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的山并不是很多,觀音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其上自古便建了許多佛寺,乃是揚州第一靈山。雖然號稱揚州最高的山,但其勢并不很高。
這時剛剛下了一場大雪,天地間一片靜寂。眾人坐著馬車,圍著暖爐低聲聊著天。
蘇塵掀開窗簾看了看,揚州城街道上,各處都有掃雪的人。揚州很少下雪,所以大家對掃雪這件事并沒有太多的準備。與其說是掃雪,不如說是玩雪。很多人掃著掃著,便笑著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
對于南方來說,下雪是一件奢侈的事,故此人們對于這雪,更多的是驚喜而非厭棄。
蘇塵對雪這一事物其實并沒有什么感情。上輩子他幾乎每年都能看到雪,所以他很不解為什么南方人對雪會如此的歡喜。
黃姐姐和陳清芷蓮兒三個小姑娘,最是喜歡雪,這一路往觀音山去,便一直討論著雪人應該怎么堆才好看,雪球又應該如何攥才能最為緊實。陳破金在聽了一陣后,也加入了討論之中。
蘇塵張文勇這幾個大男人對這事情是不怎么上心的。張文勇很奇怪今天蘇塵怎么有興趣去往觀音山看雪。
馬車行的不是很快,差不多半個時辰后,出了揚州城;又過了一會兒,便來到了觀音山腳下。
到了山腳,因為山路上盡是積雪,馬車已經行不動了。蘇塵等人便從馬車下來,拿好東西,徒步往山上趕去。
觀音山上,樹木叢生,從遠處看,能夠清楚看到數座古寺橫亙在山腰。綠色的樹蓋上了白色的雪,而古寺的房頂,也盡是一片白裝。蘇塵抬頭看了看,對張文勇道:“這里佛寺眾多,一會兒玩累了,倒是可以去寺中借宿。”
張文勇笑道:“觀音山別的沒有,就是這佛寺多。小時候我也和姐姐來過觀音山祈福,很靈。”
蓮兒忽然想到剛剛蘇塵教給自己的那首歌,她道:“一會兒去佛寺看看吧,不知道有沒有伽藍寺。”
“什么是伽藍寺?”陳清芷好奇的問。
蓮兒于是將《煙花易冷》的故事說給眾人聽。
張文勇聽罷,笑道:“子清,這故事莫不是你編的?我可從來未曾聽過什么伽藍寺。”
李武在一旁嘟囔道:“看吧,我說這歌是寫佛寺的。”
趙犇不禁無語:“就算是佛寺,那也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其中的愛情吧?說起來,那將軍與少女都是癡情之人,世間癡情之人,最受相思折磨。”
“此話有理。不過我們還是趕緊找一個地方停下來吧,這冰天雪地,有些冷。”
蘇塵聽到這話,不禁笑了起來。天地確實很冷,但南方再冷,又能冷過北方嗎?只是這兩種冷,并非一種寒冷罷了。蘇塵是個很抗凍的人。
眾人說說笑笑,幾個姑娘早就忍不住從過道抓一捧雪,玩了起來。堆雪人還沒開始,倒是雪仗已經打了個天翻地覆。一開始還只是三個姑娘和陳破金四個人玩,到了后來,陳清芷“一不小心”誤傷了張文勇,張文勇笑著也加入了戰斗。
“你們不一起玩嗎?”蘇塵看著那些人笑得開心,回頭問李武趙犇。
趙犇道:“我們還是不了,畢竟尊卑有別。”
蘇塵道:“在我這里,沒那么多的尊卑觀。”
“蘇公子自是當世第一隨和人,不過你對我們好,我們卻也不能恃寵而驕。我們便是王爺的侍衛,保護王爺和小王爺是我們的職責。當然,現在我們也要保護你。至于其他的嘛,倒與我們沒什么關系。”李武道。
蘇塵點點頭,知道這尊卑觀念,一時之間是無法消解的。李武趙犇已經在蘇塵身邊呆了幾個月,對蘇塵,兩人已經從最開始的拘束變得隨意了許多,但陳破金來了以后,兩個人便又恢復到了拘束狀態。
對他們來說,陳破金的安全比他們的命更重要。
蘇塵表示理解。看著那些人玩的開心,他便也很開心。
“之前中秋詩會上的時候,聽文勇說,老陳身邊像你們這樣的侍衛,共有六個?被稱作燕云六衛?”蘇塵總不能和這兩個人干站著,于是隨口問了問。
趙犇道:“回蘇公子的話,我們確實是被叫作燕云六衛的。”
“燕云之地,乃是我們大陳的恥辱,莫不是老陳給你們取了這個名字,是要勿忘國恥?”蘇塵問。
李武道:“自然有這一層的意思,不過最初我們之所以叫燕云六衛,只是因為我們六個人確實是來自燕云的。”
“哦?這事情我還真不知道。”蘇塵頓時來了興趣。大陳當年仍在東京為都時,金國與大陳中間并非毫無阻隔,期間有一國稱為“遼”。遼國最初比之金國大陳都更強大,后來因為朝廷腐敗,日漸西山,金國曾與大陳聯手,將遼國誅滅。但誅滅了遼國后,金國立刻違背契約,將燕云地區占領。當時陳誥還未出生,先帝更還不是皇帝。國家因無將可用,實力比不得金國,只能窩囊的看著金國肆意妄為。
本來的約定中,金國出兵,大陳出錢,兩者合作,在滅掉遼國后,互相瓜分遼國領土。大陳本應該得到的領土,便是燕云兩地。無奈何金國出爾反爾,不但吞了大陳的錢,還將遼國所有領地占為己有,并扶持偽皇帝,建立偽遼。
因為這件事,當時的皇帝勃然大怒,不顧群臣反對,與金人大動干戈。結果當然是敗了的,這次不僅是一場慘敗,更是大陳建國史上的恥辱。因為當時皇帝為欽帝,為了表率三軍,親自上陣指揮作戰。
雖然大陳軍民確實因此士氣大振,無奈何欽帝不是個好皇帝,更不是個好將軍,指揮作戰亂七八糟想當然耳,那些有些見識的將領有心勸諫,但看欽帝那個樣子,多說一句話可能就是殺頭之罪。
于是五人勸諫,于是一敗涂地。
欽帝被金國大將軍完顏涂當場活捉,大陳因這一仗,與金國成為無法和解的敵對關系,大陳自此,與金國開始了長達百年的戰爭。這期間,大陳出了兩個最為有名的將帥之才,一個便是岳飛岳鵬舉,另一個便是如今的陳誥。
因欽帝被活捉那年年號為靖康,于是大陳人多將此事稱為“靖康之恥”,蘇塵當初所寫《滿江紅》,其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便是基于此事。
因為岳飛的出現,大陳終于從節節潰敗中,逐漸和金人有了一戰之力。但其時大陳士兵戰斗力實在低下,即便有岳飛這樣的大神在,大陳也只能保持著一種防御姿態,無法進行反擊。
直到陳誥出現,陳誥因為其身份的特殊,在軍隊的建設上能夠提出更多的建議,也因此,大陳軍備才有所好轉。陳誥最巔峰的時候,便曾經奪回了本應該屬于大陳的燕云兩地。
“我們六個人,便是那個時候,被王爺從死人堆里撿回來的。”趙犇對蘇塵說道。
提起那段往事,李武和趙犇的眼中多是冷漠,似乎看不到多少憤恨。
“燕云兩地,因陳金之戰,被破壞的不成樣子。原本的燕云,是一片繁榮昌盛,然而金國人撤退的時候,為了不給大陳留下好處,將整個地區全部破壞,更是聚集了大陳百姓,進行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我們六個人,便是在那場屠殺中幸存下來的。是王爺救了我們。”李武道,“王爺不止是收留了我們,還給了我們衣服食物,還讓我們去學習。為了報答王爺,我們六個人選擇去學武。”
蘇塵聽罷,為之動容。

淺淡憂傷
感謝書友唯一的打賞,今日又三更。 呵,想不到吧,我在這里把靖康恥解釋了,不過估計那位提醒我的書友看不到這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