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石栗既沒有如雨后梨花一般紛紛凋落,也沒有如蠶蛹一般被周身蠶絲裹住,更沒有被奪奪利刃刺出十個窟窿。
吳石栗仍是安然地站立在場中,只是輕輕揮舞手中白色抹布。
左一圈,輕輕蕩開數(shù)十根暴雨梨花針,右一圈緊緊纏住了千絲萬縷的拂塵,緩緩后退一步,扯回白色抹布,護住手掌一把抓住了十六路分刺而出的四柄軟劍,用力一擰,四柄軟劍頃刻碎作數(shù)截,掉落一地。
起手間便已化解了數(shù)人的殺招,高下已判!這是山岳與頑石之間的比試,小河與湖海之間的差距。
”如此應該夠了吧!多年不染鮮血,勿要讓我破戒!“吳石栗毫無感情冷冷地說道。
”閣下武藝非凡,唐非心服口服,可否就此離去?“胖梨花一臉懇求之色,只是一條普通抹布已可以擋住數(shù)十根暴雨梨花針,胖梨花深知此等武藝放眼江湖亦是難得的高手,再無半分傲氣一心只求安然離去。
”自然可以!“吳石栗根本不去看一眼,淡然地說道。
吳石栗話音一落,胖梨花早已一步竄了出去,根本不管先前與自己卿卿我我的粉裙女子。在生死面前,所有的媾和都不值一提。
吳石栗轉(zhuǎn)頭望向了白衣門四小生,不屑地說道:”你們四個不入流的小蝦,今后莫要再使劍了,辱沒了素稱‘百兵君子’的劍,你們不配用劍,更不配稱作劍客,他日若有時間,定會去尋白衣門主,他只能穿白衣不能使劍!”
“你!”白衣門四小生雖心中極怒,卻不敢發(fā)作,只得憋紅了臉,恨恨地望著吳石栗。
“閣下如此霸道,可否請教何方神圣?今日雖不敵閣下,來日若有機會貧道亦可邀約江湖朋友一起討教!”
這不知道人果然極為老練,一面明言不敵,一面又打聽來路留作他日以作計較,若是這吳石栗不敢報出來路,今日雖不敵也可扳回一點顏面,讓這吳石栗難堪,若是能得知來路,將來亦可再決高下尋回今日榮辱。
吳石栗卻似乎根本未曾把這不知道人放在眼里,也沒有把這不知道人未來的邀約放在眼里,依然淡淡又略帶一絲不屑地說道:”若是矮袖道人或可敵我百合,但憑你所邀約的狐朋狗友,還不入我眼!“
”你!“不知道人又一次氣得語結(jié),卻又發(fā)作不得,恨得咬牙切齒卻沒有絲毫辦法,因為先前一戰(zhàn),不知道人心內(nèi)深處已然確信這不是誑言。
”滾吧!都滾吧!今日歇業(yè)。“吳石栗淡然地說著,緩緩朝著門外走去,伸了一個懶腰,”看來他是尋到個寶貝了,我也該去尋我的老伙計了!“根本不管不顧身后的諸人。
”等等!“凌飛云一聲急喝。
吳石栗停下了前進的步子,懶懶地問道:”小朋友,你有何問?“
”你與劍癡前輩是何關系?為何今日救我離此險境?“凌飛云一口問出了心中兩個疑問。
”莫管莫問,莫看我年輕,不過一張人皮罷!劍癡與我多年故交,將來你自會知道。“吳石栗早已走出屋外,又佝僂了身軀,低頭俯首喂食栓在柵欄上的馬匹。
”大雁無歸,你不是歸人,那便做個過客,真正做一個過客,誰都不識的過客。“吳石栗似在自言又似在警告一路狂奔逃命的不知道人和白衣門四小生。
凌飛云懷抱著麒麟兒,緩步走了出來,走至馬槽邊:”大恩不言謝,可否告知尊駕名諱,將來或許我這懷中嬰孩亦有圖報之機!“
吳石栗頭也不抬,仍然自顧自地攪弄著槽里的馬飼,”大雁無歸,你不是歸人,那便做個過客,真正做個誰也不識的過客,豈不更好?“
”還請閣下告知真名實姓,凌飛云只是一個有今日無明日的浪客,只求心中每日記掛恩人名諱以徒心安!“凌飛云唰的便要跪下。
吳石栗轉(zhuǎn)身一把扶住凌飛云,無奈地搖頭說道:”我只是一張年輕人皮附著臉龐,其實已是年過百歲之人,你既如此執(zhí)拗,也不誆你,我與劍癡本是同道,江湖人稱無歸劍客雁無歸,卻是大雁的雁,不是春燕銜泥的燕。“
”無歸劍客,無歸劍客,難怪此地竟是無歸酒肆。“凌飛云恍然所悟地說道。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不錯,蒼茫人世任誰都是過客!前輩了悟可喜可賀。“凌飛云抱拳賀喜道。
”難怪劍癡會賜予你玉玨,根骨奇佳悟性上乘,劍癡為何不將你納入門下,以備‘三城十劍’之爭。“既是無歸劍客亦是吳石栗,此時對凌飛云竟生出了幾分相惜贊賞之意。
“罷了,不再多言,你去吧!此行一路兇險,但以劍癡脾性,斷然不會讓你輕易犯險身死,一路上少不了安排人手暗中照拂于你,安心去往你想去之地,勿再多言,就此去吧!”
凌飛云深知多言無益,抱拳道:“多謝前輩救命之恩,就此別過!”
疾步走向柵欄,解下馬匹跨上馬背,揚鞭疾馳而去。
這一去十六年,這一去不復返,這一去便是寂寂無趣十六年。
十六年,或許不短也不長,任多少青春蹉跎,多少相守卻離,多少相愛卻恨,多少無辜卻死。
十六年,確實不長也不短,十六年,天色依然不變的風吹云即動,地貌依舊不改萬年的滄桑,可悲哀的早已物是人非,無論悲哀與否,愛或不愛,恨或者悔。
至此,凌飛云已然中年即暮,麒麟兒已然長成少年。
這便是時光,也是生活,無論生與死,愛或恨,這滾滾前進的車輪終不曾停止駐足。
渺渺眾生、無辜生靈只得跟這個殘酷的老人一起老去,年少時我愛過的無情或者雪晴,終將忘卻。
不論是你的無情或是我的懵懂,亦無論你的冬陽或是我的寒雨,終將到這忘卻,因為我有我的愛人,你亦有你的愛和祈望。這時光逼著生命殘忍冷酷,末了忘卻,終不過是一場殘忍的成長與歷練。
相遇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在你最美的青春遇見你,卻不能相愛更不能相守,權(quán)當我是個過客,不曾被你留意的過客。
凌飛云終也明白了,為何無歸,又為何世上有個無歸的劍客。
確實心無所歸,便是一個劍客,已然無歸不羈,便是不能無敵與天下,自然也相去不遠,因無歸自然便無畏,哪里是死地便是埋葬之地,死又有何懼,自然無歸為勝!
華夏十六年。
云南府,南廣郡。
南廣郡位于云南府最北端,乃是云南府據(jù)守要塞的北大門,與川蜀、貴州三地接壤,古稱“雞鳴三省”之地。
因而此地風土人情與別處不同,既有南蠻子的彪悍勁,又有貴州一帶的狡黠略帶豪爽之風,更有川蜀人的風辣與機智。
南廣郡千古依傍的乃是境內(nèi)鎮(zhèn)雄關,正是憑借這一雄關要塞,才成為云南府內(nèi)有數(shù)的大郡重鎮(zhèn)。
鎮(zhèn)雄關,乃是取“鎮(zhèn)守雄關”之意,關隘乃是依托南廣郡內(nèi)第一高峰烏峰山,南北綿延數(shù)十里,高低起伏,易守難攻千百年來素為兵家必爭之地。
關內(nèi)除烏峰山外,還有鳳翅山、赤水源、白水江等名山大河,地勢高寒起伏、山路復雜,極少能駐防外來兵卒,都是本土兵士為多。
南廣郡內(nèi)共有四鄉(xiāng)十六鎮(zhèn),東半郡三鄉(xiāng)五鎮(zhèn),西半郡一鄉(xiāng)十一鎮(zhèn),其中一個五德鎮(zhèn)
。一說,五德鎮(zhèn)古稱“五眼洞”鄉(xiāng),古鎮(zhèn)附近曾有五口烏鹽井而得其名,后與德合鄉(xiāng)合并各取一字,故得“五德”之名。
又一小說家言,后因鎮(zhèn)內(nèi)出一大吏,辭官歸隱之后報州府改鄉(xiāng)名以榮耀宗族,倡導鄉(xiāng)鄰以“仁、義、禮、智、信”傳家育子,故遠近聞名而得仁義孝廉的“五德”之名。
五德鎮(zhèn)乃是白水江畔第一鎮(zhèn),人煙稠密且歷來是江湖人士隱居藏世的佳地,白水江自西向東悠長緩慢地流淌了千年,將這個夾山小鎮(zhèn)齊整地一分為二,南北兩岸對河而居八萬人,西面是極少有人探尋的白水江源頭,東面是白水江流向的未知的盡頭。
白水江源頭存活著一種極為古老的怪魚——大鯢。大鯢四腳爬行,嘴內(nèi)有鋒利倒齒,生性兇殘的河陸兩棲肉食動物,因其喜居山澗溪流之中,又因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所以又叫“娃娃魚”。
鎮(zhèn)子西邊,白水江源頭住著一個奇怪的老頭兒,特別喜歡捕撈大鯢,老頭捕撈大鯢之后卻并不食用也不街販,仍舊將這兇殘的大鯢放回白水江中,似乎只是喜歡與這兇物搏斗的過程。
久之,這白水江源幾只較大的大鯢竟被這老頭馴服,似家養(yǎng)一般每日傍晚竟要在老頭屋外鳴叫覓食,就好似數(shù)十個小孩傷心哭泣一般,遠遠地吵得整個小鎮(zhèn)難得一個安寧傍晚。
這一日,傍晚。
老頭和往常一般,從屋里拿些新鮮豬肉末,悠然地喂食著河里的大鯢,自言自語地和水里的大鯢說著話,好似說教自己的孩兒一般地認真,背后不知道什么時候多出了一個人竟也沒有發(fā)覺。
老頭背后站著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兒,身穿一身青布麻衣,衣服上有些破舊和淺淺的泥垢;男孩兒一雙大眼搭配一張略顯寬扁的臉,臉上還稀稀疏疏落了幾顆雀斑,長得并不丑但卻絕不好看。男孩輕聲地說道:”余爺爺,你就教我捕魚吧,我也想跟你一樣勇敢。“
老頭姓余,五十歲出頭,不知道何時搬來鎮(zhèn)子上的,鎮(zhèn)子里認識他的人并不多,而他認識的鎮(zhèn)子上的人更少,因為總是別人在背后更多地談論他,他卻總是孤獨寡言地活著,孤獨地一個人住在這源頭之上。
不過眼前的這男孩卻是例外,從小便一直喜歡到這陪老余,看這河里據(jù)說會吃人的大鯢。
余老頭笑了笑,反問道:”你家的炭火生意不是做得挺好,還要學我這沒用又不掙錢的營生有何用?“
男孩兒有些悲傷地說道:”我的家里應該不能再賣炭火了,因為我的二嬸兇惡,不許我的父親和母親再賣炭火給鎮(zhèn)子上的人了,只許她一人獨賣,而且衙門里也不準再賣炭火了,生怕給鎮(zhèn)子上帶來火燭之災。“
余老頭恍然嘆氣道:”既是如此,我便可以教你捕魚,不過我這營生卻是以命相搏,就算捕撈河里蝦米小魚,也是有可能隨時命喪河流川澤之中的,你可要想好。“
”我自然想好,與其活在這鎮(zhèn)子上總被人欺侮,不若喂了這河海之中的魚兒,若是搏得命來,早晚捕撈些奇珍,總會出人頭地錢財萬貫!“男孩眼中只有遠處的財富,似乎只要相信總會有的,滿滿地期望和必信。
”一則,我須得親自問問你的母親,是否答應你學這苦差營生,二則我實在不愿意你這種滿心求財?shù)男男詫W我這手藝,捕撈無辜生靈早晚會有報應,實在不愿你落得似我這般的下場,一輩子孤家寡人半死不活的。“余老頭一盆冷水澆了下來,心下不愿教這男孩學習這捕撈手藝。
”若是真有困難,老頭子我也會盡力幫忙的,這十多年來還是感謝你們一家人柴米照顧的,這樣吧,你且先回去吧,明日趕集我提些蝦米上街來賣,順道去尋你母親問問再說!。“老余頭揮手示意男孩兒趕緊回去,天色已經(jīng)將黑,這兒離鎮(zhèn)子還有約莫半里路,生怕天色盡黑之后男孩兒不好走回家。
男孩兒只得悻悻地走了,一路暗罵自己嘴笨,原本準備好的說詞,只說了一句反被老余頭給擋住了嘴巴
。原本就想好不告訴老余頭學捕魚是為了掙錢,如今他只道我是為了捕撈他心愛的娃娃魚去賣錢,自然不肯教我。男孩一路自責不已,郁郁不知何時已然回到家中。
男孩兒家住鎮(zhèn)子街中,家里是做炭火生意的,雙親都是地地道道的小商人,早年遠下川蜀背過私鹽,修渠補路幫工下苦也做過,漸漸也從“仕工商農(nóng)”這森嚴的等級之中爬了起來,從一個食不果腹的農(nóng)民翻身成為一個可買衣衫的商販之家,從最下等人變成了下等人。
男孩名叫李元青,從小跟著雙親經(jīng)營家里的小商鋪,家里的就是存貯石炭,為鎮(zhèn)子上千家萬戶送去炭火和溫暖,不管三樓五樓,就是掙那一份辛苦血汗錢。這和老余頭并不一樣,老余頭是以命相搏,而這只需以力相持,便可得到存活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