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明顯有些不善的看著葉尋,葉尋也覺得自己的話有點多了,但是她還是不希望柳月作出什么讓太夫人不能容忍的事情。
馬車里的氣氛有些尷尬,兩人都沉默不語,正在這時,車夫道:“兩位小姐做好了,我們要走了。”打破了馬車里的尷尬氣氛。
馬車停在呂家的二門里,兩人一前一后下了馬車。這次來呂府,葉尋只待了珍珠,葉尋在珍珠的攙扶下下了馬車。柳月的臉色還是淡淡的,完全沒又了來之前的熱乎勁,珍珠不明就里,疑惑著看向葉尋,葉尋搖了搖頭,示意她兩鬧矛盾了。女孩子的矛盾還真是說來就來,又不是說什么就來什么,要是那樣,直接干脆讓秦王去柳家下聘得了。葉尋心里又好笑又好氣。看著柳月跟在前氏身后,完全把自己拋開,葉尋苦笑,嘆了口氣。
前氏看看葉尋,又看了看柳月,不知二人在搞什么,轉身呂家的家眷已經迎了出來,前氏只好去和他們寒暄了一陣,把這件事暫且放下。
葉尋跟在太夫人,王氏,前氏身后,盡量和柳月柳沁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次來呂家的人很多,呂家一府根本就忙不過來,便請了旁支的人前來幫忙,那些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此刻出來招呼太夫人的自然還是呂大夫人,謝氏,謝氏看上去三十來歲的樣子,一身華服,有著江南水鄉女子特有的溫婉氣息,身材豐腴,姿容勝雪,帶著一股書香氣息,雖然已經過了韶華年紀,但是風韻猶存。葉尋不禁多看了幾眼。
只聞謝氏道:“晚輩謝氏給柳太夫人請安,”謝氏上前給柳太夫人行了一個標準的禮節,動作神態語言無不妥當。
柳太夫人道:“不必多禮,多日不見,呂大媳婦看著起色好了很多,看你病了這么些日子,人都瘦了一圈,這下都好了吧?”柳太夫人上前攙扶起謝氏,謝氏連道不敢。
“有勞柳太夫人掛心,好多了。”謝氏順勢占了起來,笑道。
“今日我是送壽禮的,順便賴討口酒喝。你們也不必管我,今日客多,你趕緊去招呼其他人吧,我自娛便是。”
謝氏道:“哪能啊,柳太夫人可是貴客,必須得我親自招呼,別人是在是不放心。”
說著看向王氏和前氏,還有身后的三個女孩,呂府男女分開招待。
跟王氏和前氏互相見了禮,便拉起柳沁的手道:“這是沁姐兒吧,優質而日子沒見到了,人出落的越發標致了,”說著看著王氏。柳沁羞澀的低下了頭。柳月不動神色的站在旁邊。
王氏笑著答應著。謝氏又指著柳月和葉尋兩個人道:“這兩位是?”雖然知道柳家來了位外孫女,出落的十分標志,只怕這沉重都找不出幾個能和她媲美的,一看兩個女孩的模樣,心里一驚才出了打扮,但是臉上依然帶著疑惑的問道。
柳太夫人笑道:“那是二郎家的丫頭柳月,那是我的外孫女葉尋。”
謝氏一手拉起一個,道:“太夫人好福氣,孫女,外孫女都長得一副閉月羞花之貌,一個清新脫俗,一個艷壓群芳。”謝氏看了又看,不住的點頭。
葉尋有一種被人觀賞的感覺,前世她就不喜歡這種交際場合,現在光是在門口就待這么久,聽這么話,葉尋心里有些交際,臉上卻還要維持這標準的笑容。
葉尋現在只覺得嘴角有點僵硬,在加上頭上的首飾實在有些壓人,脖子還有點酸痛。
終于寒暄完了,葉尋跟在太夫人身后往花園走去,女客都被安排在花園和花園旁邊的幾間花廳,花園里有一處很大的空場地,估計是專門清理出來搭戲臺的,謝氏給太夫人安排了座位,又對葉尋,柳沁柳月三人道:“你們三個在這里肯定也怪們的,不如我讓迎姐兒來陪你們好了。”
說著就讓丫頭去叫呂迎過來,不一會,一個身姿綽約,穿著粉紅羅裙的少女邊走了過來,呂迎和謝氏長得真的是很像,一樣的給人一種清新秀麗的感覺,柳月也同樣是清新秀麗,但是跟呂迎相比,似乎缺少了那種由內而外的氣質。
將葉尋三人交給呂迎,謝氏便像太夫人高吸,轉身繼續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顯然呂迎在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功課,呂迎和柳沁原本就相識,呂迎也只是跟柳沁象征性的點了點頭,便對葉尋道:“你就是尋妹妹了,”葉尋點了點頭,“果然長得出眾,”“那這位就是月妹妹了?”
柳月上前攙著呂迎道:“迎姐姐,是我,迎姐姐果然像外面夸的那樣,溫婉可親。”
呂迎笑了笑,拍了拍柳月的手背道:“就你嘴甜!”
葉尋完全沉浸在對這些大家閨秀社交能力的震驚之中,這些虛偽做作的詞匯真是信手捏來,葉尋不想說,于是只能保持微笑。
呂迎將三人待到另一間花廳,這間花廳和剛才的一樣精致,但是中間樹了一道素雅的木雕屏風,將偌大的花廳分成了兩間。葉尋有些不解。
呂迎解釋道:“這邊是我們的,另一邊是供男子使用的,這邊我負責,那邊是我哥哥負責。”
“啊?”這樣不好吧,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嗎,這樣也太明目張膽了吧。而且雖然有屏風,但還是能聽到聲音的吧。
柳月柳沁兩人也都露出為難之色。
原本葉尋是不在乎的,但是本著入鄉隨俗的精神,葉尋立馬跟著兩人一起露出為難之色。
呂迎道:“實在對不住,這次人多,原先準備的地方完全不夠,所以就只能出此下策,大家勉強擠一擠。”呂迎有些不好意思。
葉尋笑道:“沒事,誰也沒想到會來這么多人不是。”說著看了看柳月和柳沁兩人,兩人俱沉默著。
呂迎朝葉尋笑了笑,將三人安排在靠近準備好的位置處。
葉尋正好就坐在離屏風最近的地方,屏風上下都是空心的,嵌著絹紗,絹紗上畫著一幅牡丹圖,也不知是誰的工筆,竟將那五月的牡丹畫的栩栩如生,仿佛能聞到香氣似得。透過屏風,葉尋甚至能透過縫隙看到對面的情形,只不過對面的人都只背著屏風坐的。