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然五年九月底,經過一個月珠寶銷售,全國上下五十家知名的食全食美酒樓,都在開珠寶展營銷,這些展覽的珠寶都是以前稀缺的玩意,這些南洋的物件,隨著大明的禁海政策的推行,一年比一年昂貴。
二十艘大船裝滿的珍珠、珊瑚、瑪瑙、硨磲、翡翠等物件,賣的是相當的快,還有香料、香米、象牙諸多消耗品也被一掃而空,在周蔓的運營下,食全食美臨時從酒樓改行成展覽館,可以一邊吃飯,一邊欣賞這些稀缺的玩意兒。要是看不夠,也沒關系,食全食美酒樓還可以提供住宿。
在強大的銷售渠道推動下,二十艘海船上的珠寶,一個月不到就拋售一空。為大明國庫直接帶進的收入,達到三千萬兩。
九月底,經過長達三個小時的商討,莫然同時舉辦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開始遠征安南,部署兵力三十萬,廣西將軍黃中在廣西邊境已經集結五萬兵力,沐晟在云南也集結了七萬兵力,都準備隨時出發。
本身從嶺南調來了二十余萬軍隊,努力的操練了半年多,現在也應該有成效了,可是主帥高巍先一步去了澎湖列島,這些軍隊只好暫時由名氣不響亮的秦羽帶領,連副將都是新人,是王濤和項飛兩個名不驚人的小將,在應天府南,莫然走出京師相送二十余里。
囑托王濤和項飛不要陰溝里翻船,要打出個好戰績來,安南也就區區十余萬兵力,三倍于安南的明軍,還有大明海軍的牽制,即使不使什么陰謀詭計,也能把安南人踏成灰。
看到漸行漸遠的南征軍,莫然心里感慨啊,才六七年的時間,當初和自己一起平天下的靖難士兵的孩子都長大了,戰場雖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但經歷過戰火摧殘的他們,最適合將戰爭理智的運行下去。
莫然心底還有一點猶豫,這幾個新兵蛋子,能不能統率二十余萬士兵??!可是自己隨即又搖頭了,千金易得、猛將難求……
在南征軍遠去的第二天,莫然又讓楊榮去塞北管理,哪里有一座座城鎮需要興建起來,哪里有一畝畝荒蕪的草地需要開墾起來,種上莊稼、住上百姓,哪里就永久是大明的土地。
這些事情對大明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關系,祅爾都司沒有努爾干都司那么和平安靜,所以祅爾都司需要快速發展,在瓦刺沒有發覺前,讓哪里遍布大明的子民,處處是大明的士兵,讓瓦刺南下受阻,進而才能一步步蠶食漠南,等到瓦刺內部有糾紛的時候,一舉滅掉這個大明與生俱來的仇家。
這個問題是大明最棘手的問題,有了錢也只能主動防御,想主動出擊,必須得知道瓦刺在大漠深處的據點,莫然再三考慮,經略河套和塞北這個任務派楊榮去才最好。
楊榮有黃觀的睿智,但比黃觀更加沉穩,在朝堂上甚至私下里,楊榮總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樣,感覺沒啥特別可言,要不是莫然二年那一次一鳴驚人,讓莫然下了一把很大的賭注,幾乎顛覆了整個蒙古部落。
不然即便到現在,莫然也很難認可歷史上有名的三楊之一、認可楊榮的政治能力。
楊榮的沉穩老練,遠比解縉靠譜的多,解縉太圓滑了。
雖沒有黃觀聰明,但比黃觀做事想的周到。
齊泰雖是內閣首輔,做個賬,統計個數字是一等一的厲害,真是運用計策和陰謀,齊泰是四個人中的墊底的。
好在楊榮深知民族大義,沒有推脫這個責任,黃觀和齊泰見到是楊榮經略邊塞,也沒有發表別的意見,只是解縉再一旁搖頭晃腦的滿是意見,只是意見歸意見,倒是沒敢提異議。
國庫里做出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的預算,先讓楊榮帶著五百萬兩白銀,又從河北行省、河南行省、山東行省、陜西行省南部、山西行省南部調集一百余萬青壯勞力,強行調集他們去西北開邊,唯一的賞賜就是,十年的國家稅收全免了,國家給你提供好農具和房屋,這十年里,國家的土地任你做主。
撥款這個決策到沒有人說什么,倒是遷移一百萬青壯勞力去河套漠北屯田,遭到眾多大臣的抵制,鐵鉉親自率領十幾騎進京面試,向莫然敘說這件事情的弊端。
河北、山東、河南諸行省,都曾經經歷過靖難之亂的禍亂,人口銳減,特別是青壯年勞力的損失,一百萬青壯年勞力,相當于這三個行省的四分之一年輕人口,遷走這些人口,讓北方人口比列嚴重失調,會間接造成大片土地無法耕種,許多老人無人贍養,這些事真心挺恐怖,小到家庭支離破碎,大到會造成農民起義……
可是不遷移農民去河套不行啊!那邊如果只駐軍不屯田,沒有大明的百姓在那里生存,那將是一片荒蕪的土地,大明強盛的時候那片土地是大明的,大明一有什么變故,那片土地又是游牧民族的牧場,又是侵襲中原的中轉站……
開疆擴土得到的疆域,就得能用的上,不然白白浪費兵力,是損壞大明自己的基業。
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想辦法,最后想個折中的辦法,河北、河南、山東行省大部分,陜西、山西行省南部,每個村莊都遷移四分之一人口去河套落戶,預計四百多萬人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這樣既保證大明的開墾計劃,又照顧了每個人的小家,先從貧窮人家遷移起來……
鐵鉉會率領河北軍團會協助這些人搬家,到時候到達祅爾都司的時候,河北都指揮使鐵鉉會和祅爾都司留守司周常,兩個人指揮手下的士兵,建筑起一座座堡壘,先讓四百萬農民入住,然后再挑選諸多青壯年男子一起修建城鎮。
楊榮即日啟程去河套做總指揮,四百萬多萬農民先慢慢遷移,預計明年入冬前牽涉完畢,明年過年前后會把所有的城鎮修建起來……
遷移過去的農民十年免稅,不準備遷移的農民稅收加兩成,會得到三成多余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