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子牌匾掛的“青山飯堂”,開業當天,汪蕭的同窗都來捧場。
宋二姨會想法子,把鹵肉鋪送過來的鹵干子切薄片,加些肥肉,大鍋爆炒,這就算大肉菜了。再炒個素炒土豆,肉末茄子,弄盆蛋花湯,三菜一湯一份十文。不要肉菜,兩菜一湯只要五文,米飯隨便添,不夠再加。
每個學生都吃的滿嘴流油,不停的說好吃。有不差錢的學生,三兩人湊著再單加一盤子肉菜。
簡單的菜好吃,無非就是油放多點,料下重些,整治的干凈,怎么都不會難吃到哪里去。
宋二姨和宋三姨年紀跟學生娘親差不多,遇上有學生衣服破了馬上上手補一下,漸漸的口碑做了起來。
親切熱情,干凈好味,連國子監的學生都慕名而來。
顧小五跟著來過一次,見許多學生吃的五文素菜餐,忽然想起桃源村學堂用書的問題。這年頭書都是傳家寶的存在,許多都是孤本,即便家道中落也是不允許賣書的,就算賣也不是顧小五現在能買的起的。
現如今印刷術雖然已經很成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書都會打版開印。
因為不掙錢。就跟二十一世紀稀有藥物又貴又難買是一個道理。
知道書店除了三字經什么書賣的最好嗎?黃歷!因為人人都需要。
越是專業的書籍,高深的學問類越少,因為讀書人少啊,讀的深的人更少。
從商人的角度看,花大價錢買本孤本,印五百本出去,只能賣十本,書店拿什么賺錢?是以書店除了書,多一同經營筆墨紙硯。
青山書院、國子監都有自己的藏書樓,不禁學生進去閱讀抄書。顧小五在鋪子門口張貼了一張告示。
內容是學子們可以抄書換餐券。
筆墨紙硯可以直接在鋪子里領,只需要告訴自己是哪個學院的教授的學生,登記簽字就好。抄過的書名會貼在告示上,以防重復。
一本書換三十張餐券,早餐午餐都可以,一張餐券一份肉菜餐。顧小五同宋二姨商議好,餐券以鹵肉鋪送的鹵菜費用抵,每月結一次,多退少補。
平日里書店也有抄書的活計,最多不過一百五十文到兩百文一本,以一張餐券十文算,三十張就三百文了,實在很不錯的價錢。
學院的學生也多分成小團體,窮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抱團,聽講之后紛紛過來領筆墨紙硯,你抄哪一本我抄哪一本自個寫到外面公告上。
他們都是讀慣了書寫慣了字的,抄書不過是復習,就是學院藏書樓也有限制時間,晚上天黑不許在里面呆,怕點蠟燭著火,只有白天能抄一會。
青山書院的藏書樓頭一回這么多人,連山長都震驚了。
十來天后,不少學子紛紛交書領券。手快的半個月能抄一本書,多的券沒好意思賣給同學,孝順的就給交到家里。
有時候能瞅見年長的老太太拿四五張券領餐,道是孫子孝順給的。好不容易搭著順風車過來一趟,這好吃的飯食都領回去夠一家人吃幾天的呢。娃兒爹娘不好意思來,怕被同窗見到了丟娃的臉。
隨著書交來的越來越多,學生們看的書也越來越多,因為普遍大家能見的書已經抄完了。公告上的書名寫了一面墻那么多。
有那家里并不貧困的也開始參與進來,問他為甚?有成就感啊。書讀百變,其義自見,抄書也是這個理,況且還能練字呢。
中午趕著抄書的,干脆一群人每天輪流去拿飯食。汪蕭腦子靈活,請他舅舅找個小子過來。專做什么呢?送飯!
送一份飯一文錢。
別小瞧這個,青山飯堂的名聲已經出去了,又有鹵味加持。最新主打的鹵肉飯香的能掉鼻子,誰拒絕的了。沒見山長的書童每日都來帶飯么。
用大毛竹竹段,對半切開,能裝一份飯菜,還能保溫。摔了砸了也壞不了,況沒甚成本,村里都有竹林呢。
學院里頭總有些苦讀的,不樂意花時間出來吃飯,偏學院里頭的飯菜實在難以下咽,吃了好吃的誰樂意吃不好吃的呀。
再說別個也不差錢。
找人做這個活計說簡單也不簡單,一來要識字,二來要半大的小子。
宋三姨還想著讓自家小兒子來呢,一份一文錢,每天不少賺。不待宋二姨說話就被汪蕭擋了回去。
“弟弟能一次搬幾十份飯菜嗎?他還得讀書呢?!?p> 見宋三姨還想說什么,汪蕭又說道:“你也別想著叫爹過來,書院里頭許多人非富即貴,萬一得罪人,貴人們見送飯的年紀小就算了,不然......”
他這是哄他娘呢。只要本分做事,等閑人不敢在學堂里鬧事,當院規山長都是擺設呢。
汪老鱉如今也三十有五了,靠著家里的地,沒受過苦但也沒享過福,只比村里普通人家好上那么點。偏偏心比天高,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又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說他有花花腸子也不能,就是覺得面子過不去。這些日子宋三姨不在家,他到處蹭飯,且看著吧,過不了幾日就要扛不下去。
汪蕭是把他老子娘的脾性摸的清清楚楚。
這幾日書院里頭、國子監里頭要送飯的越來越多。劉五把王淼借調過來了,鹵肉鋪子步入正軌,顧小五也想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孩子有愿意實習的。王淼跟著譚平歷練了少時日,待人接物沒有問題,又在鋪子里頭正經學了這么久,獨當一面做送飯的生意沒問題。
沒成想,這送飯的生意做的比鋪子里還好。
書院里頭藏書樓門口和大門口各放著一個盒子,上下兩層。上層是竹片和筆墨,有需要的頭一日就寫上,早飯還是午飯,鹵味有甚特別想要的,送到哪。寫完就丟下面,晚上王淼過來收。
國子監有學子找上門來,要求送飯上門,王淼好歹在城里呆了許久,坐地起價外送費兩文一份。
國子監讀書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貴,人家也不在乎這一文兩文的,家里送飯且不吃呢,就愛外頭這一口。主要是送飯到國子監要穿過青山書院,路程比較遠,多收一文也不算過分。
宋二姨姐妹倆瞧著王淼小小年紀對著國子監的大人談判,偷偷給豎大拇指。孩子還是要多見識見識才行。
正巧越來越多的人過來問什么時候做晚飯,宋二姨一咬牙,做了。鋪子的事實在是多,看見錢掙不了,她們也著急。小紅也不繡嫁妝了,帶來幫把手,有錢甚買不到,見天的繡花眼睛都繡花了。
三個女的忙的腳不沾地,王淼也吃不住了。外送的越來越多,邊上居民見飯菜合心意也樂意來鋪子里吃,王淼就說還是要雇人,不然人都累死了。
且巧,汪老鱉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