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舊城家事

第十三章 窮家富親戚情義

舊城家事 淡沫相宜 2120 2019-04-22 14:19:51

  吳蓉芬從小活潑可愛,性格像男孩,喜動不喜靜。她六歲時坐電車,不要大人扶,自己會跳上跳下。

  她上過幼兒園,有印象的片斷:在露天,和小朋友們頭戴花環,穿著漂亮的花裙子,互相牽著小手,一隊一隊地由老師領著去校外表現團體操。

  自從老屋被迫賣掉后,蓉芬家就搬出來租房住。

  房東“杜杜媽媽”很喜歡她,一直把她帶進帶出。

  附近有個基督教堂,很大,有天臺,兩幢房子間還有連通的天廊。

  杜杜媽媽,有時做禮拜會帶她去,她人小,只記得禱告的情節。

  杜杜媽媽的兒子在上海最繁華的霞飛路(南京路)上開了個大照相館。

  因為蓉芬長得漂亮,杜杜媽媽沒跟蓉芬家里打招呼,就偷偷地領她去拍樣板照。她不愿意,又不好發作。

  照相時,讓她擺出各種姿勢,使她不耐煩,所以拍好的半身照片里,園鼓鼓的臉上噘著小嘴,沒有笑,一副嗔怪的樣子。

  她梳著齊眉的童花頭,穿著朱紅色鑲花邊的寬袖斜襟衣,微側著身子,手里拿了一朵黃菊花在聞。雖然沒有笑,卻比笑著還純真、可愛。

  照片被放大到24寸,上了彩色,放在店子外面的櫥窗里。

  作為酬謝,給了她一張8寸的同底板方形黑白照片。

  說來心酸,這是她唯一的一張童年單獨照。后來長大了,家里窮,根本沒錢去照相。

  蓉芬家在上海又搬過多次。她在唐家灣等地的小學讀過書。

  因為機靈、反應快,還當過女足守門員,代表學校出去比賽過。

  在子真去世后不久,瞎子太太也病亡了,按照傳統做法,淡雅搬出老宅,和長子心安一起生活。

  家里的經濟陷入困境,共七口人:

  淡雅、心安、依琴、高荷花和蓉芬、亦德、美芬三個小孩。

  沒有錢,而生活要繼續。

  這時,親戚們主動來幫助。富親戚牢記祖訓,對窮親戚不嫌棄、不勢利。

  集體作出決定:

  老二房,吳守義已去世,家里人口多,經濟實力下降,大家一致不要他們出錢。

  有五戶,每戶每月出五元銀元(當時五元銀元可買一擔米,一擔米為一百斤),共二十五元銀元,由高親娘逐月挨家去收。

  此五戶是老大房里的子琪,子瑜家的金蘭、金桂,三房的子珮和四房的仙紅。

  依琴和高荷花,一家一家跟親戚要已不穿的小孩衣服。因為小孩長得快,包括大小孩的大衣都拿來了。

  衣服都很高級、成色新,如樣式時髦的絲絨大衣、滾花邊的繡花綢緞衣服……有的還全新沒穿過。

  所以蓉芬和她的弟妹,小時候穿得都很漂亮、整潔。

  高荷花每月去親戚家拿錢時,常帶蓉芬去。

  有次帶她去金桂和龔新和的家。

  龔新和的父親原是上海惠豐銀行買辦,按英國人慣例,“買辦‘’職位是世襲制,所以他的“買辦”職位是繼承的。

  龔新和的哥哥在美國留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后,回來開牙醫診所。

  一條好大的弄堂,紅頭阿三(當時上海人對印度人的稱呼)看門。門內停著多輛汽車。

  弄堂分兩段,前面是龔新和住的,臥房在右邊;后面是龔新和哥哥的住宅和他單獨開的診所,診所占半邊。

  老人們不住在這兒,一條弄堂都是他們的,往里看不到人。

  弄堂外是家屬開的字號,如布店等。

  她們只進了小孩的起居室。有時親戚來了,就在這里接待。

  陳設簡單、高檔,收拾得干干凈凈。

  中間方臺子上放著銀制的果子盤,四周精致的盆子里也放滿各式水果和糖果糕點。

  一只火爐,四面廣漆木架圍住,煙囪靠墻壁。

  兩個雙開玻璃門的櫥柜很洋氣。跟有的普通人家一樣,櫥頂放著玩具“洋囡囡”。

  龔新和皮膚稍黑,且較粗糙。穿著很正式。

  他像接待成年人一樣,接待一個小女孩;很客氣,還問了幾句蓉芬家里的近況,一點架子都沒有;中間還讓女傭給蓉芬和高荷花上了一道點心,后來因為有人找,就急匆匆先走了。

  桂娘娘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小名喜喜。這次見到的是喜喜的弟弟和妹妹,由一個叫龍鳳的女傭,專門精心帶著。小男孩在前面騎著童車,小女孩還小,由龍鳳抱著,跟進跟出。

  桂娘娘是等到喜喜七八歲了,才開始要的后面的孩子。

  很多年后,三娘娘心歡對蓉芬說過:“桂娘娘有錢,並不是養不起,不想年輕時生太多的小孩。秤金子給醫生,想的辦法。”

  解放前夕,蓉芬在上海馬路邊無意碰到了穿著長毛裘皮大衣,精明的桂娘娘。久別重逢,站著說了一起別后的話。

  不久,桂娘娘全家都去了美國,連龍鳳也帶去了。

  子瑜的大兒慶元(小名多樂官),娶的妻子丹鳳眼,皮膚白嫩,眉毛彎彎的,跟吳家的女兒們一樣漂亮。

  蓉芬曾隨大人們進過她的房間,黃色的全銅新式床上干干凈凈,蓉芬聽大人們議論:“怎么整潔得跟沒有人睡過似的”。

  后來慶元早逝,他妻子一直守著寡。

  蓉芬跟高荷花去了上海方久華大銀樓,找老闆娘金蘭拿月錢。

  金蘭的小名叫“咪囡”,蓉芬叫她咪娘娘。金桂的小名叫“桂囡”,所以叫桂娘娘。還有一個過継給子玨的金菊,小名叫“毛囡”,就叫毛娘娘。

  蓉芬說:“咪娘娘,芬芳姐姐怎么好久不來找我玩了,我好想她。”

  金蘭笑了起來。說:“蓉芬小姐,你不知道現在兩家住得有多遠。”

  金蘭用手指輕撫蓉芬的頭發,對高荷花說:“高親娘,待會你若有時間,就帶她去我家吧,讓兩個好姐妹玩一會。你是熟門熟路的。”

  又說:“以后拿月錢時,多帶蓉芬到我家,芬芳也很想蓉芬呢。”

  金蘭叫人買來蟹粉小籠包當點心。

  又關心地問起心安等家里人情況。

  蓉芬后來回憶往事時說:“咪娘娘鵝蛋臉,長得實在好看”,“為人熱情、大方、真誠。”

  蓉芬長大后,因有事要找咪娘娘,去過店里多次。

  這是上海最大的銀樓,在南京東路。琳瑯滿目且貨真價實的金銀首飾,樣式新穎,令人愛不釋手。

  可是蓉芬家里的人,從來不去那里買過一件,因為咪娘娘一定會送給你,決不肯收錢。

  蓉芬結婚時的首飾都是寧可到不知名的店里去買的。

  高荷花念著子玨,隔段時間就去居士林看她。

  有一次,高荷花、淡雅,帶著蓉芬一起去。蓉芬見子玨穿著居士服,奇怪地問道:“小娘娘婆婆,你怎么穿著這樣的衣服。”又說:“小娘娘婆婆,跟我們一起回家吧,我還想聽你講好多好聽的故事呢。”大人們不由得說不出話來。

  吳心安一家靠親威的資助,時間達四五年。每月從未間斷過,直到心安一家去蘇州定居,主動提出不用再資助了,才停止下來。

  去誰家拿錢,誰家都是客客氣氣,從來沒有以施舍者自居,也沒有看不起心安一家。

  相反,熱情招待高荷花和蓉芬,待為上賓。

  蓉芬小時候,一直跟著高荷花。高荷花把她當親孫女,出門常帶著她,所以她各家都去了無數次,直到上小學。

  蓉芬從小見過一些排場和繁華,但因為太小,印象都模糊了,至今留下的記憶,僅是這些。

  蓉芬對富貴見多了,但她不貪圖富貴和愛慕虛榮,雖家貧,卻清高。

  她當時受封建思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影響,認定只有好好讀書,靠努力奮斗,才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柳河县| 宜良县| 富裕县| 恩平市| 城市| 和平区| 江城| 裕民县| 上饶市| 中超| 武城县| 阳江市| 迁西县| 枞阳县| 宣恩县| 万宁市| 中宁县| 孟村| 鸡泽县| 富锦市| 枣庄市| 广昌县| 丰城市| 宁阳县| 霍林郭勒市| 广宗县| 高要市| 筠连县| 东乌珠穆沁旗| 清远市| 禹州市| 扬州市| 杭锦后旗| 南皮县| 万全县| 南平市| 海盐县| 台中县| 车险|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