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很反感排隊,對于等待的容忍度如果不是負值的話,起碼也是無限接近于零。尤其是自己一個人排隊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再冒出個插隊加塞的,就是要暴起的節(jié)奏。
國人對于排隊的想法,放眼世界估計也算是比較有特色的。除了只容一人站立的排隊通道,一般來說,想要形成一個筆直的沒有加寬加粗Pu出去的隊伍,是很困難的。
即便是只容一個人站立的通道,也必須是前后挨的緊緊的,但凡誰和前面那個人多了個空檔出來,后面很快就會有人往前推,嘴里吆喝著往前走走啊……
沒有排隊通道的,比如地鐵,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會在上車區(qū)域自覺站成一排。但總有人,十分理所當然直接忽略兩邊的隊伍,站在下客區(qū)。眾星拱月的陣勢,這些人看起來非但沒有尷尬,反而十分自然。
至于麥當勞豎著排隊,還是星巴克橫著排隊,據(jù)說都是在充分研究了消費者的心態(tài)之后的法子。當然,不管豎著橫著,只要有想插隊的,總有辦法突破商家的預期。
然后就想到那個抑郁指數(shù)最高、因超級內(nèi)向而聞名的國家,芬蘭。據(jù)說排隊是極為有特色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至少一米,如果下雨天三米的站臺里已經(jīng)站了兩個人,第三個人即使淋雨都一定會站在雨地里……
于是看到一個新名詞:精芬。精神上的芬蘭人,極度恐懼社交、注重個人空間。
兩個很有趣的極端,兩種不同的文化。我現(xiàn)在覺得,倒是沒必要時時站在道德的角度,有時候接納和付之一笑,也沒什么不好。
再說了,我又不是沒插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