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館角落里碼字,已經與我很熟的Cookie貓步過來,親昵地蹭蹭我,然后躺在我的腳邊開始打盹兒。
不遠處窗戶前的座位上,一對情侶對著電腦在商量著什么。
漸漸聽出了內容,他們在做一次旅行的攻略。
兩個人都很細致,時間,地點,景點的選擇,交通,拍照的器械,預定的餐館......往往在是經過這座橋坐車到下一個景點,還是經過另一座橋步行走過去,討論蠻久。
其實這也沒什么,比這更加細致的我也見過。畢竟做金融分析和審計的朋友很多,且做到極致的也大有人在。
細致到什么程度?每天的行程用Excel表格列好,精確到分鐘。注意,是分鐘,不是小時。
那是一張可以媲美公司報表財務分析的完美精準之作,就差最底下的經理及總監復審簽字......
我是另一個極端,攻略會做,但只是泛泛看看。到了地方,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去餐廳吃早飯的時候,要一份當地的地圖,和酒店提供的景點介紹。一般一頓飯吃完,當天及后面幾天的行程已經大略估算好了。
玩起來絕不趕時間,該發呆發呆,該take a detour,絕不猶豫。若是趕不及下一個景點,完全OK,晚上吃飽睡好了最重要,有什么事明天再說。
到陌生的國家,直接找當地人做導游,連車帶人都請了。盡管沒有很細致的攻略,卻總有出乎意料的收獲。是旅行團、和翻閱了無數攻略,都找不到的小眾驚艷的相遇。
兩種旅行方式各有利弊,并不想對比評價。
一度覺得自己的行為屬于偷懶,畢竟做攻略傷腦力耗體力。后來發現,這其實正是一種抗拒偏離的心理。
制定好的路線沒有走,規劃好的景點沒去成,會令人產生不快、失望,會使旅行的體驗大打折扣。
很多時候,太當回事,太投入,太認真,是不必要的。可以Hard play但沒必要Over play。
不是回報的問題,也不是如何結局的問題。
這和人之間的關系,很類似。
無論是何事,無論何種關系的相處,一定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付出越多,將來受到的傷害越多。
非悲觀非吐槽,是否如此,時間會給出答案。我們坐著,看著,就行了。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01-27/5c4d74219fc49.jpeg)
一念笑
原先寫的覺得太啰嗦,刪了重改,好像還多寫了好些字。果然想多了不好(′?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