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的反撲(二)
然而,擺在萬元吉眼前的形勢十分險惡。他手下雖然有三萬余明軍,但都是原本大明的長敗軍,將無戰心,兵無斗志,根本就不可能對付得了來勢洶洶的清軍。其實,李巖已經預感到了這個結局,如果沒有自己或者大順、大西軍的精銳,憑借那爛泥扶不上墻的明軍是不可能對付得了清軍的。
然而,李巖自身也是分身乏術。由于兵力不足的緣故,甚至連死守廣州斗有些兵力緊張,怎么可能再派兵贛州?至于李過部為代表的湖廣戰場,經過精簡,兵力其實也并不充足,一旦支援江西戰場,很可能導致湖廣戰場的翻盤。
思量再三,李巖其實已經放棄了贛州。結果也果然如同李巖所料。雖然后世有許多人覺得此時的贛州城有不少明軍,趁敵人立足未穩發動進攻似乎還有勝算。可是,他們都忽略了明軍那孱弱的戰斗力。面對滿清的軍隊,他們的實力對比不比孩童與成年人的差距更小。
此時,明軍終于等來了招撫的海盜羅明受,似乎水陸并進就能克敵制勝。可惜,清軍趁著羅明受部不備,乘夜在章江發動了突襲,羅明受的八十余艘大船被付之一炬,羅明受不得已帶著殘兵逃回廣東,卻極大的震駭了贛州城內外的守軍。由于贛州城池不大,大多明朝援軍陣列在城外。清軍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先后擊敗了廣州,云南來援明軍,其他各路援軍紛紛撤退,導致贛州城內只有萬元吉等人率領的六千余明軍。
清軍在占領了贛州城附近的南康、上猶等贛州附近的城市后,集中兵力攻打贛州。相持十余日后,清軍大舉攻城,激戰兩天一夜,于八月中旬終于占領了贛州這一戰略要地,萬元吉投水而死,遇難的文官為數不少,是南明史上難得的一場忠烈之戰。朱慈烺為此也不吝對死難者加以封賞。
然而,無論如何卻不能避免戰略形勢的急劇惡化。
此時,多爾袞也是腦殼疼,原因就是自己太相信清軍甚至三順王這樣的狗腿子的戰斗力,而低估了大明的實力,竟然導致四路出擊,三路受阻。
仔細思量后,多爾袞覺得,最有效的辦法,還是集中兵力,首先打掉鄭成功的主力,去除掉這一南下的最大障礙,并打擊這些地帶的義軍,保證滿清對江浙閩一帶的有效控制,給清軍向南用兵創造條件。
于是,滿清主力南下,由在江南的博洛統領。博洛再一次披掛上陣,率領滿八旗、漢八旗、甚至蒙八旗還有大量的綠營共約九萬人南下閩粵,其中滿八旗八千余人,算得上是這些年以來滿洲兵最大規模的出動了。
這一次,博洛大軍有幾個重點打擊目標,首先就是在江浙一帶四處游擊的魯王率領的軍隊。這支軍隊人數并不多,只有六七萬人,但大多都要在舟山屯田,能夠戰斗的精兵就少了,只有一兩萬。對于滿清來說,雖然有威脅,但是還沒到能夠威脅清軍所據城市的程度。最讓清軍不爽的,卻是舟山距離大陸還比較遠,島嶼密布,魯王的軍隊主力又在舟山,且有強大的水師,不是旱鴨子為主的清軍所能輕易對付的。博洛雖然不爽,還是放過了這支明軍。
事實也是如此。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即使是魯王為首的江浙一帶義軍也是拿他們毫無辦法,所做的無非就是侵擾清軍的運輸線,減緩他們的行軍速度。不過,由于清軍占領了江浙大大小小的縣城、府城什么的,物資也大多集中在城市,侵擾戰對清軍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最多算是撓癢癢,隨后,博洛率軍再次抵達廈門。
這一次,清軍就沒理由輕易放過鄭成功、吳勝兆等人了。
不僅是因為鄭成功屯駐廈門島對自己的威脅,還有就是對于吳勝兆這個叛徒的痛恨。正是因為吳勝兆的反叛,才會導致滿清局面的極度不利。而且,雖然鄭成功的大軍位于廈門島上,看似利于鄭成功的水師發揮威力。但是,別忘了,廈門島距離大陸最近的距離不過2公里,若在算上中間的小島,距離就更近了。清軍上次不愿意進攻,不過是不愿意增加傷亡罷了,但若是下定決心,想要穿越這個窄窄的海峽,似乎也難度不大。
在休整了三天后,清軍乘夜渡過海峽,進抵廈門島。
鄭軍雖然早有準備,但畢竟不能在廈門島處處巡邏,更何況,巡邏也沒用,即使發現敵軍,也要驅趕吧,驅趕就要動用武力。但若是討論武力,這對于明軍來說無疑是個大難題,完全是可以拒絕回答的。
于是,僅僅數千初通水性的清羅登島,就讓人多勢不眾的鄭軍一片大亂,放棄了作戰,一路向東南方向撤退,最后退到了更靠近外海的金門島上。
這個結果卻讓博洛更加難受。他的原意是消滅掉鄭軍的主力,為南下掃清障礙。可是面對逃如脫兔的鄭軍,戰斗力強悍的清軍竟然老鼠拉龜—無從下手。
“難道要繼續攻擊金門島?”這似乎是唯一的選項。因為,如果不解決掉鄭軍的主力,此戰就毫無意義了。如果繼續南下,放任鄭軍在此地盤亙,對于清軍來說就是一個大毒瘤。有時候博洛都在想,“我大清面對此起彼伏的叛亂,到底能否平叛呢,攝政王是否低估了明人的戰斗力?”
雖然這么想,但是博洛卻依然要強打精神,以面對眼前的形勢。對于鄭軍,博洛必須要解決掉。
博洛曾經試圖用分化拉攏的手段對付鄭軍。然而,鄭軍戰斗力雖然不堪,但鄭成功的思想教育還不錯,對鄭軍也進行了一番大整頓,讓博洛無功而返。
隨后,博洛試圖以假裝撤退,來引誘鄭軍主動離開金門島進攻自己。可是,他低估了鄭軍的膽小,即使清軍假裝退了,他們也不敢探出頭來查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