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婕和林氏兩個,緊趕慢趕,將將在入冬前做完一家子棉衣棉褲。原本也不會如此捉緊,要怪就怪宋婕,本事沒有,花頭精特多。一下要在小襖上繡糖果,林氏光等她圖樣都等了三天。一下又要做兩個虎頭帽子,只會比劃樣子,怎么個針法步驟全然不知,多虧了林氏能干,自己琢磨出來了。
如今還差兩雙小棉鞋,這不又說要綴上鈴鐺。
“娘,綴上小鈴兒,孩子們蹬蹬腳丫多好聽。”宋小媳婦觍著臉,軟磨硬泡。
林氏撇頭又翻白眼:“好聽?好聽你倒是把鈴鐺變出來啊!”
宋婕就道:“咱們去鎮上吧?”
林氏明白了:“合著你在這兒給我下了套啊?”
“我看歷啦,今兒個鎮上大集。”宋婕一想到要去逛街,立馬炸開牙花兒笑。
隔壁程家小月兒,翻下墻頭就去通稟:“隔壁姑奶奶又要出門兒啦!”
正房的程老太原本皺巴的臉擠得更緊了。
西廂程大壯木訥訥的走向后院兒套車。
只有東廂的姚穎兒興奮跳起,手里話本一把甩開。逛街?正和她意啊!她立馬開了箱籠挑揀衣服,又對著妝鏡描眉抹唇。換上一身妝花段夾棉襖裙,著一雙厚底麂皮絨靴,靴子里塞上兩把匕首,腰上盤一排小鏢,最后抖抖衣裙,遮得嚴嚴實實。
出了東廂,她對著滿院子喊:“快點兒啊,晚了我可不等你們!”隨后便如那跳脫的小鹿奔去林家,見到宋婕狀似邀約,“妹子啊,今兒鎮上大集,你去不去?”
宋婕聽了姚穎兒這一句,好似瞌睡當時得了枕頭:“當然去,我都沒去過鎮上,正想著要和你們借車呢!”
林嬸兒也被眼前兩個雀躍的小年輕帶動了玩心:“得嘞,那咱們中午索性在外邊兒吃了回來,還省了老婆子一頓午飯操勞。”
“行,一會兒大壯套了車送咱們去。二位就當他是個車把式,別介意,自在玩耍就是。”
程大壯是要跟去的,姚穎兒這算是提前招呼一聲兒。
可這大壯跟去,在宋婕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嘿嘿~美貌媳婦逛街,夫君自然要左右看護著。
“嗨,大壯小時候光屁|股蛋子,老嬸兒都瞧過,介意什么呀!”林氏難得放開了說出這些話,想是要去鎮上,她也高興的很。
有了上次出門經驗,宋婕打包孩子們物件兒更加麻溜兒。趁著娃娃全母乳,趕緊的出門溜達。不然過段時間要吃糊糊了,再想出門,可得等到他們會吃面條、啃饅頭才行。
孩子們穿戴齊整,一色的藍底團福小棉襖,襯得小臉兒玉雪透白,烏溜溜的眼珠子精靈一般,嘎嘎一笑口水淌,模樣特別逗。
馬車來了,拎上換用和小被,說走就走。棗花馬一溜小跑,出了村頭上官道。車架內歡聲笑語,全是商量著一會兒買點什么,吃點什么。
車板子上小月兒聽著覺得有趣,出去玩兒,她也高興。
一旁的大壯只覺兩只耳朵隆隆作響,聒噪的很。沒辦法,人家是執行任務,氣運耳蝸,聽辨四方。這一車子嘰嘰喳喳近在咫尺,可不就是放大了嘈雜,自是吵鬧無比。
最苦的就是程家老太,褪去老太裝束,領著一隊黑甲喬裝潛行,路上穿林過道,奔走全都靠腿。自他扮了程家老太,塌肩駝背,許久未曾疏散筋骨,奔走間覺得哪兒哪兒都別扭。他心里暗自罵娘:改日碰著二爺,定要讓他下令,不準宋婕出門玩耍,瞧這興師動眾的。
越是靠近彌河鎮越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挑擔的、拉車的,還有那趕牲口的。一路上,大寶小寶見識到了許多新奇玩意兒。咩咩叫的小羊羔,排成隊的大肥鵝,搖頭擺尾的舒胖子。
十里地用不了兩刻便到,集市上早已人山人海。彌河鎮因比鄰彌河而得名,鎮上主干道三橫三縱,其余小街巷若干。此時,中間和東面兩條縱路,都是擺滿攤販貨物,供人挑揀交易。大到車架牲口,小到針線零嘴。多是日用吃食,繁而不貴。人頭攢動,叫賣吆喝,好生熱鬧。
在車馬行里寄放了馬車。林氏和宋婕一人一個用背帶裹了孩子在胸前,姚穎兒和小月兒左右開道。一路走一路看,見著中意的,三個女人團團圍上,不給折惠不罷休。才走了小半條街道,大壯手里就大包小包提滿了香糖果子、頭繩梳篦、衣料針線,全是女人玩意兒。
忽而路過一個岔口,宋婕撇頭瞧見,立時走不動路了。橫向一條小街,全是現做的熱騰吃食:鹽酥鵪鶉、羊肉簽子、骨湯粉兒…誒呀~連著海鮮都有,串蝦、炒蟹,烤蛤蜊!
“閨女兒?嘿,瞧什么那?”林氏退回來兩步,順著宋婕的目光瞧去……怪道丟了魂兒,原是望見饞嘴胡同!
何謂饞嘴胡同?小吃一條街啊,那里邊晃蕩的,可不就是清一色的饞嘴貓。
林氏一個爆栗敲上去,驚醒宋吃貨:“你這奶孩子的,省省吧!”
可不是,小寶吃不得鮮貨。
等林氏叫回了宋婕,卻丟了姚穎兒和小月,她抬眼詢問后頭提包的大壯:“你媳婦、孩子哪兒去啦?”
大壯實在是沒手空著指路,挪挪下巴:進巷子里去了。
這一頭扎進去找人,等著出來時,個個滿嘴油花兒,只可憐了宋婕眼巴巴看著,一個沒撈著吃。
“林家阿奶,剛才那炸鍋婆婆說到了正點,西大街有雜耍班子,咱們快去占個好位置!”小月兒一手舉著鹵干串子,一手推著林氏,生怕她嫌擠不去。
林氏自魯家一劫,對這小月兒疼的不行。剛在巷子里,但凡丫頭眼饞的,她都給買了來,連大壯瞪眼都是不顧,還大手一揮:“買,阿奶給你做主!”
這會兒丫頭要看戲,林氏自是沒有不去的道理:“走,占位得趕緊咯。”
林氏招呼后邊一聲,牽起小月兒領頭就走。
西大街大多是正經門店食鋪、金銀彩帛交易之所,門前不給小販擺賣。但是雜耍、嬉戲卻是不禁,因而人氣也很旺盛。方才東大街多是家里長輩忙著采買,而這西大街,一眼望去全是小孩、媳婦、青年男女游走耍樂。
雜耍雖未開始,場子外邊里三層外三層的早就圍滿了。這時候已近飯點,與其在這兒人擠人,不如旁邊那家飯館兒里找個二樓臨窗,邊吃邊看。
宋婕看著自己選中的午餐地點,彩樓歡門、番旗招展,應是這彌河鎮上為數不多的大酒家。
可這樣的酒家,這樣的集日,沒得提前訂座,哪里輪得到她。
果不其然,進門一問,二樓隔間滿座。樓下大堂倒是有位置,環顧一圈:閑漢,浪子,還有那打酒坐的穿行其間。
她們幾個婦人坐這兒?不合適!
宋婕一行滿心失望,抬腳出門另尋他處。沒行幾步,身后酒樓內追出一個小童:“林產婆請留步。”
林氏婆媳轉身一瞧,竟是縣太爺身旁的書童。
小書童頷首一禮“林家婆婆,我家大人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