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是《左傳·宮之奇諫假道》的典故。
出現于春秋年間。當時的晉國伐欲伐虢國,借道虞國。虞國有臣諫言說,虢虞唇齒相依,若是晉國滅了虢國,那么虞國滅亡也不遠了。
后來果然,晉國同樣滅了虞國,還貢獻了一個成語:假道伐虢。
周瑜嘆息曹老大麾下才俊多,就是在感嘆法正根據“唇亡齒寒”的典故,洞察江東軍動機,做出了最正確的部署。
荊州三方逐利。
以劉琦軍最...
唇亡齒寒,是《左傳·宮之奇諫假道》的典故。
出現于春秋年間。當時的晉國伐欲伐虢國,借道虞國。虞國有臣諫言說,虢虞唇齒相依,若是晉國滅了虢國,那么虞國滅亡也不遠了。
后來果然,晉國同樣滅了虞國,還貢獻了一個成語:假道伐虢。
周瑜嘆息曹老大麾下才俊多,就是在感嘆法正根據“唇亡齒寒”的典故,洞察江東軍動機,做出了最正確的部署。
荊州三方逐利。
以劉琦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