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拼了老命,一晚上跑了五十來里,后金的壯漢們差點累癱,結(jié)果一瞅,姓朱的夠缺德,好不容易修了個界凡城(界藩城),結(jié)果被朱由校執(zhí)行了一把“三光”,只剩下黑土地和一個大號京觀,(按史實,界凡城里曾茍著一萬多個士兵)把老奴折騰得火氣騰騰得往上長。我大金就幾十萬,讓你TM的一鍋燴了一萬多。氣得他向手下將校道:“以后凡破明城,皆不封刀。”
進了駐地,當(dāng)然要喝水,但朱由校夠茍,把井全填了,上面還澆了幾壺水,這朔風(fēng)一起,原來有井的地兒現(xiàn)在硬的像石頭,一鐵鍬上去就留一道白痕,咋辦?到蘇子河那兒辦置點兒冰塊用用。但這樣一來,夜襲就不成了。結(jié)果好不容易鑿來一些冰塊兒,另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火點不著!為什么呢,原因在與楊漣,這位東林的直臣想了個主意——取熱水澆地,除了給燒界凡城的工作帶來了些許麻煩外,剩下的就是給努爾哈赤帶了麻煩,火一生起,被凍成堅硬凍土的黑土地就變成了泥潭,柴全濕了。在事后,劉百戶評到:“跟殿下的文人,果然都是陰種!”
八旗老爺們凡是攻有火器的明軍,都得去辦一批楯車,結(jié)果李永芳過去一看,馬了戈璧,周圍兩里地,就只剩些樹樁子了,他只能帶漢兵去遠處伐木。
楯車是個什么東西呢?“楯”通“盾”,也就是盾牌車,因此楯車又有牌車(車牌)的別名。根據(jù)明人范景文所著《戰(zhàn)守全書》記載,八旗楯車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復(fù)合而成,這樣制成的楯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具有較強的防御力。在那個時代明軍雖然已經(jīng)大量裝備火器,這些火器主要針對的是無甲、少甲的蒙古輕騎兵,所以在面對楯車時威力嚴重不足。
滿洲八旗的這種楯車借鑒于明軍。明嘉靖時,為了應(yīng)對“北虜”蒙古的威脅,戚繼光、俞大猷等一批軍事家開發(fā)出了“環(huán)車為營,銃炮擊敵”的車營。明軍將戰(zhàn)車作為搭載火器的載具和可移動的壁壘,有效克制了以騎兵著稱的蒙古軍隊,最終迫使俺答汗稱臣明朝。老奴曾在遼東堅騎中當(dāng)過兵,這種沒技術(shù)含量但很實用的東西自然要多造。
朱由校自然是不虛,弗朗機又不是白放,這種防彈車能抗住槍子,但炮彈是一定抗不住。再加上滿地的陷阱拒馬,有什么防不住?
皇太極心思很細,他打算帶著3000騎兵從側(cè)面攻擊薩爾滸高地。
不過薩爾滸側(cè)面也被朱由校挖滿了坑,皇太極的騎兵剛一沖,便有幾個倒霉蛋碰上陷阱,把馬腿給折了,連人帶馬倒在地上,發(fā)出“咣!”的幾聲巨響。
對面的明軍大營“嗖嗖嗖”的過來了幾根火箭,火箭頭上裹著點燃的油布,在黑夜中,照亮了皇太極的三千騎兵。
而后,炮口調(diào)轉(zhuǎn),子銃并入母銃,“轟,轟,轟!”,炮口處冒出白煙,鐵制的球形炮彈在空氣中劃出低沉的嘶吼,在皇太極的騎兵從陣列中轟出一個又一個的缺口。
“快撤!”皇太極作出了個正確而又愚蠢的決定,一旦騎兵撤退,必要調(diào)轉(zhuǎn)馬頭,然而朱由校是那種缺德的冒煙的人,陷阱一個連一個,所以,皇太極后陣有不少被陷進了坑里。這一下就擋住了前陣的路。
“干他M!”明軍炮手長興奮的大叫,弗朗機炮的射速極快,再加上由于騎兵掉頭,使得迎彈面更大,炮彈砸的皇太極的騎兵部隊死傷無數(shù)。終于,皇太極脫了身,帶領(lǐng)著人馬灰溜溜的跑回了后金大帳,一點人馬,折了小一千,皇太極挨了努爾哈赤一頓臭罵。陣前挨了二十軍棍。
“不錯,看來拒馬還是有用的。”朱由校笑道。“不枉我花了時間精力去做這些事。”
“殿下果然天才!”戚金奉承道。
“都是將士用命的結(jié)果。”朱由校謙虛道。
在明軍大帳里是一片其樂融融,但后金大帳卻是一片凝重。“這南蠻子的小皇孫確實厲害,幾個月以來,這些散兵游勇就成了一股精兵。”努爾哈赤首先開口道。
“父汗,不能用騎兵再打了。兒子粗略的看了看,到處都是拒馬,我后金的騎兵一旦被阻住,明人的火炮就打來了。”皇太極忍痛道。
“對啊父汗,咱后金就這些人,明天,讓漢人和蒙古人先打頭陣。”他的第九子巴布泰道。
“好,待到明日楯車造好后,由漢軍先攻!”努爾哈赤道。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