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懷道商談了一會,王玄應就想接著上三樓了。“王兄,何必去三層呢,這二層美酒美人應有盡有,何必去三層呢。”
“人總是要往高處看一下的,畢竟明明知道它在那里,我們完全可以嘗試的看一下。”
“那就祝愿王兄登上三樓。我就在二樓廝混一會就好,畢竟上了三樓看見那些老頭子,難免施展不開。”秦懷道說完,還不忘記掐了一下自己身邊陪酒的侍女,搞得侍女羞紅了臉。
王玄應吩咐了一下旁邊的侍者,侍者就從上面摘下了三個燈籠,這一次的燈籠卻和之前是不同的,之前的只是單純的讓王玄應回答一些問題,但是現在的燈謎卻是讓王玄應作詩,用三種不同的主旨做三首詩,詩必須是原創,而且需要在二層獲得大家的認可才可以。
“這第一個燈謎是故鄉情懷,寄托鄉愁。”
大概是很少有人猜燈謎到三樓,看見王玄應猜燈謎,很多人就圍了過來,打算看一下是何人在答題,要是能聽到一些好詩,自己說不定也會有些許的進步。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對于寄托鄉愁的詩詞,王玄應腦海中數不勝數,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出一首,隨著王玄應的朗誦,在二層竟然憑空出現了一顆梅樹,梅花飄零,很多人此時此刻都想起了自己的故土,還有故土的親人,想念至深,甚至有些人已經泣不成聲。
等旁邊的侍者淚水流完之后,王玄應才開始看第二個燈謎,第二個燈謎寫的是愛,對于愛的詩詞,自古以來那是數不勝數,就是三歲兒童都可以背出些許。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這一次王玄應念出的是近代中山地區的詩人蘇曼殊寫的本事詩,蘇曼殊本人是一個僧人,僧人法相凌空出現,身邊祥云多多,眾人都在詫異王玄應這首詩顯示的異象為什么是僧人的時候,只見僧人的目光所視的地方,一個仙女憑空出現。一邊是佛像僧然,一邊是仙女淼淼,結合詩詞中的意思,正是敢愛而不敢愛的狀態。
“好好好,第三首。”眾人紛紛喝彩,都對王玄應接下來的詩詞表現出很高的興趣,畢竟對于修習儒道的人這些詩詞可是很難得的精品,完全可以操控這些詩詞的異象去戰斗。
“這第三個的燈謎是戰爭。”
對于戰爭的詩詞,王玄應最喜歡的除了辛棄疾就是李白,因為李白的詩詞大多屬于豪邁中帶著瀟灑的氣息“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一把飛箭憑空出現,直接射出,在空氣中迸射出火星,片刻之后就消失不見了。
“竟然是戰場詩。”周圍的人們紛紛驚嘆,要知道戰場中的詩詞都是詩詞霸王,在這武力為先的時代,更是精品。
三首詩,每一首都是精品,每一首都前一首優秀。
“好了,公子,您可上三層了。”
看著王玄應一行三人的背影,周圍的人議論紛紛。
“上一次連出三首詩的還是楊素楊大人吧。”
“是啊,這才幾十年時間,又出現一位詩才,就是不知道他是何家的公子。”
“什么公子,他是王世充的兒子。王家雖然干凈了,不過他想達到楊素大人的高度,還早的很。”
不談下面這些人的想法,或貶或褒,王玄應對三樓的第一印象,大抵就是金碧輝煌,珠玉藏于內,金銀流淌在外。
來來往往的人都是錦衣,王玄應雖然也在城中算是富商,但就衣著,他就仿佛萬栗中突然出現的石子。
“少爺,他們的衣服真好看。”小翠在王玄應身后怯生生的說道。
看來在什么時代,女人都喜歡華麗的東西,王玄應拍了拍小翠的頭“過幾天,少爺我給你做一件。”
在王玄應的眼中衣服的華麗和款式還是有很大關系的,自己腦海中的款式可比唐朝的審美款式好上不少。
很多人都看見了王玄應到了三樓,認識的都靜觀其變,就是李建成和程咬金都沒有任何表示。
“少爺,你看那里聚了很多人。”很快王玄應就在王彥祖的帶領下走了過去。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立著一個道士,道士口中誦讀道典,看見人們都沉醉其中,王玄應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家伙是神棍。
袁天罡和李淳風,王玄應都有所了解,甚至花重金購置了兩人的畫像,這個人王玄應沒有絲毫影響。
“這位兄臺,不知道這位道士是何人呢?”
似乎是被王玄應打擾了很不開心,被王玄應打擾的人沒有好氣的說“這位可是嚴君平的后人嚴國平,每日游歷南山,心誠者都會得到他的披卦。”
王彥祖這個時候低聲說了一句“不就是南山的算命大師嗎?”
瞬間周圍就靜止了,大家都盯著王玄應一行人。
“我自幼得祖父真傳,隱居南山,段命數千,未曾貪圖一米,今日把某比作算命大師,不知道閣下有什么高見?”
聽到嚴國平的話,一些人已經靠近王彥祖,似乎就等王彥祖出言不遜,然后就抓住他。送給王彥祖領取獎賞。
王彥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捅婁子了,第二個想法就是鉆到了王玄應的身后。
王玄應也不能讓出身子,因為王彥祖也算是家人,其他人也不能因為一句話就去逼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