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內(nèi)寢
今天登基大典,劉永整個人都是非常的疲憊,這個時代的禮儀非常的繁瑣,劉永感覺整個都要散架了。回到內(nèi)寢后,劉永一下子倒在了龍床上。
劉永休息了一下后,坐起來看了看周圍,龍榻上掛著銀珠簾,被子上繡著錦官花。
劉永這才確認,自己的的確確成為了蜀漢的皇帝。
說到今天祭祖的時候,劉永發(fā)現(xiàn)了蜀漢禮儀制度的缺陷。
蜀漢雖然號稱正統(tǒng),繼承兩漢,但兩漢的禮儀制度卻并沒有完全繼承下來,劉備稱帝時所用的禮儀制度,是命令當時的太常賴恭和尹默、杜瓊等人建立的。
所以曹丕和孫權(quán)就嘲笑蜀漢,連祖宗留下的禮儀制度都不知道,還敢自稱正統(tǒng),所以他們都不承認蜀漢是漢朝,反而以蜀稱呼季漢。
想到這里,劉永又想到了蜀漢不同于兩漢的政治制度。
蜀漢標榜漢室正統(tǒng),基本上是一股腦的繼承了兩漢的政治制度。比如尚書臺等等。
但也并不是完全的繼承了,也有一些改變。比如迎立劉永為帝的衛(wèi)尉劉琰。衛(wèi)尉是屬于九卿之一,蜀漢的九卿并沒有完全繼承,比如宗正就沒有這個官職。
不是蜀漢不愿意設(shè)立,實在是蜀漢宗室沒有幾個人,除了劉備這一支外,原來的益州牧劉璋那一支,就只有劉循在蜀漢,劉璋和他另一個兒子在荊州失陷后,投奔東吳了,所以也沒有必要設(shè)立宗正。除此之外,蜀漢的九卿基本上是用來安置功臣勛貴和拉攏益州部分有名望的本地人,比如如今的太常杜瓊、大鴻臚何宗、少府賴恭等人,都是益州本地人。
與此同時,諸葛亮還兼著益州牧!要知道,如今的季漢不是東漢,天下十三州,蜀漢就他媽一個益州,也就是說,諸葛亮甩了皇帝和九卿,蜀漢政權(quán)照樣運轉(zhuǎn),對于蜀漢的官員來說,擔任了九卿當中任何一個官職,就等于養(yǎng)老了。
而且九卿當中許多人,劉永壓根就沒有聽說過,像他所知道的董厥、董允、郭攸之、費祎、蔣琬等等,這些有才華,有能力的官員,現(xiàn)在全部都是諸葛亮的丞相府官員,就一個向?qū)欉@樣的武將,還只是掌管宮內(nèi)禁軍衛(wèi)士的中督。
“必須要把權(quán)力奪回來。”劉永這樣想著,進入了夢中。
翌日內(nèi)寢之中
劉永在王道的侍奉下,穿上衣服。看著給自己穿衣服的宦者令,劉永開口了:“王道啊,朕令你即刻前往尚書臺傳旨,令尚書臺下令,詔光祿勛、江州都督李嚴、庲降都督、漢興亭侯、建寧太守李恢、鎮(zhèn)北將軍、都亭侯、漢中太守魏延入朝,還有,令少府賴恭轉(zhuǎn)任太常,令杜瓊轉(zhuǎn)任梁王太傅,詔杜瓊之子杜禎為尚書郎,負責起草詔書之事。”
“諾”王道連忙跑出去。
………………
尚書臺內(nèi)
尚書令陳震聽完了王道傳完的旨意后,王道看著陳震擬完三份詔書后,便離開了,而陳震看向了一旁的黃門侍郎董允、侍郎郭攸之以及侍中費祎,四人都沉默了,相對無言。
四人沉默了一會兒后,黃門侍郎董允率先站出來看向了尚書令陳震:“孝起,這份詔書,我還是先拿給丞相過目吧?”
陳震點了點頭,“天子尚還年輕,難免會出現(xiàn)什么錯漏,給丞相過目,這是自然的。”
董允向諸人拱了拱手,將詔書放入袖中,轉(zhuǎn)身離開,前往丞相府。
董允剛走沒有多久,郭攸之和費祎二人又交談起來。
“孝起啊,”費祎有些看熱鬧的樣子對旁邊默不作聲的陳震說道,“看來,咱們這位新帝,不甘寂寞啊!要將大權(quán)掌控于手啊!我估計,丞相兼任的益州牧,幾年后,也會在陛下的暗示下,主動請辭的。”
“文偉,慎言。”陳震不滿的看著費祎,指了指外面…………
董允拿著三份詔書,非常猶豫不決。他是一個原則性非常強的人因此孝懷皇帝即位后,他便擔任黃門侍郎,以此來糾正皇帝的不正當之處。
相比孝懷皇帝,如今的這位新帝,對其他事情并沒有興趣,反而熱衷于權(quán)利。
這并不是說,劉永不能夠掌握權(quán)力,他是皇帝,權(quán)利都是他的,只不過他現(xiàn)在年紀還小,一旦掌握了大權(quán),難免會有些錯誤之處。自己這么做,不是對皇帝的不忠誠,而是為了防止皇帝出錯。
想到這里,董允下定了決心,走向了丞相府。
………………
丞相府位于皇宮南闕。如今的丞相府是熙熙攘攘,人進人出。董允在相府佐吏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諸葛亮的房間,此時的諸葛亮正在處理公務(wù)。
董允恭恭敬敬的將手中的三份詔書遞到了諸葛亮的案上,“丞相,這是陛下令尚書臺擬定的三份詔書,尚書臺并未用印。”
諸葛亮批完了最后一個字,拿起三份詔書看了起來。看畢,將詔書歸還董允,“詔書寫的不錯,讓陳孝起用印吧!詔書重新謄寫完畢,交給陛下審閱無誤后,即刻派人傳旨。”
“丞相,這……………”董允有些驚訝諸葛亮為何不反對。
“休昭,新帝一點兒也不類孝懷皇帝,新帝穎悟絕倫,你和孝起他們要好好輔佐陛下。”說完這些,諸葛亮站起身來,走到董允面前,看著董允,“休昭啊,日后,陛下下達不涉及國家重事以及一千五百石官員任免之詔書時,君等可直接奉詔用印,然后再謄抄一份送來丞相府。”
“諾,”董允躬身答道,但隨后董允又有些擔心,“丞相,陛下詔李德昂和魏文長入京這倒是沒什么,但是主要在于李正方啊!陛下肯定不會允許丞相您大權(quán)在握,肯定會找人制衡您的,而詔李正方入京,不知是福還是禍啊!”
諸葛亮眼神中不斷閃爍著,但隨即笑了笑,“好了,休昭,不要想那么多了,回去吧。”
“諾”董允拱手后退下了,只留下諸葛亮一個人看著那副山川地形圖發(fā)神。
……………
陳震重新潤色后,交給劉永審閱后無誤,便用印,然后派人傳旨。
十二月十八日,劉永在尚書郎杜禎的隨同下,來到了成都軍營內(nèi),檢閱中軍。
蜀漢的軍制跟東西兩漢有所不同,蜀漢中軍分為左右前后中五軍,蜀漢的中軍又分為左右羽林、虎步、虎騎二營。虎步營的人數(shù)最多,左右二軍皆是虎步營的士卒,后軍為左羽林、前軍為虎騎營,中軍為虎步、虎騎,右羽林混搭,這五軍乃是真正的常備軍,而常備軍又是真正的精銳力量,是蜀漢賴以生存的支柱和保證。
蜀漢軍制跟東西兩漢雖然有所不同,但基礎(chǔ)還是一樣的。最基礎(chǔ)的單位為伍,即五人設(shè)一個伍長,每十人設(shè)一個什長,五什設(shè)一個隊率,兩隊為一個屯,兩個屯為一個曲,設(shè)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設(shè)立軍司馬……………
蜀漢照漢制,每兩部設(shè)部校尉一人,秩比兩千石,軍司馬秩比一千石。
虎步營左右二軍共計四千余人,中軍一千余人,三軍加在一起共計六千余人,虎騎營人數(shù)加在一起總共不過四千人,而左右羽林人數(shù)跟虎騎營差不多,但比虎騎營還是要多一些。
………………
劉永檢閱完中軍后,宦者令王道急匆匆的走到劉永身邊,“陛下,庲降都督李公已經(jīng)回京,在宮外請求陛下召見。”
“朕知道了。”劉永點了點頭,然后看向了一旁的尚書郎杜禎,“擬旨,…………自少府撥付酒肉糧米,中軍各士卒,每人酒三升,肉三斤,白米五石。”
杜禎擬完詔書后,劉永又接著說,“再擬旨,…………自梓潼郡、廣漢郡、巴西郡、蜀郡、犍為郡五郡遷移百姓五千戶至漢中郡,以諫議大夫尹默為漢中郡太守,原漢中郡都亭侯魏延為漢中都督,專一操練漢中駐軍,待日后北伐。”
杜禎擬完詔書后,讓王道立刻將詔書送往尚書臺用印。
在詔書擬完后,劉永在眾人的拱衛(wèi)下,回到皇宮,準備接見剛剛回來述職的漢興亭侯、庲降都督、建寧太守李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