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子、斧頭、刨子和鑿子,一套簡單的木工工具就算制備齊了,這幾套工具的加入,建設速度呈幾何指數增加,夏估計還需要十天左右,木屋就會全部建設完畢。
部落中的事不需要夏親自參與了,這件事前后耽誤了一個月左右,按照現在的溫度可以種植大豆了,夏帶著幾個孩子在部落圍墻的周圍選了一塊地勢平坦的地,地上長滿了各種雜草,必須連根拔起,這塊地大概有三畝左右,它是河流沖擊沉淀下來的沙壤地,土質疏松肥沃,是上好的土地,除草過程很輕松,輕輕一拔就能連根帶起,這些雜草也有用處,叫秋將這些草帶回部落,給小羊們當草料。
拔草過程中,雜草的根部將地下的泥土帶到表面,相當于翻了一次土,夏給孩子們每人分了一把大豆,拿著木棍在地上戳一個洞,便扔一粒大豆進去,接著用腳輕輕一踩,將洞埋上,讓種子和土壤緊密接觸,種子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種子種好還不算完,大豆萌發需要大量的水分,每人捧著陶罐到河邊打水,一個一個的澆上水,這才算是結束。
二十來人一上午就種了三畝地,這效率不敢恭維,收拾好東西,夏正準備回去,這時桑急吼吼的跑了過來。
“老師,您快去看看,蠶和以前不一樣了”桑慌亂的說道。
“不要著急,出了什么事,你慢慢說”夏一點也不著急,抱起陶罐,招呼著孩子們跟上自己。
看到夏這么淡定,桑也慢慢鎮定下來了,
“老師,我們今天一早就去竹山上采桑葉了,等采完了回來喂蠶的時候,這才發現它們都不吃桑葉了”
說著又急了,
“平時,它們都很能吃的,我們一天都要去采兩次桑葉才夠它們一天的食物,今天它們都不吃了”
“老師,它們不會是要死了吧”
“我們已經很小心了,桑葉都是喂最新鮮的,它們可不能死呀”
夏趕緊安慰道,
“你們已經做的很好了,老師很高興,就算死了也沒關系的”
這次本來就是實驗性的養殖一次,死了也無所謂,再去抓一次重新養就是了,但是桑卻不這么想,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它們不能死,一定不能死”
“好好好,不死,不能死,我們不允許它死”夏放下陶罐,給他擦著眼淚,想著果然是個孩子,遇到挫折就愛哭。
“老師,我們已經很努力了,每天早上起床就去看看它們,是否還有桑葉吃,有時候桑葉沒了,我們早飯都沒吃就去采桑葉了,我對它那么好,它怎么能死呢”
“就是,老師去批評它,別哭,我們去看看它為什么不吃了”說著就拉著桑去了養蠶室。
第一間木屋建好后,就被桑他們三個孩子給搶占當作養蠶室,因為他們想要時時刻刻能夠看到蠶,所以就將蠶寶寶們全部搬到了這間木屋,大人們當然不愿意,但是他們三個也聰明,將夏搬出來,說是首領交給他們的任務,大人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木屋被搶占,一點脾氣也沒有,夏當時聽了這事還夸了他們三個有責任心,所以到現在所有人都還是睡在露天,這對于原始人來說倒也沒什么,除了冬天,其他季節本來就是露天席地而睡的。
夏一行人來到了養蠶室,木屋不大,大概三十平米左右,由四根被燒黑的大柱子架空,木屋離地面有一米高,這樣做是為了防潮,否者一下雨,雨水就會從地面流進屋內,木屋很快就會腐朽,順著梯子爬了上去,進了屋,勇和夕(養蠶的三個人中,女孩的名字)看到夏焦急的喊道,
“老師,你快來看,蠶寶寶們好像很痛苦”
夏趕緊走了過去,蠶被裝在一個蘆葦編織的匾中,上面鋪滿了新鮮的桑葉,上面肥肥胖胖的蠶并沒有去吃嘴邊的桑葉,而是不停的擺動掙扎,頭部的肌肉隨著擺動來回收縮,看著痛苦極了。
“糟了,蠶要憋死了,快去找樹枝秸稈這類東西過來”
這是蠶要結繭的征兆,結繭時需要支持物,然后它們會爬到支持物上吐絲將自己吊起來,懸在空中,否者它們如此肥胖的身體躺在地上,就很難結繭將自己完全包裹住,只有懸空后才能將自己完全包裹,如果沒有找到支持物它們很快就會被憋死。
很快孩子們就抱來一捆樹枝,夏將樹枝捆成小把,放進匾中,一放入,蠶們就慢慢朝著樹枝爬去,夏對著孩子們輕聲說道,
“蠶寶寶們馬上就要結繭了,從現在開始,所有人都不許說話,也不許碰任何東西,不想看就悄悄的出去,不要發出任何聲音,能做到嗎”
孩子們捂著嘴點頭,夏這才放心下來,專心致志的觀察。
蠶寶寶們可能是憋壞了,爬到樹枝上后,各自尋找合適的位置,如果仔細觀察對比,就會發現它們大都尋找的是穩固的枝叉,它們先吐出絲線,連接在枝叉兩端,織出結繭網,作為結繭支架,做好結繭網后,它們這才爬到網上,準備結繭,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也是最不能打擾的時候,一旦有任何異動,它們就會停止結繭,停止結繭對于蠶來說就是死亡,活生生的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