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林九龍的這種猜測,朱允炆既不承認,也不愿否認,只是打著哈哈。林九龍見朱允炆既不帶親往儀仗,手下衛士也是微服,知道朱允炆不愿意暴露身份,也就不再追問。
朱允炆在雞籠港住了幾日,對港中的實際情況,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雞籠城內外眼下有漢族百姓三萬余,林九龍手下有家丁近千,這些人雖然名義上是家丁,但實際上卻相當于是林九龍的私兵。個個能征善戰,倭寇不敢襲擾雞籠港,也正是因為忌憚這些家丁。
距雞籠港不遠處,是一個小鎮。渡海而來的百姓眾多,便有人開始在港口附近耕種,久而久之,在田地正中的市集,便形成了這座小鎮,小鎮依雞籠港而生,也就叫做雞籠城。雞籠城既不需防備外敵,林九龍也就懶得修城墻,朱允炆一游之下,感覺這小鎮便直如一個世外桃源一般。雖然規模不大,也是百業興旺,在海外夷洲,能有這樣規模的一個鎮子,朱允炆頗為滿意。
百姓都言,林九龍的家丁保護雞籠,為眾人創造了這樣安定的生活,都對林九龍是十分感激,百姓甚至私下里稱林九龍是雞籠太守。這倒讓朱允炆有些犯難。雞籠既有了林九龍這個土太守,自己要經營夷洲,當然是繞不過這個問題的。
不過解決這個問題的,卻是林九龍自己。
這天晚飯后,林九龍便來到朱允炆所住的客房中。朱允炆本來便是林九龍的上賓,就住在林九龍在雞籠城內的府中。兩人日日暢談,你問我幾句海外風光,我問你幾句明國故土,聊得很投緣。但今日林九龍來,卻別有目的。
“朱公子此來夷洲,恐怕不是觀賞風光這么簡單罷?”林九龍試探性地問道。
朱允炆只能笑笑,反問道:“那么林先生認為,我是什么目的呢?”
“朱公子,咱們都是明白人,我也就有話直說了。”林九龍道:“依我看來,朱公子對夷洲有興趣,想要這雞籠港。”
朱允炆一到夷洲,就對這雞籠港觀察甚詳,這幾日又四處打探雞籠民情,這些動作,林九龍當然都看在眼里,林九龍當然不傻,一個王爺甘違圣旨造船出海,來到夷洲當然不會是只為了貪玩這么簡單。
朱允炆聽林九龍說破了心中所想,一時到不知該如何應答,只是笑笑。
林九龍見朱允炆不答話,又續道:“不瞞朱公子,我雖然有一千家丁,但樸刀長槍,與公子的鐵銃相比,當然大大的不如。公子若要豪奪雞籠港,我不是公子的對手。”
朱允炆當然知道林九龍說的話句句是實情,但是若真的跟林九龍開戰,縱使打垮了林九龍,對雞籠港城卻俱是一大浩劫,眼下夷洲建設以頗具規模,朱允炆也不愿因為兵災毀掉,因此一直在琢磨一個不打仗的手段。
林九龍又道:“但朱公子若真行豪奪,雞籠的基業也毀于這一場無妄兵災之中。朱公子能得到的,只有一座時時遭海盜襲擾的廢港。”
朱允炆的算計,都被林九龍說破,朱允炆一時有些尷尬,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
只聽林九龍笑笑,說:“雞籠港雖然不算繁華,畢竟也是我多年經營。要拱手送給朱公子,說實話,我也十分不舍。想必,朱公子這樣的體面人,也不會收。”
朱允炆忽然在林九龍的話中聽出一些熟悉的感覺。自己當初跟胡季貔、陳天平談判的時候,好像也是這種語氣。
林九龍知道無法跟朱允炆爭這雞籠港,若是能在朱允炆下定決心翻臉動兵之前,就談妥了價錢,林九龍愿意出讓雞籠港。明白了林九龍的意思,朱允炆也就放心多了,當下言道:“林先生是個聰明人,不知林先生覺得,這雞籠港值多少錢?”
林九龍反問道:“雞籠港的規模你也見到了。每一條船的補給,咱們都能有幾百兩的利,再加上這良田萬傾,以及三萬余百姓,朱公子覺得值多少錢?”
朱允炆搖搖頭道:“良田萬傾,都是百姓的。怎么好作價賣給我?”
林九龍是個痛快人,也不跟朱允炆追究這些名義,一揮手道:“五十萬兩。朱公子愿意出五十萬兩白銀,我十日內便把夷洲交給朱公子。”
朱允炆問道:“不知道林先生賣了這雞籠港,打算往何處去?”
林九龍笑笑:“我本來便是海上的商人。這幾年經營雞籠,待得也倦了,頗有些懷念在海船中的生活,只是舍不下雞籠的產業,不便離去。要把雞籠港賣掉,天下除了你朱公子,又有誰出得起這么高的價錢。”
朱允炆點點頭:“五十萬兩白銀,這價格的確十分公道。”夷洲地方土地肥力甚好,氣候又炎熱,水稻田可一年三熟。眼下這第三季水稻馬上便要成熟。朱允炆便不加稅,仍按照林九龍治下收五分之一的農賦,也是數千石糧食的稅收了。
況且雞籠港最大的收入,還是來自于海貿。諸商船在雞籠補給,每月都能有近萬兩白銀的收入,這五十萬兩,細算起來,不消四五年便可收回,不可謂不低。
“但是眼下,我卻沒有這么多銀子。”朱允炆又道。
“朱公子沒有銀子,只管回家去取便是,難道還怕雞籠港生了腿跑了?”林九龍笑道。
“我雖然沒有銀子,但仍是想要這雞籠港。”朱允炆道。
“那么朱公子是要豪奪了?”林九龍臉色微變。
“不,不,我怎么會做海盜的事情。”朱允炆解釋道:“咱們商量個變通的法子,比如說,雞籠港能不能按揭?”
“按揭?”這名詞林九龍當然沒聽過。
“眼下我手中有黃金兩萬,我把它作價二十萬兩白銀,林先生應該認可罷。”
林九龍點點頭:“甚為公道。”
一兩黃金在明國國內至多只能換到七八兩白銀,但在高麗、倭國等地,因為盛產白銀而鮮有黃金,一兩黃金往往能換到十四五兩白銀。雞籠港的貿易體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這些地方的商船建立起來的,朱允炆問明市價,便是在雞籠城中,一兩黃金也可當做十二三兩白銀使用。朱允炆以一當十,林九龍當然十分樂意。
朱允炆見林九龍滿意,又續道:“至于剩余的三十萬兩白銀,就算是林先生先暫借給我的,我可寫明借據,每年償還十萬兩,三年還清,如何?”
林九龍笑道:“朱公子倒會做買賣。”思襯了一會,又道:“朱公子要找我借三拾萬兩白銀,豈能不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