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
經歷了騎兵沖擊的刺激,李巖的整編協對陣隨后而來的步兵就更加得心應手了。更何況,滿清的步兵還因為自己的統帥已經被狙擊營干掉了,人心惶惶,竟然在繼續作戰與退回城中這兩個觀點間爭論不已。在猶豫間,李巖向后面稍一示意。在高處的傳令兵見到李巖的手勢,早已明白含義,揮動令旗。
早已按耐不住的騎兵在閻童的率領下,從不遠處迅速沖了過來,截斷了清軍的歸路。清軍雖然懼怕火槍隊的利器,但卻不相信騎兵也會裝備火槍,竟然掉頭向騎兵沖去。
原本打算只是騷擾戰的騎兵一時猝不及防,竟然被八旗軍給纏住了。雖然騎兵居高臨下理所當然的占有優勢,但是面對兇殘又急于尋找歸路的八旗兵,氣勢上竟然落了下風。戰損比竟然達到了驚人的1:1左右。不僅是李巖幾乎驚呆了,也讓閻童羞紅了臉。
要知道,這可并不是滿清的主力軍隊啊,僅僅是一支老年的預備隊。閻童大聲呵斥,“你們這些小子,平時吹噓自己多能耐,怎么,見到老韃子都落了下風?是沒吃飽飯還是昨晚倒在哪個婆娘的肚皮上了?就你們這熊樣,我看也沒哪個瞎眼的婆娘看得上吧。”
一頓喝罵,終于讓這支騎兵隊士氣提升,漸漸扭轉了局勢。然后在火槍隊的配合下,近乎全殲了這支老韃子組成的“老弱”殘兵。
事后一清點,作戰的主力整編協傷亡了21人,主要就是為了配合騎兵隊,只能近前作戰的過程中被韃子所傷,最大的損失卻是騎兵隊,竟然傷亡超過50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重傷或死亡。
事后,閻童跪在李巖面前,請求李巖處罰自己。在老粗的眼中,自己的騎兵面對一支老弱的滿清步兵都能打得如此慘烈,只能證明自己對軍隊的訓練不到位,換而言之,就是自己沒有盡到主官的職責。
其實,若是責任呢,閻童確實要擔當一些。當初這支騎兵的主要將領是李年。只是李巖手中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實在是太少了。留駐肇慶其實就成了朝廷的中央軍,面對種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自己又不能出面,只能派出李年這個粗中有細的人。而且,李年粗憨的樣子也很容易迷惑眾人,讓他們對李年放心。
于是,矮子中拔高個,閻童就成了這支騎兵隊的首領。其實紅娘子也是一名合格的軍事將領,在李巖離開后,紅娘子曾經獨當一面好長時間。然而,此時根據地也不太平,有丁魁楚在邊上虎視眈眈的,必須安排一個可靠的人守護,這個人選只能是紅娘子。
閻童雖然有些無腦,但由于騎兵早就被李巖訓練完成,閻童自身騎術也算精良,作為李巖的另一親衛隊,基本都是直接接受李巖的命令,閻童也不用動到大腦,這段時間表現還算合格。
李巖自然也不可能就此輕松放過閻童,再說這也會讓閻童心中更加過意不去,甚至會有懈怠心理。李巖只能罰俸1年,讓他回去抓緊訓練。李巖其實一直知道,自己的軍隊乃至大明的軍隊,最缺乏的并不是訓練,而是那股子精氣神。這個精氣神在一新生且快速發展的新勢力中,就會表現得樂觀積極;反之,如果是在一個衰敗到接近滅亡的勢力中,無疑就會表現的頹廢無能。不巧,李巖所在的勢力正是即將敗落的一個,對面的滿清雖然野蠻卻處于上升期。
大明軍隊一觸即潰,是因為他們喪失了精氣神,他們只是將當兵當成一個普通職業,所謂當兵吃餉,他們只是為了領取軍餉讓自己甚至自己的家人吃飽穿暖。萬一,如果連吃飽穿暖這個基本的要求都不能實現,他們又何必為此與敵人拼命呢?他們死了,無依無靠的親人怎么辦?等著餓死么?至于將領,已經將自己的軍隊看成保證自己升官發財的工具,又豈能輕易折損呢?保存實力才是王道。這才是明軍一觸即潰的原因所在。
反之,滿清為什么戰斗力強?那是因為以劫掠為目的的軍隊,他們可以通過獲勝取得極大的利益。等到入關后,滿洲八旗兵不能從戰斗中直接獲得龐大的利益,他們也就失去了戰斗的激情,就此衰落了。
后世有一支神一般的軍隊。他們能夠拿著最簡陋的武器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靠的是什么?思想教育。
近代國家的軍隊為什么能夠在戰損極大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戰斗?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將簡單的當兵吃餉的需求提升到為國為民這樣一種思想境界中。當然,必要的物質需求也是要的。
這個時代,怎么教育?無非忠君愛國,還有最佳的敵對目標,邪惡而野蠻的滿清。雖然效果有些折扣,但總比沒有的好。最多再輔助一點,優厚的待遇與足夠的撫恤金,讓戰士再無后顧之憂。李巖給普通士兵提供超出普通明軍兩倍以上的軍餉,還有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于月餉的傷亡撫恤,就是最大程度的免除軍人的后顧之憂。果然,李巖當中宣布,給傷亡士兵的撫恤標準極大的安慰了軍心,士氣高昂。
當天下午,滿清少量殘余的軍隊退回滿城。李巖頓軍稍作休整。當天晚上,又是一通火藥,炸掉了滿城的一個角落。李巖率領整編協進入滿城。其余的軍隊包括騎兵則封堵在其余兩個城門,務必不能走了洪承疇。除此以外,還有存在李巖內心好久的憤恨,那股一定要報復回來的信念。揚州、嘉定、江陰等等的慘劇,就一一發生在李巖的身邊,雖然沒有當場所見,但絕對比歷史課本那幾句簡單的話更加真實。
所以,李巖給自己的軍隊唯一的命令就是:殺。
由于失去了最后的戰力,滿城內的抵抗其實已經微乎其微。若是所謂的儒家君子,也許戰斗應該就結束,但是,顯然,李巖不是這樣的“君子”。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方是李巖的信條。
當天,滿城成為一片修羅地獄,李巖堵上了耳朵,蒙上了眼睛,就是為了不給自己中斷命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