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狡詐小人王宏祖(二)
王坤卻依然是笑嘻嘻的,說道,“諸位將軍莫急,這里還有第二份圣旨呢。”
下面的圣旨就是獎賞李巖的祭拜孝陵以及殺死勒克德渾的功勛了,冊封李巖為鎮南侯。
然后,王坤在李巖耳邊陰森森的說道,“侯爺,其實原本以您的功勞,陛下是想直接封你個公爵的,只是黃首輔一直堅持,您擅自殺了黃斌卿,必須對天下人有個交代。”。
李巖一聽,就明白這個陰人在給自己上眼藥呢,不用想,這個陰人肯定被黃道周壓制的不行了,才想到尋求外援。
李巖卻是擺出很生氣的模樣,“黃道周當真阻攔陛下封我為公爵?壞人前程,不亞于殺人父母,黃道周,我,我和你沒完!”
王坤假惺惺的在邊上勸說良久。
“王弘祖公公認識嗎?”李巖突然問道,他卻是想這個王坤是否就是歷史上的王坤。
“王弘祖正是咱家的,侯爺如何會知道雜家的曾用名?”王坤說道。
李巖看著面前的王坤,心中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尼瑪,歷史的慣性當真如此巨大嗎?”
見李巖直楞的看著自己,王坤有些擔心的說道,“侯爺?侯爺?”
李巖回神,隨后想到王坤的問題,隨意解釋道,“李巖以前見過幾個宮人,曾經提過王弘祖的名字,不成想竟然就是公公!”
雖然解釋的避重就輕,王坤有些不滿意,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地位,王坤也不能一直追問,只能談笑著將李巖迎往廣州。
這一次,李巖自然是正大光明的進入廣州城。
碼頭上,兩廣總督丁魁楚老遠就迎了上來,老臉笑成了菊花,“鎮南侯不辭勞苦,遠征江寧,祭拜孝陵,且用計炸死賊酋,功勞之大,前所未見。老朽代表兩廣士紳,前來歡迎鎮南侯。”
李巖還能怎樣,也是擺出十分恭敬的模樣對丁魁楚行禮作揖,說道,“李巖一介粗人,豈敢讓老大人親來碼頭迎接,真正令李巖汗顏。”接著向周圍團團作揖,對眾人說道,“諸位鄉紳父老前來迎接李巖,不勝惶恐。”
眾人自然是紛紛還禮,“鎮南侯功勛卓著,我等前來迎接,理所應當。”
眾人大肆客套一番后,進入預先定好的酒樓,擺上酒席。頓時,你來我往,觥籌交錯,很是熱鬧。然而,期間的勾心斗角、爭權奪利是免不了的。
李巖很是反感這樣的酒宴,中途出來散心。不成想,一個人也跟了出來。李巖一看,竟然就是陰人王坤。王坤面上堆笑,“鎮南侯不喜歡這些虛頭巴腦的應酬?”
相比較虛頭巴腦的應酬,李巖其實更不想面對王坤這個陰人。這個家伙在歷史上自從跟了永歷,羽翼未豐,就勾結丁魁楚弄權,讓朝綱一時混亂不堪。
不過,對于這樣的小人,你還得小心應對,小人的伎倆可是層出不窮,窮于應付。李巖雖然手握大軍,大可掀翻桌子從頭再來,但至少短時間內還需要朱慈烺的支持,并不想與朱慈烺鬧翻。因此也是閑的十分和善的對王坤說道,“公公也不習慣熱鬧?”
王坤則怎么不喜歡繁華熱鬧與眾人的吹捧?否則,去掉男人最重要的東西不是白受罪了?但是,他只是覺得在此處接受吹捧也沒什么大用罷了。廣州雖大,卻是地方,王坤的志向,卻是朝堂,他的追趕目標一向是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前輩先賢”,在地方打滾有什么用?
此時朝堂上自然是黃道周一人獨大,黃道周可是連皇帝都敢噴的人,邊上還有傅冠幫腔,誰與爭鋒?直接抑制了王坤的野心。但是,王坤又豈甘人后?他就想到了李巖。
李巖表面上看,只是一名瓊州參將,位于地方。但是,他的胞弟李年直接掌控著衛戍皇帝的禁衛軍,本人又與朱慈烺共同患難過,二人之間的感情遠超眾人。隨便在朱慈烺耳邊說一句話,都趕得上別人的十句百句,可以說是肇慶朝廷一個隱形的黑手。
聽到李巖的問話,王坤表面沉痛的說道,“今有滿清惡虎在側,廣州眾人卻只知爭權奪利,勾心斗角,其態讓人作嘔。”
李巖很是奇怪的看了一眼王坤,“難道歷史書記錯了,王坤卻是一名憂國憂民的好太監?”但是,在觀察到王坤閃爍的眼神時,就知道,這家伙不過是自認察覺到自己的心事,認為憂國憂民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罷了。既然這樣,還有什么好說的,趕緊說道,“是啊,國難當頭,不知道盡忠報國,反而盡施鬼蜮伎倆,如何卻敵呢?”
“其實何止地方啊,即使朝廷中也盡多空談之輩,外不能御敵,內不能安內,即使如侯爺這般英雄人物,也是遭其壓制,壯志不能得伸,何其遺憾呢?”
李巖看著王坤那似乎極度同情自己的模樣,心中也有了點想法:后世說,即使一堆狗屎也能肥田,小人用好了可比君子還要好用。基本上,小人見利忘義,還一般講究“信譽”,一向收錢辦事。想到這里,李巖滿臉堆笑,“王公公,李巖之前不知道你竟然如此憂心國事,如此,我們也算得上是同道中人,以后還需相互扶持才是。”
王坤一聽也是大喜,所謂的憂心國事無非是借口,最后的相互扶持才是重點,也是滿臉堆笑,“雜家只是一名殘缺之人,談何與侯爺相互扶持?侯爺但有所命,雜家一定權力配合就是。”
“李巖正有一事相求!”李巖說道。
“呃,剛決定聯手你這么快就有要求,是否太快了?”王坤心想,不過臉上卻是滿臉堆笑,“侯爺但請吩咐。”
“李巖在江寧一鬧,必然觸怒滿清,眼見得大戰一觸即發,我們必須盡快稟告陛下好早做準備。”
王坤乍然聽得到如此駭人聽聞的消息,直覺的小心肝撲通撲通的跳,難以自抑,“既如此,我等還是早日抵達肇慶,向陛下與朝中大臣商議對策!”
李巖點頭,“正應如此。”
都二天,李巖不顧丁魁楚等人假兮兮的挽留,乘坐葡萄牙人的小型船只,帶著一隊百余人的士兵通過水路進入肇慶,這也有考察這個時代的水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