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皇后一席話,讓整個戰場都安靜下來,幾個皇子面面相覷,不免覺得有些好笑。
讓他們自縛雙手認罪伏法,未免太過天真了吧,這天下從來就沒什么對錯,只分勝敗而已。
所謂朝廷大義就更是個笑話了,只要他們贏了,他們就能代表朝廷大義,說到底,蕭皇后還是把朝廷當做自家的了。
“時至今日,蕭皇后還看不清局勢嗎,如此未免讓本王失望了,這天下向來有德者居之,你蕭皇后離心離德,信王庸才碌碌,這皇位誰都坐得,唯獨你們不行!”
蕭皇后陰沉著一張臉,吩咐內侍說道:“所謂燕王甚是可笑,于本宮看來與小賊無異,你父皇尚在生死劫難昏迷不醒之時,身為人子不行探望,不行祈愿也就罷了,反而為了皇位急著造反起兵,連父子人倫都棄之不顧,此等行徑無恥之尤,燕王小賊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燕王目光一寒,蕭皇后還是不簡單啊,這一番話看似只是泄憤,實則是誅心之言啊。
如果不加回應的話,只怕天下人還真的信了她的說辭。
不止燕王,許多人都聽出了蕭皇后的用心險惡,這一仗朝廷是必輸的,但是如果就這么攻下京城,有蕭皇后這一番言論,那么燕王就會背負一輩子的罵名。
就算他死后,后輩之人也會罵他是個不忠不孝的畜牲。
燕王灑脫大笑。
“蕭皇后此言實在可笑,本王起兵非為造反,實為清天子側,蕩朝廷不臣,你蕭皇后和信王,于皇上承難之時把持朝政亂我朝綱,若是本王坐視不見,豈不是雙目蒙塵枉為皇子,這天下是左家的,我燕王自然有這份責任維護社稷,鏟除奸小!”
蕭皇后一聲冷笑,命內侍傳話。
“堂堂燕王敢做不臣之事,卻不敢認不臣之實嗎,滿嘴冠冕堂皇,實際上還不是為了一己私欲,不是為了這個皇位,你會下這么大的本錢嗎!”
燕王哈哈大笑,笑聲傳遍整片天地。
“蕭氏失德,信王無能,本王乃順天勢清君側蕩不臣,今天我燕王昭示天下,誅討亂賊之后,新的儲君將由朝廷在其余皇子中推選,我燕王絕無意染指皇位,若有悖此言,天下共誅之!”
此言一出,擲地有聲,響徹在每個人的耳旁清晰可聞。
沒有人不為之震驚,燕王這樣昭告天下了,那他就必須這么做,這可真的是不給自己留后路了。
百官們有些看不懂了,真的有人造反不是為了皇位嗎?
蕭皇后也愣住了,燕王能這么說,只怕他是真的這么想的,蕭皇后真沒料到燕王居然無意皇位,難道他就真的一點不動心嗎。
要知道現在天下大勢盡歸他手,只要他想,其余的皇子是沒得爭得。
至于燕王身后的幾個皇子雖然早就知道此事,但是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徹底放下心來,燕王在這樣的場合表態,就沒有反悔的可能了,不然的話他們始終有點擔心燕王出爾反爾,因為就算燕王不守規矩,他們也沒轍。
雖然燕王的話斷絕的皇位之爭,但是卻完全證明了他的清白,現在誰也挑不出他的毛病了。
廢那么大勁造反,不是為了皇位,那就只能說明他真的是要替恭武帝清君側了。
古往今來這都是一個造反的借口,沒想到今天還真的當真了。
要說最難受還是蕭皇后了,燕王這樣證明了他的用心,豈不是說明蕭皇后真的是禍亂朝綱的奸佞了,沒想到本想惡心燕王一番,到頭來卻惡心到了自己。
她也不在這個話題上多說了,既然惡心不到燕王,糾纏下去也沒有意義,不過她還有更直接的方式刺激燕王。
只見蕭皇后低聲吩咐一番,旁邊的內侍連連點頭,然后望著燕王大聲傳話。
“燕王你聽著,造反逆亂乃不義之舉,本宮心慈懷德,仍然能夠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只要你放下刀兵,進宮認錯,本宮可以對你做的事情既往不咎。
但如果你執迷不悟,本宮就不會心慈手軟了,造反謀逆乃九族連誅的大罪,你的侄女長寧郡主現在在押天牢,本來本宮有意放她一條生路,但如果你一定要和朝廷作對的話,那么長寧郡主將會因你而死。
她是你的親侄女,現在本宮把她的生死交給你決定,如果你能就此收手,長寧郡主就能活命,而且你的所作所為,本宮也都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話,本宮就會當著天下人的面,在這城墻之前處死長寧!
如果你不想被天下人恥笑無情無義,不忠不孝的話,最好做出明智的選擇,本宮給你一柱香的時間,你想清楚,到底是要長寧生,還是要她死!”
當著天下人的面,用這種手段威脅燕王,其實是很下作的,蕭皇后已經到了絕境了,她已經不在乎臉面了。
江山都要丟了,用不著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了,這也算是蕭皇后最后賭一把了,反正最終她都要殺掉長寧,燕王毀了他們母子的一切,她當然不會讓燕王好過。
既然長寧總是要死,那還不如拿她賭一把,如果賭贏了,自己就贏了一切。
雖然她并沒有報太大希望,因為連她自己都不太相信燕王會傻到這個地步,這時候沒有人認為一個橫掃大涼的人,會因為長寧郡主自投羅網。
燕王并不傻,反而聰明的可怕,不然的話,他也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幾個皇子也不相信燕王會答應蕭皇后這可笑的要求,但是他們還是有那么一點擔心的,畢竟燕王重情義也是人盡皆知的,讓他眼睜睜的看著長寧死,難保不會發生什么變故。
萬一他真的一時糊涂答應了蕭皇后,那就真的出大事了。
就在所有人都等著燕王的答復之時,燕王只是淡然一笑。
“長寧不只是我的侄女,同樣也是帝國的郡主,蕭皇后如此輕易對帝國郡主妄下罪名,未免太過胡作非為了,這朝廷可不是你蕭皇后能只手遮天的。
長寧該死與否,蕭皇后心中是清楚的,滿朝文武大臣也是清楚的,是非曲直,諸位大人心中自有公義,相信你們不會任由蕭皇后胡來。”
京城的局勢,燕王知道的一清二楚,甄淮早就把事情辦妥了,也把消息通知到了燕王手里,所以這個時候燕王才能真正放心下來。
只要朝廷百官力保長寧,就算是蕭皇后想殺也殺不了,臣子和君王永遠是相輔相成的,皇后當初給左青定罪,需要朝廷百官的認可,而如今只要百官不同意處死長寧,皇后同樣不能亂來。
如果整個朝廷都只有一個聲音,就算是恭武帝我不得不讓步,更不要說蕭皇后了。
只是通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比較危險的信號,上一次出現,還是四年前百官在屈桓帶領下掀起的國本之爭,直到最后逼得恭武帝實在沒辦法了,才下了狠手,屈桓也因此落難。
畢竟在一個帝王看來,是不愿意看到朝廷只有一種聲音的,屈桓威望實在太高了,甚至讓恭武帝都有些無法控制。
百官們心中都有默契,就算彼此之間從來沒有討論過長寧的事情,但是和甄淮接觸過之后,他們都知道要怎么做。
如果想從燕王的刀下保命,只有保住長寧這一條路可有。
“看來你是要在這條路上走到底了,既然如此,本宮也無意與你多說了,你記住,長寧郡主是因為你才死的,是你這個親叔叔害死了她!”
蕭皇后面若寒霜,吩咐道。
“傳本宮懿旨,即刻押解長寧郡主前來城墻,本宮要當著燕王的面斬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