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離開府中,劉清明來到城西,河堤已經開工。
諸功曹等官吏,趙乾等捕快衙役,還有五百勞工,五十工匠,在東山采石頭的,將石頭一車車拉往城西,修河堤的,將東山和西河貫連在了一起。
“大人。”第一天,孫禮先負責監工,跟著幾個工頭一起,負責對工匠們工作的監督。不明白的地方,他便詢問幾個工頭監管的很仔細。
“曲大人呢?”
“曲大人回東郡交差去了。”
劉清明點點頭,又問道:“怎么樣?”
孫禮回答說道:“一切都是按照之前所說的在進行修繕。”
劉清明再次點頭,在不遠處看著勞功門忙碌,整條河堤都要修,但并不是全部重建。不然工程量太大。
像一些被大水沖垮的地方重建,受災嚴重的地方重建,其他一些較為牢固的地方則以修繕為主。
就這樣,顏面數十里的河堤,也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才能完成。
他沒幫忙,看了一會兒,叮囑孫禮和勞工們注意安全,便離開前往東山。東山的勞工負責開采和運石頭。
諸功曹等人負責監工。
劉清明又叮囑他們注意安全。
這才向封丘城走去,路過養殖廠,可顏正帶著人收拾羊圈。
“雞少的原因,查到了嗎?”劉清明問道。
可顏搖搖頭。
“還有雞少了?”
“沒有了老爺,自從孫衙役等人夜間在這里輪番值守之后,便沒有再少雞。”可顏說道。
“沒有就好,讓他們再看幾天,找不到原因就算了。”劉清明不以為意,幾只雞而言,難免有蹦跶出去的。沒必要為了四只雞,天天派人這么守著,浪費勞動力。
可顏應了一聲,繼續清理羊圈。
劉清明返回封丘城,剛到門口,便見一群人迎了過來。方綏鶴也在其中,邱員外、李員外還有好幾個鄉紳,后面跟著一群下人,下人們手中不是趕著牛車,就是驢車的。
“大人!”
“大人。”
眾人紛紛向劉清明行禮。
劉清明皺眉,詢問的目光看向方綏鶴。
“大人,邱員外等人聽說大人正在修河堤,特意組織城中的各位鄉紳,送來牛車驢車的,希望能幫助勞工們拉石頭。還捐贈了數百銀兩。”方綏鶴說道,將一本功勞簿遞給劉清明,上面記錄了邱員外,李員外等人捐贈的銀兩數量。
這些個是代表,封丘城中幾乎所有豪門富戶都捐贈了銀兩,要不然就是送來牛和驢的。
劉清明看看功勞簿,不禁挑挑眉,笑道:“各位有心了。”
“大人,為國為民,修繕河堤,是利封丘百姓的好事,對我等自然也是好事,我等自然要支持。”
“大人無須客氣,我等也幫不上什么忙,只能做到這些,還請大人不要怪罪。”
“小人們身體不夠健壯,不然一定跟著勞工一起,為大人多出一份力。也是為百姓們,多出一份力。”
眾人紛紛說道。
劉清明笑笑,說道:“各位有這份心就行,這些苦活累活,還是交給百姓們去做吧。各位的心意,本官就帶百姓們向諸位表示感謝。以后本官在封丘,還要仰仗各位多支持。”
說著,他將功勞簿還給方綏鶴。
各家的下人們,牽著牛車驢車的前往東山。
又跟邱員外等人客套了幾句,眾人才紛紛告辭。
“這事誰發起的?”劉清明看著眾鄉紳離開的背影,詢問道。
“邱員外。他是被大人打怕了,為了修復和大人的關系,平時也沒少往別院跑。”方綏鶴笑道。
這里面捐錢最多的,自然是邱員外和李員外,他們兩人是封丘最有錢的大戶,每人捐贈了二百兩紋銀,將府中的牛和驢也都牽了過來。
其他人則有多有少,都不能與兩人相比。
劉清明也不禁再次笑笑。
“方兄,還在書院教書?”
“是啊,大人,衙門也沒什么事務,有時間,我便去書院,還差一個先生沒招到。”方綏鶴說道。
“學員出勤率還行吧?”
“很少有缺勤的,大人的方法很奏效。”說著,方綏鶴露出一絲無奈。
“怎么了,方兄有話就直說。”
“不瞞大人,就是花銷太大,每月除了給學員發工錢之外,一日三餐的飯菜跟不上。城中的菜要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高,每日只能給學員配以咸菜下飯。學員們出現厭食的現象,我和徐先生商議過,準備去開封等地買菜。”方綏鶴說道。
劉清明蹙眉。這事不好解決啊,蔬菜剛種下去,等長好能食用恐怕要到過年前后。府中雖然一直不缺菜吃,也是琴兒和何福去外地買的。
“城中的菜價很高嗎?”
方綏鶴點頭,說道:“很高,秋葵的價格都翻了十倍有余。百姓們基本上都是以咸菜和野菜度日。”
“要不然這樣如何,告訴市令不收攤稅了,給百姓們減少點壓力,也好讓商販把菜價降下來。”劉清明說道。
“在下也是這么想的。”方綏鶴點頭。城中百姓自家種的菜已經很少了,菜市場還有賣菜的基本上都是商販。
不收稅,確實能讓菜價下降不少。
兩人一邊聊著,返回城中。
方綏鶴沒有跟劉清明回府,去找孫市令。下午,孫市令便頒布了免收市場稅的消息,這下百姓們可樂壞了,家中還有菜的都拉上了菜市場販賣,價格一時間的確下降不少。
“主播,不收稅治標不治本,百姓們菜賣完了,還是沒得吃。”
“對啊,主要是菜不夠,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
“菜價也不能高,不然百姓們誰吃得起。不過根源還是菜太少。”
……
“這我沒轍,蔬菜長得又沒那么快,專門派人去其他郡縣販賣蔬菜?你們有什么好主意嗎?”劉清明說道,關于沒菜的事情,他也沒辦法立刻解決。
正跟觀眾們聊著,大門外來了兩個衙役帶著三個孩子。
“大人,孫衙役來了,說抓到偷雞的人了。”明揚傳話。
“讓他們進來吧。”劉清明意外,竟然還真有人偷他的雞!?
他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養的雞竟然還有手不干凈的偷,這也太沒良心了!
劉清明氣惱,但是看到三個孩子之后,頓時一下子惱意全沒了。
三個孩子年齡都不大,十三四歲模樣,都在書院念書,被孫哞帶進府中,嚇得低著頭,誰也不敢看他。
“你們為什么要偷雞?知不知道,偷盜是不對的?”劉清明虎著臉說道,面對三個孩子,他也沒辦法多責罵。小時候誰還沒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在農村的時候,也跟著大哥和鄰居幾個小伙伴偷過別人家的地瓜烤著吃過。
三個孩童不敢說話,被劉清明唬的更加害怕了。
“大人,他們把雞偷了之后,烤著吃了。”孫哞說道,他們去雞舍的時候,正趕上書院放學沒多久,將這三個孩子抓了個正著,詢問下才知道,他們是兒童福利院的三個孤兒。
因為自從上次吃過燒烤之后,一直念念不忘,加上這些天天天咸菜,要不然就是野菜的,實在饞的受不了,才打起了小雞的主意。因為福利院距離養殖廠近,他們也經常跑去玩,跟狗混得相當熟,所以偷雞的時候狗才不咬他們。
“又是因為沒菜吃。”
劉清明苦惱,孩子們這是饞成啥樣了,連才長到拳頭大小的雞都不放過。看著三個嚇得低著頭,不敢說話的孩子,嚇唬道:“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本官砍了你們腦袋!讓他們走吧,本官問你,百姓們也有曬制豆醬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