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與弟弟總是天沒有亮,六點左右就去學校了,各自去了教室,。小女孩總是習慣的背語文課本上的詩與要背的課文,復習與預習課本知識。幾年下來,小女孩與弟弟每年都拿好幾個獎狀回去。
父親做了她們最愛吃的菜,把一張張的獎狀貼在了墻上,站在哪看了又看。
“我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你們身上了”
小女孩只有沒事就練字,有時候甚至用左手練。
到了初中的日子很緊,總有做不完的作業。小女孩正為作業寫不完發愁。
“你看你那個同學幫著家里放牛,跟你同級的堂姐每天幫著家里做飯,沒看到她們寫作業啊”婦人說道。
“他們那次不是拿著別人的作業抄的”小女孩生氣的說道。后來她們那幾個同學沒讀初三就回家了。
小女孩最后也只讀了個中職中專。不是所有的事都能預料的,就像故事不曲折,誰會去看了?
這年,小女孩上了初三,不管她怎么學都考的一塌糊涂,每天晚上想著自己的計劃,甚至都睡覺說夢話了,她的壓力比山還大。回想著母親,給予的厚望,與全部希望。可失望與希望都是慘雜著的。
她很喜歡畫畫與書法,總喜歡在紙上畫衣服,想到什么就畫什么。這天,婦人與二姐去集市上買衣服回來。
“你看看這件衣服很看,過來試試”婦人歡喜的說道。
小女孩接過,穿了上去。
“這衣服不對啊”
“哪里不對”
“你看這袖子”
她們拿過去看了一下。
“我明天拿去換一件”
說完收起來了。
到了第二天,婦人回來說:
“這衣服袖子安錯了,還要發回廠里找到另一件衣服,買衣服的人驚訝的問是誰發現的,我自己是做衣服的都沒有發現,我說是我女兒,她平時喜歡畫衣服。我看到她一副敬佩的樣子。”
到了沖刺的最后關頭,也是這所學校以后存在的問題。多事之秋。
小女孩中午匆匆的趕回來,父母在摘花生,飯已經做好了,母親特意買了金針菇,說是補腦的。
“這都是特意為你準備的,趕緊吃了去學校”
“我知道了”
父母們一起吃著。
這時,父親的手機響了。
“喂,我是,怎么了?”
接完,父親臉都白了。
“怎么了”母親著急的問。
小女孩在一旁干著急。
“小的在學校被人打了,剛是他老師打過來的”
“那我們去學校”說著,把衣服換了。
“爸媽,你們趕緊去,我吃完了就去學校”
“好”
父母走了,“要讓我知道是誰打了我弟弟,我絕不會放過他”小女孩暗暗的想著。
吃完了便去了學校,到了教室聽到有同學說:
“我剛在辦公室看到有家長帶著小學的學生來找麻煩,好像是我們初中的同學打了他……”還沒有聽完,小女孩就去了辦公室,沒有看到人,她想一定是她弟弟與父母。就回去上課了。
放學回去,父母說:
“是幾個初中的同學打的你弟弟”
“拿的是鋼筋棍,他們還說你弟弟同學說他在班里最厲害,才讓人叫他出去”
弟弟委屈的說:
“我們班最厲害的是一個女生”
他們說出了打他弟弟人的名字,小女孩一聽,有幾個是她以前的同學,她以前是小組織組長,也正好管他們。
“醫生說要是在打重點就沒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