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是知道的,這些年我家主公與公孫瓚的勢如水火;自從公子落難后,袁公是睡不眠,飯不思,前些天袁公聽說公子暫駐青州,這才匆忙遣我前來請公子前往鄴城一敘。”許攸見劉和談起正是,這才開口說道。
“是嗎?可是我聽說袁公將公孫瓚打得連連棄城而逃;想必對袁公而言,公孫瓚蹦跶不了幾天了吧。”劉和對許攸說出的話不屑一顧,若是像他說的那般,那當初自己被他的弟弟袁術給扣在壽春之時他怎么話都不曾說過半句,劉和自然不是傻子,這些話明顯是為了恭維劉和罷了,對于后半句話倒是充耳不聞,專門挑前半句問道。
“那是自然,袁公名聲名揚海外;區區公孫瓚自然不在話下。”許攸聽聞劉和此言也變得自傲了許多,昂首說道。
“那我就提前恭賀袁公了。”劉和皮笑肉不笑道。
“公孫瓚豎賊謀害漢室忠誠,對公子不忠,對天下不仁,對士兵不義;敗給袁公那是自然。”許攸對劉和點了點頭說道。
“這樣也好,待到將公孫瓚給擒獲之時,我想請許公幫我托句話給袁公,讓我親自來處置公孫瓚。”劉和繼續恭維道。
“公子,恕我直言;公孫瓚可是與公子仇怨可謂是不共戴天,難不成公子你就沒有其它的想法嗎?”許攸低聲問道。
終于進入主題了嗎,劉和暗自笑道,劉和唉聲道:“陛下被困長安,我也無能為力。”
“公子說的這是哪里話,天下誰人不知公子;能讓公孫瓚吃大虧的人還真不少啊。”許攸對劉和撇了撇嘴說道。
“噢?可是在下兵少將寡,就連城防的兵力都是向孔公借的,實在無能為力吶。”劉和嘆道。
“瞧公子說的,誰不知你在陽樂有可用精兵五千有余,再加上曲城俘虜的黃巾萬余,萬數精兵應該不在話下吧。”許攸淡笑道。
“照許公這么一說,我倒是有精兵數萬,不過能用的也就這么多而已。”劉和說罷朝許攸豎起了一根手指,不過很快變成了兩根。
“兩萬?公子你可不要嚇我。”許攸見此心中一跳,驚異道,心中對劉和卻是另有一番看法。
“千余人不足,離開了陽樂我就是任人宰割的份。”劉和聞言不由得愣住了,好半天才緩過來說道。
“這又是何意?”許攸不解道。
“幽州苦寒,什么都缺,方才食用的菜肴等都是孔相國提供的,報仇,那是有心無力啊。”劉和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
“那公子今后有什么打算?”許攸聞言也有些無言,好半天問道。
“找個清凈之地,安享今后。”劉和苦澀道。
“這·······”許攸也愣住了,望向劉和的神色怪怪的,一時竟有些無言。
這時,一名士兵從門外走了進來;在劉和耳旁耳語了片刻,劉和聞言皺眉不止,好半天才說道:“請他到此處見我。”
“公子有事?”許攸見疑惑的問道。
“是有些事,不過也無妨,我已經讓他前來此處了。”劉和笑道。
不多時,幾名皮膚黝黑的壯漢跟隨著剛才的士兵走了進來;見眾人的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有些愣神,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對劉和施了一禮說道:“北海管承見過公子。”
“壯士快快請起,久聞膽義過人北管承,今日一見果真如此。”劉和急忙起身將其扶了起來,大笑道。
“公子早些日子也聽說過我?”一臉疑惑的管承被劉和扶起,驚奇的問道。
“你在青州北海所做之事,我也略有耳聞啊,小弟佩深感服。”劉和之前所說的自然是他自己瞎編出來的,但不知管承所來何事,自然是要恭維一番。
“公子說笑了。”管承笑道。
“對了,這是冀州許攸。”劉和指向了一旁席上坐著的許攸對管承介紹道。
“許攸,你就是袁紹部下的那個許攸?”管承皺眉問道。
“正是在下。”許攸見管承如此對他這般無理,陰沉著臉點頭答道。
回想這一路還真是有些苦,甚至比剛才咽下的糠咽菜還要苦上幾分,被劉和輕視也就算了,不料卻被一個賊寇給給輕視了,心中大為惱火,但又發作不得,這可是青州,說不定自己前腳剛走,后面的這群賊寇就趕上來了也說不一定,自己也真是的,干嘛要掙著前來自討沒趣,還沒落得好處。
“噢”管承瞥了他一眼隨意的回應了句,轉頭對劉和說道:“我今日前來尋公子是有兩件事。”
“哦,你說,我能做的定做。”劉和見管承也不像是來找自己麻煩的,對自己也挺善意的,點頭問道。
“前些天我部下一名不開眼的得罪了公子,我特來像公子賠個不是。”管承對劉和施了一禮說道。
“此事也無大礙,稍后再議。”說罷讓手下去為管承上茶水,自己卻目光轉向了許攸。
“袁公遣我前來打算將公子請去鄴城共商大事,既然公子脫不開身,那在此商議也無妨。”許攸心中越想越氣不過,此刻只想快點將袁公交待的事給辦妥,然后離開這個讓他難忘之地,這地方他是一刻都不想待了。
“商議,那剛才?”劉和聞言繼續裝糊涂,疑惑道。
“剛才我也知曉了公子的難處,是這樣的,袁公想請公子與他共討公孫瓚,各憑本事,得到的絕不索要。”許攸說道。
“公子,恕我直言;草民盡管只是一介布衣,但卻知道一些;這幽州原本是先帝讓公子家父劉虞所管轄的,后來被手下公孫瓚殺害奪取的,不知許攸你所說的各憑本事,絕不索要是怎么回事?難不成你以為天下都是袁家說了算。”此時管承對許攸的說辭有些不滿,對他問道。
“多虧管兄提醒,想不到許公是如此想的;就不知這是袁公的想法還是許公自己瞎編的?”
“這···”許攸見管承對他不依不饒,急得腦門上有些冒汗,好半天才回道:“袁公對劉公受害一事深感痛心,見公子年幼,無力掌控幽州;只好替公子分憂而已。”
(本章完)
PS:本文純屬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