣閻羅。

  她此舉的用意是,如果徐虓過于迂腐刻板,忌憚或是不屑于與紅衣閻羅這樣的魔頭交往,那說不定會刺激的這個魔頭與徐虓反目成仇。

  還有跟在徐虓身邊的那兩個軍兵,這兩個普通的士兵,他們的心里會不會有些其它的想法呢?

  中原人有句話叫作‘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們三個人一起遇見了齊玄真和三豐真人。結果,徐虓又是功法,又是刀槍葫蘆的,得了一堆寶貝。可這兩個人卻什么都沒得到,他們的心里會不會‘患不均’呢?

  如果再讓他們知道,這個看起來和徐虓相熟的紅衣人,竟然是天榜十魔中的大魔頭,他們會不會在軍中傳一些關于徐虓‘結接魔頭’的謠言呢?

  軍伍之中,排在金字塔最頂端的是文官,喜歡看歷史文的讀者,應該都知道原因,老漢就不在這里水字數了。

  排在第二序列的是‘將門世家’就是那些老牌的武勛家族。

  排在第三位的是走科舉路線上位的武進士、武舉人之流。

  排在第四等的,是軍戶,也就是家里至少三代為軍的底層軍官。

  排在第五等的,才是江湖名門子弟。

  注意,是江湖名門,你要是出身于什么巨鯨、海鯊,這樣沒有歷史傳承的小門小派,那地位還不如那些服兵役的普通百姓高呢。

  出身江湖名門,在軍伍中都要被排到下三等去了。那結交江湖魔頭的,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徐虓不會因此而獲罪問斬,但有這個名聲在,他未來的升遷之路,就算是十成給毀了七成。

  他再想出頭,那就是難、難、難了。

  而且,別看徐虓身邊那兩人,只是普通的軍兵,但軍中的關系,錯中復雜,誰沒有個三親六厚啊。普通軍兵也肯定會有相熟的底層軍官,底層軍官會有相熟的中層軍官,中層軍官會相熟的高層軍官。

  謠言為什么傳播的快?

  就是因為口口相傳,一個人只要傳給幾個人,再由這幾個人,每人再傳給幾個人,這種幾何級數的倍倍相增,就是謠言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原因了。

  阿史那飛燕這招成功了嗎?

  成功了。

  徐虓沒有受影響,李四沒有受影響,可是張三卻受了阿史那飛燕的影響。因為,他就是那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

  張三和徐虓的義父徐良,有一個相同的愛好,就是喜歡聽書。沒參軍之前,他家不遠處就有一個茶館,還是半大孩子的張三,就在那里幫工做小伙計,掙錢補貼家用。

  他常聽說書先生講“某個普通少年,有天路遇高人,被傳授絕世武功,然后出人頭地,頓頓吃餃子,還是肉多菜少的那種。”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在軍中也增長了不少的見識,張三已經知道,出人頭地之后,不止能頓頓吃餃子,還能吃更好的,穿更好的,娶大家閨秀,當大官,興許還能進京給皇帝陛下請安。

  皇帝要是高興了,還能在大官前面再加‘世襲’二字,到時候子孫后代,就能一直做大官、吃好的、穿好的、娶大家閨秀了。

  莫說是少年人,就是軍中四五十歲的老軍頭,偶爾酒酣面赤之時,也會白日做夢的幻想一番,更何況是張三這個少年郎了。

  所以,當他知道那兩位仙風道骨的真人,一個是天榜第一人齊玄真,一個是武當掌教三豐真人的時候,張三的心里就開始幻想了。

  可是那兩位高人,由始至終,都沒有和他說一句話,

  你們對徐副統領好,他功夫好、人聰明,這我張三服氣。

  可我張三也不差啊,徐虓吃肉,不說讓我們喝口湯,給塊他啃剩下的骨頭也行啊。

  我張三也不貪心,什么刀啊、槍啊、葫蘆的,這些寶貝我都不要。那傳我一門功夫總行吧?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哪怕您二位不像對徐虓那樣,對我用仙法傳功。您就把口訣說一遍還不嗎?

  我要是記不住,算我沒那個福份。

  整套口訣太長,那傳我個三招兩式...哪怕是一招都行啊。

  說書先生總說‘相見即是有緣’

  既然有緣,為什么連一句話,都不對我說呢?

  為什么!憑什么!?

  從齊玄真和三豐真人離開之后,張三的腦子里想的就是這六個字。

  他拿自己和李四比,覺得自己什么都比李四要厲害。

  他又拿自己和徐虓比,發現徐虓什么都比自己強。

  越是這樣,他的心里就越是有一團火在燒。當阿史那飛燕點破紅衣人是天榜十魔的時候,張三心里的那團火徹底的燃燒了起來,再也撲不滅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