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重生李巖之再續大明

第九十八章 鋼鐵工業的起始

重生李巖之再續大明 弦錦 2201 2019-03-11 16:53:45

  李巖雖然關心農業,但是更關注的卻是鋼鐵產業。鋼鐵產業,才是李巖戰勝滿清的底氣所在。在瓊州府的西北角,就有后世亞洲最大的富鐵礦、露天礦—石碌鐵礦。這也是李巖選擇在瓊州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要在此開采鐵礦,卻存在困難,當然,并不是技術方面,因為石碌鐵礦是露天的,且品相絕好,隨手一鏟子下去,就是鐵礦石。其最大難點就是,昌江的石碌周圍是黎人的居住區,漢人想要進去開采,肯定會引發矛盾。

  不過,有什么是金錢不能解決的呢?如果有,那只能證明錢還沒到位。更何況,還是生活困苦、沒見過大錢的黎人?

  1646年秋,在剛解決掉符元豪,瓊州局勢大致穩定之后,李巖親自出馬,來到了昌江,會見當地的黎族黎首孟嘗在。

  李巖知道黎人直爽,也就不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的說,“孟黎首,李巖此來,是為了石祿那里的礦山的。”

  李巖的坦誠嚇到了孟嘗在,“漢人這是想要搶奪我們的地盤了嗎?”,但是,大明鎮南侯的威名已經傳遍瓊州,有不服氣的,比如符元豪之流,已經見了閻王,頭顱被展示四方,孟嘗在哪還敢以自己的腦袋來試試李巖的鋼刀是否鋒利,只能委婉的說道,“石祿那里也是我們黎人長久以來的居住地,鎮南侯想要,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讓我們遷移,并且最好給我們黎人一點補償?!?p>  李巖一聽,才知道自己的話讓孟嘗在誤會了。也就是自己的威名太盛,讓孟嘗在顧忌太深。若是在自己初來瓊州的時候就與孟嘗在這樣說話,孟嘗在恐怕早就掀翻桌子,拼個你死我活了。

  李巖趕緊解釋道,“孟黎首你誤會了,李巖不要你們的土地或者礦山什么的,我們只要礦石,并且,我們會付錢的?!?p>  “不要我們的土地,還要付錢給我們?”孟嘗在似乎有些不相信。

  “是的,初步計較,每百斤礦石可以換得一斤的糧食,當然,前提是達到我們的要求。”

  “一百斤礦石換一斤的糧食?”孟嘗在樂的幾乎要跳起來。居住在深山的黎民的痛楚,他雖然沒有經歷過,但也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石祿附近,由于礦石的存在,土地尤其貧瘠,種植什么都收成很差。但是,礦石卻是無處不在。若李巖當真以如此優厚的條件換取礦石,那自己不要樂死啊。因此,孟嘗在很有些不放心的詢問李巖,“侯爺所言當真?”

  李巖點頭,“自然當真!”孟嘗在高興,他又何嘗不高興?石祿的礦石平均品相都在50%以上,也就是至少含有一半的鐵。鐵是什么價位,糧食又是什么價位?雖然李巖還要將這些礦石冶煉才能成為鋼鐵,但即使鐵礦石也是耗費不低,后世的煉鋼廠,光是采購礦石的成本,就要占到成品價格的一半甚至更多了。而對于李巖來說,僅僅是付出一點點的糧食。李巖,才是真正的奸商呢。

  不過,孟嘗在有些為難的說道,“侯爺,我們開采礦石容易,可是如何運輸給你們呢?”

  李巖早有考慮,“我們會在石祿邊上的石祿河開辟一個收購點,你們到時候只要將礦石交給我們收購點就行,在那里你們就可換得糧食?!?p>  “那感情好,那感情好!”孟嘗在搓著手連聲說道。

  當黎人在山上采礦以換取糧食的時候,李巖的鋼鐵廠也在昌化港附近開建了。雖說鋼鐵廠是污染大戶,但火燒眉毛的李巖哪還顧得上這個,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李巖將要采納的煉鋼技術是托馬斯煉鋼法。

  在1855年英國人亨利·貝塞麥發明了酸性空氣底吹轉爐煉鋼法,可以用鐵水直接煉鋼,第一次解決了大規模生產液態鋼的問題。只是,由于貝塞麥的轉爐采用的是酸性爐襯,不能在冶煉過程脫磷脫硫,必須使用低磷低硫的鐵水作原料,限制了這個煉鋼法的使用。后來又是一個英國人西德尼·托馬斯發明了堿性空氣底吹轉爐煉鋼法,用白云石加少量黏土做爐襯,在吹煉過層中向爐內加入石灰造堿性渣,才解決了高磷鐵水煉鋼的問題。

  托馬斯法由于生產率高、成本低、設備簡單,在一戰之前,都是歐洲主要的煉鋼方法。

  不過,此時的大明,顯然沒有人能夠理解李巖親自“設計”的怪模怪樣的轉爐,議論紛紛,一個小伙子就說到,“侯爺讓我們建造的這東西也太怪了吧?能直接煉出鋼來?老祖宗不是都說了嗎,百煉成鋼,百煉成鋼,沒有千錘百煉,怎么可能出來鋼?”

  邊上,帶著他的老師傅看不下去了,雖然他也對李巖設計的東西表示懷疑,但出于對官員的畏懼,還是只能做下去,聽到自己徒弟的話,擔心惹事,直接就給了徒弟后腦勺一記巴掌,“讓你小子得瑟,讓你小子得瑟,侯爺也是你所能質疑的么?”

  就在一片質疑聲中,一個3噸轉爐建成,正好鐵礦石在求糧心切的黎人的努力下,已經運送來了一批,當即開爐生產。

  最后,在眾人的質疑聲中,煉出了第一批鋼材。以老師傅為首的鋼鐵工人對此很是懷疑,對這些非百煉的鋼材進行了多番檢查。發現,這些鋼材質量確實有些比不上百煉鋼,但是,卻是貨真價實的鋼材,只是稍微脆了一些,那其實是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讓鋼材變脆了。但是,李巖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憑借此時的條件,顯然不可能直接從干空氣中分離出氧氣,那是歐洲19世紀中期才解決的問題。

  不過,即使如此,已經讓老工人他們夠激動的了,“果然是能者無所不能啊,侯爺天縱奇才,實在令我等拍馬難追也?!?p>  生產出的鋼錠很快就被運送到邊上的鍛造廠,被鍛打成了盔甲甚至鋤頭、鐮刀。鍛造廠最重要的設備就是水力鍛壓機。相比較人力鍛打,不僅力量更強,還不知疲倦,效率大大提升。有了鍛壓機,也不用制造那繁瑣的中式盔甲,直接打造的板甲,工藝簡單,防護水平也不差,最適合大批量生產。

  更有一些鋼錠被鍛打成了長條狀后,被運送到了邊上的加工廠,利用李巖“設計”的簡易畜力鉆床,將長棒加工成鋼管,并打磨,就成了槍管,成了犀利的武器重要組成部分。

  大明第一個近代化的兵工廠就此在瓊州誕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