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公思考了一下,選擇了徹底根治,卻最難實施的辦法。反正最近這么些天都會跟這小丫頭在一起,倒是真可以看看這丫頭到底有幾分真本事。
華英給徐懋公診完病以后就陷入了沉思,自己從醫多年養成的習慣,每一個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診斷、治療過程都要在電腦上詳細記錄下來,可現在沒有這個條件,要怎么樣才能讓這個習慣保持下去呢?想來想去,只有用最笨的辦法:手寫。令人無奈的是,華英的毛筆字慘不忍睹,而現如今,到哪里去找鋼筆、鉛筆或者水性筆呢?
中午用餐休息的間隙,華英問煙兒:“煙兒,你家公子有沒有讓你幫忙帶筆墨紙硯?”
煙兒答道:“有的,不僅是筆墨紙硯,后面有一輛馬車,里面都是公子覺得我們會要用到的東西。”
華英驚喜了,她快步走向放物資的馬車,準備去找一找有什么適合自己做硬筆的工具。當華英拿著墨汁、新的圭筆(最小的毛筆)、空心筆桿、一打紙、針線盒,一臉興奮地在一旁鼓搗時,徐懋公和煙兒都一臉莫名地望著她。在沒看出個所以然以后,兩人一致認為是小姑娘貪玩,于是自顧自的聊天兒去了。
這頭華英好不容易將墨汁從空心筆桿上頭灌進去,取下圭筆尚未浸軟的筆頭扎進空心筆桿的一頭,用鐵絲固定好,在筆桿外面套了一個棉質布藝,以防手指在握筆時被鐵絲磨傷。本子就簡單多了,用粗針線在對齊的紙張一邊進行細心縫制,不一會兒就縫好了。
大功告成以后,華英看著眼前這支雖丑但勉強能寫的“鋼筆”和粗陋的“本子”露出了真心的“姨母笑”。
當華英笑著拿著她新制的“本子”和“筆”在馬車上開始奮筆疾書時,徐懋公簡直驚呆了。
這個人浪費了這么好的毛筆,用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材料制成了一支奇丑無比的新筆,而偏偏,她用這支新筆寫字比自己用毛筆寫要快得多。
徐懋公的好奇心徹底被激起來了。他一邊仔細看著華英寫字的姿勢,一邊小心地問道:“你這是什么新的書法嗎?寫法既不像楷書,也不像小篆,但字確實小,看起來也舒服。而且你的握筆姿勢跟我見過的所有人都不一樣。”
華英好笑地看著一世英雄徐懋公被自己真的粗制濫造的筆給唬住了,真真是無言以對。
出于對徐懋公的尊敬,華英詳細地向兩人介紹了自己手里的筆和自己寫字的姿勢和方法。并提出要教他們寫,前提是筆要他們自己做。
掌握了原理和方法的徐懋公自己再凝神想了想,不由得贊嘆道:“妙哉妙哉,你真是個天才!這是你發明的嗎?就憑著你這項發明,你就能聲名鵲起啊!”
華英笑道:“真可惜,不是我。是我師父創造的,由于我握毛筆寫字老是手抖,寫得又丑又慢,我師父她老人家便創造了這么一種筆,專門用于幫我記錄病案。師父要求我經手的每一個病人都需詳細記錄在案,故而解決筆的問題尤其重要。只可惜我沒跟師父學習如何制筆,只能依稀根據記憶做出來這么一支粗陋的來。”華英按照往常慣例,把鍋甩給了“世外高人”的“師父”。
“你師父是何人?竟如此高明?”徐懋公好奇問道。
“抱歉,我拜師的時候發過誓,不能告訴任何人師父的名諱,也不能帶任何人去見她老人家,這是我對她的承諾,還請您成全。”華英繼續甩鍋,其實倒不是不能造個名號出來,只是華英實在是不知道要造個什么名諱好,也怕以后惹出什么事端來,能夠不說最好。
“當然當然,我只是好奇,必然不能強人所難。”徐懋公一臉遺憾地說道。
出于對筆和寫字的好奇,徐懋公的關注點一直在華英寫字上面,也就關注到,華英的醫學記錄做得極為完善,不由得再次為這名女子側目。
有了這么個小插曲,徐懋公在后面與華英的交流中可以說毫無保留,把如今的時局形勢,自己的分析看法、對未來的預測和期盼都一一道來,和盤托出。
原來,這是隋朝隋煬帝繼位期間。隋承300年之亂世而一統,來之不易。本該休養生息,養軍養民是為上策;然而隋煬帝楊廣根本沒有把文帝的功績放在眼里,早就在規劃自己的大帝國,又豈能心甘情愿靜守已有山河?他想要構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帝國,故而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大手筆:營建東都,開鑿京杭大運河,西巡攻滅吐谷渾,經略西域,伐戰高句麗。
大興土木的同時多年征戰,百姓早已苦不堪言。這一年正是隋煬帝下詔準備東征高句麗,開始舉國調兵征糧,全國上下,凡屬健康的年輕男子,一律強制性入軍籍,致使莊稼耕耘失時,田地多數荒蕪;與此同時,隋煬帝不僅不減免賦稅,反而巧立名目,增加稅收,以便屯糧備戰。導致一時之間,谷價踴貴,斗米值六百錢。而此時,山東、河南等地更是大水成災,漂沒四十余郡,這些地區幾近顆粒無收,人民吃樹皮、野菜充饑都不能填飽肚子,一度出現人吃人的恐怖現象,乃至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這種情況下,這些地區想要自己和家人能夠活下去的人不是參加了農民一起,奮起造反,就是上山打劫,落草為寇了。故而,當鄒平人、王薄等人振臂高呼,以通俗的歌謠唱誦流傳,一時之間一呼百應。
李世民的立場,如果他出面,出兵鎮壓農村起義是職責。只是,這樣的農民起義,靠武力鎮壓了這一次又如何?必然是此起彼伏,屢禁不止的。因為關系到的是人能不能活下去。
其實最應該關注的其實還不是山東的這一伙人,他們沒有大才,只是被逼無奈走到了這一步,不得不反。河南的瓦崗寨才不可小覷。
說明(以下非正文):隋末唐初主要流通貨幣為黃金、白銀、貫或吊、文等;為方便理解,換算如下: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欣櫥戀歌
繼續求收藏、求推薦、求分享、求評論啊。所以愛寶寶的形式寶寶都能看到,也都會激勵寶寶繼續好好碼字回饋大家呢,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