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培訓
林曉溪在座位上又坐了一會兒,陸續又來了兩個人,大家互相認識后,就一起邊做題邊等王老師到來。
林曉溪本來不想做題,可看大家都很認真,不得不拿出練習題,假裝一下。
等王老師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大家埋頭學習的場景。
王老師瞬間覺得欣慰了很多。
她拍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后,滿面笑容的說道:“我看大家都學的很認真啊,馬上要競賽了,大家有什么問題嗎,接下來我們就會開始進行突擊培訓,等今天的培訓結束后,你們有問題都可以來問我。”
“好的,謝謝王老師。”幾個人參差不齊的說道。
王老師不在意這個,看學生們都準備好了,就來到黑板邊,開始給大家講解。
林曉溪認真的聽著,別說,王老師確實掌握了很多做題的技巧。
王老師把最近這些年的試卷都分析過了一遍,把考到的題型都整理了出來,還整理了一些她覺得可能會考到的題型。
每講一個題型,她都會再出一些練習題來讓大家做做看。
當然,在講解各類題型的基礎上,王老師先給大家推薦了幾種學習方法。
第一種:多人做題法。“外國訓練時會有幾人一組做題比賽的模式,有時老師會讓大家一起開腦洞完成一道題的證明。”
“這些在中國的教學中可能少一些,所以推薦大家自己和小伙伴約著一起做題。”
“我覺得多人做題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學習方法,當然依舊要自己下功夫,因為它能讓你跳出思維定式,學習他人的長處和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對于思維鏈條較長的難題,幾個人一起做題能加快解決題目的時間。和小伙伴一起思考一道題目可以對這道題有更全面的認識。”
第二種:題型總結并能夠探究性學習。
“題目總結梳理像課內學習的方法,它的作用是讓人熟悉套路;探究式學習則是競賽題特有的過程,培養人在沒有思路中尋找思路、開腦洞的能力。”
“這兩者是數學競賽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前者提高硬實力,后者則提高應考能力。”
“希望大家學習時努力做到二者兼顧,不可偏重一方。”
第三種:做題時記下自己的腦洞。
“做一道題目時可以把可行的腦洞都列在紙上,在完成這道題目時進行復盤。”
“要想這個思路在這里為什么走不通?它在什么地方能走得通?進而可以提煉出某個想法的適用范圍和特點。”
“這能幫助自己在未來做題時短時間判斷一個想法的價值。”
王老師看學生們被她說的方法弄的有些蒙,感覺自己可能說多了。
“當然,雖然方法分享了,可學習是因人而異,每個人可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我剛才說的你們可以借鑒一下,整理到自己的方法當中。”
“只要你的方法確實對你有幫助,那就可以繼續使用。”
“好了,方法的事,你們回去后自己琢磨,我們繼續培訓。”
看到大家都聽進去了,王老師開始繼續講解。
林曉溪認真聽了半天,覺得王老師說的學習方法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王老師歸類的題型,通過練習這些題型,能更快速掌握對應的解題技巧。
省的學生一通瞎練,最后效果還不好。
講解完題型后,王老師又給大家分發了一下練習的試卷。
試卷是王老師找她同學幫忙才得到的。
她同學在市一小,學校實力在市里名列前茅,每年數學競賽前幾名都有他們學校的。
這次王老師也是許諾了她同學不少好處,才得到的這份試卷。
王老師給學生們做,就想看看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達到什么程度了。
她可是知道,市一小的學生做這套卷子,有人打了九十多分,接近滿分了。
她的學生,應該不會太差的。
想到市一小的實力,王老師又有一點虛。
應該……不會差太多吧。
看著低頭答卷的學生,王老師有些信心不足。
林曉溪拿到了試卷,寫好名字后,開始作答。
這些題對她來說不難,所以從落筆開始,只聽到筆尖磨過紙面的刷刷刷的聲音。
王老師向林曉溪那看了一眼,點了點頭。
不錯,雖然年齡小,但小腦瓜子聰明啊,林曉溪還是有望一戰的。
再看別人,答題速度雖然慢一些,但慢工出細活,可能正確率也會高一些。
林曉溪先答完試卷,她檢查了兩遍后,不想提前交試卷,于是就坐在那發呆。
王老師看到了這一幕,有些無語。
考著試呢,還發起呆來了。
不覺走到林曉溪身邊,準備提醒一下她。
可王老師走到她身邊一看,嗯?答完了?
“答完了?”
正在發呆的林曉溪被嚇了一跳。
轉過頭看到是王老師,快跳出來的心臟這才歸位。
王老師……
她就那么嚇人?
林曉溪回想到剛才老師的問題,連忙回答道:“是的,答完了。”
“答完了再檢查一下啊。”王老師可不希望自己的學生一味的追求答題速度,而忽略了答題質量。
“我檢查過了,老師。”
王老師看了林曉溪一眼,既然她答完了,那就不要再浪費時間。
“行吧,那把卷子交上來吧,也快中午了,你可以先回家了,下次上課我再給你們講一下這套卷子。”
“好的老師,那我回家啦?老師再見。”
林曉溪以為還得一會兒才能完事呢,想到今天她媽做的灌湯包,收拾好東西后,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往出走。
走出教室后,林曉溪一路小跑的離開了。
王老師看到后搖頭失笑,還是孩子呢。
……
什么鬼?
怎么做的這么快?
做個人吧。
其他人看到林曉溪這么快就做完了,頓時有了許多緊迫感,答題速度不知不覺加快。
王老師看到他們被影響,安撫道:“別在意別人答的怎么樣,自己掌握好答題節奏,只要規定時間內答完就行,一味的追求速度,萬一做錯了怎么辦?”
聽到王老師的話,本來已經加快答題的同學把速度又降了回來。
是啊,那林曉溪答題答的那么快,還不一定錯了多少呢。
王老師要是知道他們的心里活動,估計會忍不住告訴他們。
你們想太多,還不一定誰錯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