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文士王在晉
文士剛進門,朱存極一把將他拉住,幾乎是拖著他,快速向后院跑去。
來到二錘發現的那個地窖口,先把文士推下去,自己也緊跟著跳了下去。
又拉著文士,向一旁新開的地道跑去。
在這過程中,兩個初次見面的人,沒有任何語言上的交流,卻配合的異常默契。
兩人在地道里,跑了一段路后,地道開始猛烈的震動起來。上方的土頂,不斷的落下灰土。
朱存極邊帶著文士,繼續向前跑著,一邊回頭看去。
看到,以牙子為首的十幾個少年,都安全進入了地道,快速的跟在他后面,這才放下心來。
不知道跑了多遠,前面是個岔道,分別通往兩個方向。
為了不妨礙眾人前進,德三站其中一個洞口里,一指旁邊的洞口,說道:“王爺,這邊地道已經塌了,快從那邊地道走。”
文士腦袋翁的一聲,前面那個穿戴普通,一直拉著他引路的年輕人,居然就是秦王本人。
他以為在院里喊話的人,是秦王替身。
原來不是替身,是秦王本人親身犯險,與羅汝才周旋,這一切都是為了救他,這個沒有見過面的人。
羅汝才大軍,進入石山村那一刻起,就已經宣告,整個計劃已經完成。
只要點燃火藥,羅汝才那幾萬人,只有挨宰的份。
他根本就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來接他!可前面那個,年輕的王爺,他就來了。
一股暖流,在文士心里滾動著,知遇之恩,何以為報。
地道的盡頭,是一個寬大的地窖,地窖四周都是用條石壘成,中間還有樹根圓木支撐。
朱存極看到,牙子他們都進入地窖后,才長長出了口氣。
向最后進入地窖的德三問道:“現在什么情況?秦王衛隊的士兵們,都怎么樣了。”
德三趕緊回答道:“那些士兵,在地道被壓塌之前,就已經都出石山村了。
地道是在剛才,山體崩塌的時候,被滾落的土石給砸塌的,他們撤退的時候,地道并沒有事。”
朱存極問道:“地道塌的時候,有沒有人受傷?”
德三搖頭道:“沒有,塌的時候,士兵和地道內的人,都已經撤出去了。”
朱存極長出了口氣,道:“沒人受傷就好。”
去檢查地窖口的牙子回來,說道:“王爺地道口打不開了,應該是被東西給壓住了。
七條通風道,有三條被堵住了,沒有任何空氣流動,其他四條正常。”
朱存極點了點頭,道:“還不錯,至少沒有糟糕到要命的地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回頭看向文士,拱手道:“先生,這真不好意思,讓你身受險地了。”
文士整理了一下衣服,鄭重其事拱手道:“草民,王在晉,參見王爺。”
在這里,我們要費些話,稍微介紹一下王在晉!
孫傳庭死后,后世評價!傳庭死,明亡已。大意是,孫傳庭是最后一個,能夠救大明的武將。
可有后世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孫傳庭打仗再厲害,也只是個武將,想救大明,根本不可能。
真正能就大明的人,就是這個王在晉。
在孫承宗,建立關寧錦防線的時候,他當時是遼東經略。
曾數次上書給皇上,建議取消,這個耗費無數錢糧的關寧錦防線。
他到不是說,關寧錦防線無用!只是說,現在推動這個計劃,不合時宜。
說白了,也就是提醒皇上:現在你都窮成什么樣了?還想玩怎么大,你覺得合適嗎?
他奏折上的計劃,大概解讀為。
將大軍退守在山海關,只要能擋住滿清就行!
將,向滿清進攻的計劃!改為,只守不攻。
倒出手來,集中兵力,先把比較好對付的流寇滅了。
然后,開始集中精力,發展農耕,促進經濟,充盈國庫。
待數年后,大明各方面都恢復些底氣后,在對滿清用兵,一舉將其消滅。
如果當時崇禎,要是真批準了他的這份計劃,別說流寇了,就算是滿清,完蛋也只是時間問題。
比發展底蘊,關外和中原,跟本就沒有可比性。
現實是,崇禎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而他本人,也被孫承宗趕出了遼東。
最后,滿清入關,王在晉戰死殺場。
時勢造英雄,明末亂世,沒給王在晉施展才能的舞臺,最后也只能黯然收場。
當然,對于王在晉這段歷史,作為工科狗的朱存極,那是完全不知道,一點印象都沒有,兩人能走在一起,純屬機緣巧合。
朱存極見王在晉,這么正式給他行理。
也趕緊拱手道:“石樓縣,朱存極。”
二人對視一眼后,均是一陣開懷大笑。
朱存極道:“先生,不如席地而坐,休息一下。”
王在晉拱手道:“恭敬不如從命。”
德三也端了兩碗水過來,對坐在草堆上的二人說道:“實在是準備不足,只有清水了。”
王在晉伸手接過水碗,笑道:“在這種環境,能有碗清水解渴,也經很不錯了。”
朱存極也接過水碗,扭頭看到其他人,都喝著水,吃著干糧,坐在草堆上休息。
對德三說道:“你干的很不錯,很多細節都考慮到了,看的出你們很用心。”
德三不好意思,說道:“這里的地道,都是于公公帶人挖得,東西也都是于公公準備得,我來以后,東西都已經在這里了。”
朱存極拍了拍他肩膀,贊道:“你也很不錯,能讓幾千士兵,通過地道,安全的出石山村,這就是大功一件。”
德三傻笑道:“謝王爺。”
王在晉在旁邊,一直觀察他們,對話時的表情。
只有尊敬,尊重,信任!沒有畏懼,恐懼,蔑視。
田生蘭果然沒有騙我,這里的一切真的很不一樣,這個秦王,非同凡響!
待德三離開后,朱存極喝了口水,問道:“先生,你怎么會跟羅汝才走在一起,跟蘭蘭又是怎么認識得。”
王在晉將水碗放到旁邊,嘆了口氣說道:“我全家,都是被羅汝才手下殺得,所以我要報仇。
三年前,王家堡被羅汝才攻陷,全堡七百余口無一幸免,全部死在屠刀之下。
我92歲的祖父和我妻子,我兩個兒子,都被流寇虐殺而死。
我回家奔喪,由于無法承受現實,神志有些迷失,穿著單衣跑到野外,準備找顆歪脖樹,上吊自殺,一死了之。
正值寒冬臘月,天寒地凍,要不是田當家和他的商隊路過,我就算不被吊死,也得被凍死。
后來,在田當家的勸服下,我放棄了輕生的念頭,決定為家人報仇。
靠朝廷報仇是不可能了,只能自己來。
在田當家的幫助下,成功的進入了羅汝才的身邊。
三年了,我苦苦尋找一個機會,不但能夠除掉羅汝才,還要將他的勢力連根拔除,可一直苦尋無果。
直到兩月前,田當家派人找到我,將你的計劃告訴我,希望我能夠作為內應,將為害一方的流寇剿滅。
我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答應了,在后來,你就都知道了。”
朱存極端起那碗涼水,說道:“這里沒有酒,就以這碗涼水代酒,祝賀先生大仇得報。”
說完一仰脖,將碗中涼水喝盡。
王在晉,哈哈大笑,道:“痛快!”
說完,也將碗中涼水喝盡。
兩人相視大笑
朱存極問道:“不知先生,接下來有合打算。”
王在晉道:“為報仇,我早已辭官,現在又大仇得報,以后再無牽掛,如若王爺不棄,愿再麾下做一小卒,得一容身之處,如愿爾。”
朱存極趕緊拱手道:“先生如此大才,能夠看上我,是我朱存極,莫大的榮幸啊。”
二人是越聊越投機,越聊話題越廣泛,越聊興致越濃。
朱存極發現這個王在晉,絕對是大才,最讓他欣賞的是,此人性格不迂腐,變通能力很強。
不像明朝文人那樣,說起話來狂傲的不得了,仿佛自己的學問,可以毀天滅地似的。
事實上,什么都不是,就一個飯桶。
古往今來,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一樣,就是不愿意隨便嘚瑟。
當然,要是真嘚瑟起來,威力還是十分嚇人得。
正當他們聊的開心的時候,地窖入口處的石板,發出了響動。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德三和牙子。他倆快速拿起放在旁邊的刀,站在了入口兩邊。
其他人也都站了起來,手拿武器,背靠著墻,看著入口,響動越來越大。
吱嘎嘎…,石板被撬起移動的聲音,在空曠的地窖里,閑著格外的刺耳。
石板被撬起,手能插進的縫隙后,一堆手,扣住了石板的邊緣。
只聽有人喊了一聲號子,眾人一用力,將石板抬離洞口。
刺眼的陽光,一下照進地窖,讓下面的人,有些睜不開眼。
二錘碩大的腦袋,伸進了洞口,甕聲甕氣的問道:“王爺,你沒事吧。”
朱存極踩著臺階,來到出口,用手將他腦袋推開,沒好氣的說道:“好著那,趕緊讓開,別擋道。”
朱存極抬腳走出了地窖,向四周看去,只見密密麻麻都是人。
有秦王衛隊,游騎兵,以前臨時組建的礦工軍隊,鐵匠坊,火藥坊,還有很多自己不認識的人。
所有人,看到朱存極安然無恙的走出地窖后,瞬間沸騰,歡呼聲響徹石山村。
秦王,秦王,秦王……
也不誰喊的第一聲,隨后響成一片,每個人都奮力歡呼著。
對于這里所有的人來說,這個年輕的秦王,已經成為他們在這亂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他健康的好壞,時刻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朱存極向四周揮了揮手,喊道:“我沒事,一切都好,讓大家擔心了。”
錢二喜走了過來,說道:“王爺,羅汝才沒有死,被我們給抓住了。”
朱存極眼睛瞬間睜大,心道:“這小子,命可真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