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什么線索?”小九問赫連。
“暫時沒有。”赫連搖了搖頭頭,“你呢?那明朗可有說什么?”
小九也搖了搖頭,心里有些不安,自己沒有說實情。
“明天我要去趟汴京,探探情況。”赫連似乎下定了決心。
“明天就去?”小九有些驚訝,“會不會有什么危險?”
“只是探探情況,不會有什么危險。”赫連笑道。
“對了,這塊玉佩。”小九掏出赫連先前送給自己的玉佩,“這個還你,我帶著不方便。”
“不方便?是太重了。”赫連問道。
“有點。”小九看了看這玉佩,“你的貼身之物,還是你自己留著吧,我平時帶著東西也少,萬一丟了可不好。”
“既然你不方便,那我收回來便是。”赫連倒也不再堅持,接過玉佩。
“還有件事,上次和你說過想和書店借些書看,你說可以隨便看,還作數嗎?”小九問道。
“當然可以,你若是想看,拿去便可。”赫連屏了屏笑意說道,“幾天未見,你怎么倒是生分了起來?”起身來到小九跟前,望著小九的眼睛格外真摯:“無論發生什么,我絕不會傷害你,你可以相信我。”
小九望著他的眼睛回道:“嗯,我信你。”
被赫連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小九撇過頭說:“你幫我看看,有沒有什么書適合我?”
“好,我前幾日挑了幾十本書,都堆放在這里,你過來看看可有你感興趣的書?”赫連說著,領小九到里屋的一個書架處。
小九隨手拿了一本書,書封面上寫著《太平廣記》。
“這書講些什么?”
“這書編于太平興國年間,所以名為《太平廣記》,是李昉、扈蒙、李穆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體編纂的,全書五百卷。專收野史以及小說雜著,其中以為神仙、鬼、報應、神、女仙、定數、畜獸、草木、再生、異僧、征應十一類。”
“神仙鬼怪?還有記錄這些的書。甚是有趣。”
“這書光是目錄,便有十卷。你可以挑選一下自己喜歡的卷來看。”赫連笑著遞給小九一本目錄卷。
小九點點頭,瀏覽了一下目錄,挑起書來。赫連倒是不急,只是靜靜地看著小九挑書。
小九翻著書,突然瞧見書架最上面有一個箱子,“這是什么?里面可裝著什么書?”
赫連聽聞,便將錦盒拿下來,打了開來。
只見這錦盒之內放著一本《道德經》。
小九拿起這本《道德經》問道:“此書有何不同?為何放在錦盒里?”
“這《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所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赫連解釋道,“這老子,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小九聽赫連這么說,便翻開了書,只見書的開篇寫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小九看了幾句,覺得不大好理解:“這書好是深奧,你可讀過?你給我講講這《道德經》里的道與德,到底講的是什么?”
赫連解釋道:“‘道’,是自然之道,也是個人修行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需要的世界觀、方法論及為人處世的方法。”
“修道者的世界觀?那像我們這樣的修煉法術之人,比如道師們,也是適用的?”
“那是自然,這里面的是普世之法。”
“我想好好讀讀這本書,可是這里面的詞匯有些高深,我讀不大懂,有沒有什么快速讀懂的好辦法?”
“這辦法嘛~”赫連思考了一下說:“便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讀一百遍?”小九問道。
“哈哈蛤,差不多。”赫連笑著說,“你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不明白便再讀一遍,總會有明白的那一天。”
“你這可有空白的書冊?我想抄一份,自己留著。”小九問道。
“有的,我給你拿。”赫連說著,便去拿了。
小九用手撫摸這本書的紙張,上好的紙張,放于最高層的錦盒之中,講得是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實在是不可多得。她強烈的預感,往后自己定能用上里邊講的各種法子。
“給,這本空白書冊,你拿去吧。”赫連遞給小九一本冊子。
小九收好書冊和這本經書,又從剛剛的《太平廣記》里挑了幾本神仙卷,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